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值废科举,兴学堂。邑中士绅梁宗榘等与茂名知县李孔修商谈,呈准用常平仓空地创建学校,募得数万元,于冬季动工,并招收学生120名,分甲乙两班,借近圣书院作为校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学,初授高小学科,由梁宗榘担任总监,定名为茂名中学堂,包括中小学两部。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新校建成,迁入新址,仍借近圣书院作为小学宿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梁宗榘辞职,周梁基担任校长。
清宣统二年(1910年),首届小学甲班毕业。
清宣统三年(1911年),首届中学甲班毕业,辛亥革命爆发,学校短暂停办。
民国元年(1912年),梁应奎继任校长,主持校务。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江楫为校长并呈准定校名为茂名县立中学。
民国四年(1915年),陈嘉谋接任校长。
民国八年(1919年),建教室四间并设置办公厅及教职员休息室,并呈准县学宫归学校,辟作学生运动场及饭堂,购常平仓一所改建学生宿舍及游艺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1日学校遭日寇飞机频频轰炸,学校迁往山美秧地坡再转迁新垌。
民国三十年(1941年),校部再遭日寇飞机轰炸,两边房屋尽毁。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迁回原校,重修校舍。
学校旧照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梁锡英任校长,学校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9年,茂名县解放,茂名县女子中学与学校合并,校名改为茂名县第一中学。
1952年,与茂名县第二中学互换校名。
1959年,高州与信宜并县为茂信县,在“一大二公”影响下,曾与高州中学、一中、三中合并为一所中学,学校只办初中部,不久分开,改为茂信县第三中学。
1966——1976年,文革期间,由于“武斗”的干扰,学校的图书、仪器、设施受到严重的破坏。
1968年,学校搬至顿梭公社,并改名为“顿梭中学”。原校被划拨给高州县农机一厂作为职工宿舍。
1972年,县人民政府委派屈伟昌、甘光正等主持复办二中工作,当年秋季招收初中四班。
1974年,学校招收高中生,学制均为二年。
1976年,恢复招收高中二个班(两年制)。
1988年,新建和改建两幢教学楼,共有教室46个。
1990年,学生江有中、苏毅考上清华大学。
学校旧址1996年,九层综合大楼、三幢男生宿舍、一座学生饭堂等建成,设置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3个、生物室2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电脑室2个、语音室2个、电教室1个等。同年4月,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占地32亩。
1997年,学生张道在中考考取高州市总分状元。
1999年,学生古竞在中考考取高州市总分状元。
2000年,学生程健在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取广东省政治科状元。
2002年,学生黄尧达以优异成绩考取广东省化学科状元。
2004年,学生余学强考取广东省体育术科状元。
2009年,学生钟英才、罗一飞、何文桃在高考考取广东省理科基础状元。同年11月,学校新校区正式动工建设,总规划面积560亩。
新校区校园环境(6)2011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82人,其中在职研究生25人、中学高级教师58人、中学一级教师138人,有全国先进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南粤山区优秀教师3人、高州市名校长1人、高州市名教师6人、高州市学科带头人17人、市级骨干教师一批。优秀教师领奖
1990年以来,学生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有250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有579人次,获省级奖励的有825人次。学校有国家级课题13个、省市县级课题56个,教科研成果曾获广东省教学科研黄华奖、吴汉良奖、创新成果奖以及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学校生活区(5)新二中占地560亩,主要学校教学区(12)分四大区。东是生活区,中是运动区,西北是教学区,西南是休闲区。各区之间,相互独立,十分适宜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校现有教学班80多个、师生员工6000多人;各类实验室均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配备,电子阅览室和语音室装有300多台先进电脑,每个教室均配置全新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安装了1000兆主干光纤连接互联网,学校网站可随时让师生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和实现远程教学;先进的数字监控系统和优质的校园广播网可确保高质量完成各类学校运动区(7)考试任务;学校图书室藏书20多万册,随时供师生借阅;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体育场所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占地4000多平方米、外观气势恢宏的学生饭堂,宽阔明亮,可容纳1万多人同 时就餐;公寓式的学生宿舍,整洁舒适,每间宿舍都装有冷热水、风学校休闲区(3)扇、直饮水机和“200卡”电话。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毽球场和400米环型跑道是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
新校区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凸显现代化意识与前瞻性意识,成为茂名教育战线的新地标,为学校“市内先进,粤西知名,面向全省,具有开放性、示范性的优质高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高州二中积极谋划,科学备考。一是“三年一盘棋”。学校把高中三年作为“一盘棋”常抓不懈,高一重视基础,狠抓语数英,高二落实专业分科,抓好学科竞赛,高三瞄准高考,突出综合训练。学校积极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名教师、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教学循环力度,重新优化高三教师队伍,科学制订备考方案,密切关注高考新动态,认真研究考纲变化,研读教纲把准方向。同时,学校还针对本届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实际,采取低起点、缓坡度、多训练、勤反馈的方式,扎实地抓好各阶段学生备考推进工作。高州市第二中学教师解题研题活动二是狠抓课堂,科学备考。学校积极探索新高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模式,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从教学内容、方法、程序、评价和反思五个环节对课堂教学提出具体要求,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即教学内容力求把握难度与密度精彩课堂,方法力求讲与练、学与悟结合,程序提倡讲考点、做示范、当堂练、即时评、做迁移的教学程序;评价反思力求当堂评议、当堂反思、当堂整改。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熟悉高考评分标准,加强规范和速度训练力争备考从有效上升到高效。三是分层辅导,分类推进。学校坚持实施分层教学:对尖子生,培优扶尖,落实科任教师尖子生负责制,做到“两补三多四关注”,即补方法、补知识,多提问、多辅导、多面批,关注基础、关注习惯、关注心理、关注生活;对临界生,准确把脉,查漏补差,针对训练;对特长生,狠抓文化,强化训练,包干落实;对学困生,着眼基础,治瘸扶弱,提高能力,力争上游。
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创造了一套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许多学生在高州二中就读三年,进步快,成绩优,三年后便顺利考上重点大学,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3]
择文乡居,择雅士游。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荀子认为“居必择乡,游必择士”,选择良师益友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可以使人远邪近正,修身立德。学校积极优化校园硬件环境,分区建设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休闲区。各区相互独立、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学校致力于创建“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校园环境,打造了主题文化公园,建有“廉政文化广场”“常青文化广场”“孔子广场”“二十四节气园”“名人名树园”“桂园”“桃李园”“梨松园”等。既体现古郡文化特色,又凸显园林校园、人文校园、现代校园品味。漫步校园,翠柏与楼舍相交,绿树和华灯相伴,木棉挺拔,松柏青翠,凤凰似锦,名花异石,人文景观,编织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了高州二中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精神底蕴,校园文化景观石(7)散发出催人奋进的文化气息。校园文化公园(4)
学校名称 | 学校属性 |
高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实验学校[4] | 普通民办高中 |
学校名称 | 学校属性 |
高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实验学校[4] | 普通民办高中 |
融核心素养 育时代英才[5]
精细管理,助力成长。多年来,学校坚持“融核心素养,育时代英才”的办学理念,将品德修养培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抓手,研究规律,讲究细节,注重实效。一是实行“层”“线”结合的管理模式,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以勤勉工作出成效,以精细管理助成长”,实现“三勤”,即“眼勤、腿勤、嘴勤”,对学生实行全天候、无空档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形成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开展纪律竞赛和文明班、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增强学生组织观念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生”(生命、生活、生存)、“三讲”(讲传统、讲诚信、讲守则)、“三好”(好习惯、好品行、好性格)以及安全、文明、诚信、环保、节俭、心理健康等为主题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弘扬爱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塑造健康人格;四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专栏、校园墙壁、景观石等载体,传播名人故事、经典范作、名言警句和读书心得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五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书香”活动和“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等评选活动,通过诵名诗、读名篇、看名著,激发师生读书升旗仪式热情,提高师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底蕴,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子在读书;六是关心师生心理健康,解决师生困难。学校设有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提高抗挫能力。设有永盛奖教奖学基金和特困生助学金,每学期为师生发放奖教奖学金和扶贫助学金达15万元之多。[6]学校为教师发奖教学金
学校各部门年年被评为市县先进,涌现出高州市“十杰”青年赖力、“十佳”少年冯慧丹等先进人物。中考自1989年起,考入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人数连续14年稳居高州市第一名;高考自1984年起,重点线、本科线、省专高州二中全体师生集会线上线率连续18年居于高州市面上中学第一位;1990年江有中、苏毅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1997年和1999年,张道和古劲分别考取高州市中考总分状元;2000年程健考取广东省高考政治单科状元,2002年黄尧达考取广高州二中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东省高考化学单科状元。2004年余学强考取广东省体育术科状元,《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均作过专门的报道。2021年,钟源同学考取广东高考物理状元;[6]
学科竞赛自1990年以来,有328人次获省以上级别奖励。学校被定为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基地,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市级课题一批;2002年获广东省教学科研黄华奖(集体奖),2003年获广东省教学科研创新成果三等奖。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年年均获面上中学第一名;学校优势项目乒乓球、毽球誉满粤西;学校舞蹈队、合唱团、管乐队多次获得市一等奖。学校参加高州市中学生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年年均获全市第二名,面上中学第一名。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共有12人次获茂名市单打冠军,18人次获茂名市双打冠军;学校男女子毽球队年年均获茂名市冠军,2004年代表茂名市参加广东省比赛,获第八名。2005年学校被评为茂名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并被推荐参评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学校舞蹈队、合唱团、管乐队多次获高州市一等奖,2003年参加高州市“广场文艺演出”获特等奖,2004年参加高州市“国庆歌咏比赛”获一等奖,2005年参加高州市“春节文艺晚会”获优秀节目特等奖。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高考各线上线率连续24年稳居茂名地区非重点中学第一。曾培养出清华北大学子4人、广东高考单科状元6人、高州中考状元2人。自1990年以来,获高州市以上奖励的有250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有579人次,获省级奖励的有825人次。
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文明单位、治安达标先进单位、治安事故为零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最佳安全文明小区和“无毒社区”,先后涌现出高州市“十杰”青年、“十佳”少年等先进人物;党支部、工会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先进。2005年学校团委会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1990年以来,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书香校园、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等十几个国家级、省级殊荣。
常教常青 好学力行[5]
传承至真 立德至诚[5]
安教善教 教明其道[5]
勤勉致远 止于问答[5]
校徽每年3月15日
在任时间 | 校 长 | 备注 |
光绪31—34(1905—1908) | 梁宗榘 | 满清举人 |
光绪34—民国元年(1908—1912) | 周梁基 | |
民国元年—二年(1912—1913) | 梁应奎 | |
民国2—4年(1913—1915) | 江 楫 | 两广师范毕业 |
民国4—7年(1915—1918) | 陈嘉谋 | 广东省高等警察学校毕业 |
民国7—8年(1918—1919) | 古懋维 | 国立北京大学文学士 |
民国8年9月(1919) | 梁大猷 | |
民国8—10年(1919—1921) | 卢家驹 | 两广师范毕业 |
民国10—11年(1921—1922) | 古懋维 | |
民国11—12年(1922—1923) | 程焕球 | |
民国12—15年(1923—1926) | 梁 麟 | 广东高等师范毕业 |
民国15—16年(1926—1927) | 丁宗城 | 广东高等师范本科毕业 |
民国16—17年(1927—1928) | 林振曾 | 国立北京大学法学士 |
民国17—21年(1928—1932) | 周钧举 | 国立北京大学学士 |
民国21—22年(1932—1933) | 林振曾 | 陈亚新代校长半年 |
民国22—27年(1923—1938) | 古绍颐 | |
民国27—30年(1938—1941) | 梁同寅 | 广东高等师范博士毕业 |
民国30—32年(1941—1943) | 丁宗城 | |
民国32—35年(1943—1946) | 梁锡瑛 | 上海复旦大学法学士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士 |
民国35—37年(1946—1948) | 梁植枢 | 中山大学教育学士 |
民国37年(1948—1953) | 车乘运 | 伍圣瑞、周兆林任副校长 |
在任时间 | 校 长 | 备注 |
光绪31—34(1905—1908) | 梁宗榘 | 满清举人 |
光绪34—民国元年(1908—1912) | 周梁基 | |
民国元年—二年(1912—1913) | 梁应奎 | |
民国2—4年(1913—1915) | 江 楫 | 两广师范毕业 |
民国4—7年(1915—1918) | 陈嘉谋 | 广东省高等警察学校毕业 |
民国7—8年(1918—1919) | 古懋维 | 国立北京大学文学士 |
民国8年9月(1919) | 梁大猷 | |
民国8—10年(1919—1921) | 卢家驹 | 两广师范毕业 |
民国10—11年(1921—1922) | 古懋维 | |
民国11—12年(1922—1923) | 程焕球 | |
民国12—15年(1923—1926) | 梁 麟 | 广东高等师范毕业 |
民国15—16年(1926—1927) | 丁宗城 | 广东高等师范本科毕业 |
民国16—17年(1927—1928) | 林振曾 | 国立北京大学法学士 |
民国17—21年(1928—1932) | 周钧举 | 国立北京大学学士 |
民国21—22年(1932—1933) | 林振曾 | 陈亚新代校长半年 |
民国22—27年(1923—1938) | 古绍颐 | |
民国27—30年(1938—1941) | 梁同寅 | 广东高等师范博士毕业 |
民国30—32年(1941—1943) | 丁宗城 | |
民国32—35年(1943—1946) | 梁锡瑛 | 上海复旦大学法学士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士 |
民国35—37年(1946—1948) | 梁植枢 | 中山大学教育学士 |
民国37年(1948—1953) | 车乘运 | 伍圣瑞、周兆林任副校长 |
年月 | 党支部书记 | 校长 | 副校长 | 备注 |
1949、11—1953、3 | 车乘运 | 伍圣瑞、周兆霖 | 伍圣瑞作军代表接收学校 | |
1953、3—1954、2 | 张兆均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54、3—1956、11 | 林建平 | 林建平 | 熊明武 | |
1956、11-1958、5 | 李 纬 | 李 纬 | 张冠林 | |
1958、11—1959、7 | 张兆均 | 张兆均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59、9—1960、8 | 张宜昌 | 张宜昌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60、8—1964、8 | 郑 棠 | 郑 棠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64、8—1969、8 | 苏朝兴 | 苏朝兴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69、9—1972、10 | 学校迁往顿梭公社,校名改为顿梭中学(资料不全) | |||
1972、9—1973、9 | 屈伟昌 | 屈伟昌 | 陈 卫 | 1972年4月复办高州二中 |
1973、9—1978、12 | 梁昌符 | 梁昌符 | 张焕英、陈 卫 | |
1978、12—1979、6 | 苏朝兴 | 苏朝兴 | 张焕英、陈 卫 | |
1979、6—1981、3 | 邓沾霖 | 朱玉凤、谭煜祺 | ||
1981、3—1981、9 | 邓沾霖 | 洗太成 | 邓沾霖、朱玉凤、谭煜祺 | |
1981、9—1981、11 | 邓沾霖 | 周汝欣 | 邓沾霖、朱玉凤、谭煜祺 | |
1981、11—1987、11 | 邓沾霖 | 江和佳 | 邓沾霖、朱玉凤、谭煜祺、苏卓材黄泽雨(85年1月起) | |
1987、12—1989、6 | 邓沾霖 | 邓沾霖、梁 虞、冯卓生、黄泽雨 | 邓沾霖负责全面工作 | |
1989、7—1992、7 | 邓沾霖、黄仕绵 | 黄仕绵 | 冯卓生、黄泽雨 | 第一届教师聘任制 |
1992、7—1995、7 | 黄仕绵 | 黄仕绵 | 黄泽雨、黄庆辉、车茂道 | 第二届教师聘任制 |
1995、7—1998、7 | 黄仕绵 | 黄仕绵 | 黄泽雨、黄庆辉、车茂道 | 第三届教师聘任制 |
1998、8—2001、7 | 黄仕绵 | 黄仕绵 | 黄泽雨、黄庆辉、车茂道 | 第四届教师聘任制 |
2001、8—2004、7 | 黄庆辉 | 黄庆辉 | 黄泽雨、赖治锋、钟振和 | 第五届教师聘任制 |
2004、8—2008.7 | 吴汉召 | 吴汉召 | 钟振和、张心贵、蓝海东、马小梅黄泽雨 | 第六届教师聘任制 |
黄泽雨04年8月起任副书记、工会主席 | ||||
2008、8—2016.7 | 赖治锋 | 赖治锋 | 钟振和、夏承志、蓝海东、叶梅青 | 第七届教师聘任制 |
2016.7—今 | 黄钜光 | 黄钜光 | 钟振和、夏承志、蓝海东、叶梅青 | 第八届教师聘任制 |
年月 | 党支部书记 | 校长 | 副校长 | 备注 |
1949、11—1953、3 | 车乘运 | 伍圣瑞、周兆霖 | 伍圣瑞作军代表接收学校 | |
1953、3—1954、2 | 张兆均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54、3—1956、11 | 林建平 | 林建平 | 熊明武 | |
1956、11-1958、5 | 李 纬 | 李 纬 | 张冠林 | |
1958、11—1959、7 | 张兆均 | 张兆均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59、9—1960、8 | 张宜昌 | 张宜昌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60、8—1964、8 | 郑 棠 | 郑 棠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64、8—1969、8 | 苏朝兴 | 苏朝兴 | 副校长负责全面 | |
1969、9—1972、10 | 学校迁往顿梭公社,校名改为顿梭中学(资料不全) | |||
1972、9—1973、9 | 屈伟昌 | 屈伟昌 | 陈 卫 | 1972年4月复办高州二中 |
1973、9—1978、12 | 梁昌符 | 梁昌符 | 张焕英、陈 卫 | |
1978、12—1979、6 | 苏朝兴 | 苏朝兴 | 张焕英、陈 卫 | |
1979、6—1981、3 | 邓沾霖 | 朱玉凤、谭煜祺 | ||
1981、3—1981、9 | 邓沾霖 | 洗太成 | 邓沾霖、朱玉凤、谭煜祺 | |
1981、9—1981、11 | 邓沾霖 | 周汝欣 | 邓沾霖、朱玉凤、谭煜祺 | |
1981、11—1987、11 | 邓沾霖 | 江和佳 | 邓沾霖、朱玉凤、谭煜祺、苏卓材黄泽雨(85年1月起) | |
1987、12—1989、6 | 邓沾霖 | 邓沾霖、梁 虞、冯卓生、黄泽雨 | 邓沾霖负责全面工作 | |
1989、7—1992、7 | 邓沾霖、黄仕绵 | 黄仕绵 | 冯卓生、黄泽雨 | 第一届教师聘任制 |
1992、7—1995、7 | 黄仕绵 | 黄仕绵 | 黄泽雨、黄庆辉、车茂道 | 第二届教师聘任制 |
1995、7—1998、7 | 黄仕绵 | 黄仕绵 | 黄泽雨、黄庆辉、车茂道 | 第三届教师聘任制 |
1998、8—2001、7 | 黄仕绵 | 黄仕绵 | 黄泽雨、黄庆辉、车茂道 | 第四届教师聘任制 |
2001、8—2004、7 | 黄庆辉 | 黄庆辉 | 黄泽雨、赖治锋、钟振和 | 第五届教师聘任制 |
2004、8—2008.7 | 吴汉召 | 吴汉召 | 钟振和、张心贵、蓝海东、马小梅黄泽雨 | 第六届教师聘任制 |
黄泽雨04年8月起任副书记、工会主席 | ||||
2008、8—2016.7 | 赖治锋 | 赖治锋 | 钟振和、夏承志、蓝海东、叶梅青 | 第七届教师聘任制 |
2016.7—今 | 黄钜光 | 黄钜光 | 钟振和、夏承志、蓝海东、叶梅青 | 第八届教师聘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