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头燕雀(11)苍头燕雀雄鸟前额黑色,头顶、枕、后颈暗蓝灰色或石板蓝色。翕、背褐色或栗褐色,羽基灰色,下背、腰草绿色或绿黄色。尾上覆羽苍灰色,羽缘沾绿色,中央尾羽灰色或蓝灰色,其余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内翈具大型楔状白班,最外侧一对尾羽内翈几乎全为白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白色,大覆羽黑色,尖端白色。初级飞羽黑色,羽缘淡黄色,除最外侧3枚飞羽外,其余飞羽外翈基部均有白斑,次级飞羽黑色,外翈羽缘近端部沾黄色,内侧具宽的白色羽缘。眼先、眉区、颊葡萄红色或栗红色。颏、喉、胸和两胁亦为葡萄红色或栗红色但较淡,腹中央、肛区和尾下覆羽白色。[4]
雌鸟头、颈、背、肩暗栗褐色,腰、尾上覆羽和尾颜色同雄鸟。翅上小覆羽灰褐色,中覆羽白色,大覆羽暗褐色具白色尖端,飞羽颜色同雄鸟但较褐,头侧和耳覆羽赭褐色具细的白色羽干纹。颏、喉和上胸灰褐色,下胸和两胁烟褐色,腹中部污白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4]
虹膜褐色,嘴肉褐色、灰褐色或角褐色,脚肉褐色、褐色或角褐色。[4]
量衡度:♀(2),体重19-20克;体长143-152毫米;嘴峰11-12毫米;翅77-81毫米;尾63-65毫米;跗蹠18-19毫米。(注:♀雌性)[4]
栖息于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次生林等各类森林地带,尤以在桦树占优势的树林较常见。也在林缘疏林、灌丛及河岸小林内出现,迁徙期间和冬季也活动于农田边灌丛与树上、旷野、果园,有时也出现于村庄附近的小林内和居民点。[4]
苍头燕雀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不迁徙,但是在冬季会避开比较寒冷的地区。有时会迷途飞到北美。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除繁殖、育雏阶段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苍头燕雀是非常喜欢群居的鸟类,但是组织不太严密,常结成不同性别的小群。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称为雀泛,而在冬季它们则多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群。[4]
在苍头燕雀居住集中的地方,当有入侵鸟类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晚上多在树上过夜。性大胆,不怕人,易于接近。多在树上和灌丛中,也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叫声特别,为金属音的chink或响亮的wheet,也作较低音的twit声。鸣声为富韵律的降调嘟声至快速的华彩乐段。[4]
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苍头燕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常于地面取食。主要以草子、果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尤以杂草种子最喜吃,也吃树木种子、果实、植物嫩叶、小米、稻谷、高粱、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种子,繁殖期间则主要以昆虫为食。[4]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的、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匈牙利、冰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耳他、摩尔多瓦、黑山、摩洛哥、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拉利岛)、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和乌兹别克斯坦。
引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游荡:巴林、不丹、中国、印度、蒙古、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泰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
起源不确定:卡塔尔。
苍头燕雀分布图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河南、陕西、山西,一直往南到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甘肃、四川、贵州、云南,东至沿海各省和台湾,南至广东、广西、福建和香港,也有部分经新疆西部天山一带迁徙。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岛外,均有分布。[4]
繁殖期5-7月。从越冬区迁往繁殖地的苍头燕雀都是单性群体,雄性一般比雌鸟早到数天。它们有严格的巢区,此鸟于8月末由不同的家族群很快地集6-30只不等的群体。通常成对分散营巢繁殖,在树杈上筑窝,巢多置于桦树、杉树、松树等各种树上紧靠主干的分枝处,距地高3-5米。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和桦树皮等材料构成,外面常掺杂有苔藓,内垫有羊毛、兽毛或羽毛。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7枚,多为6枚。卵绿色、被有红紫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22.8毫米×13.7-15毫米。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1-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3-14天。[4]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
1 | 苍头燕雀非洲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africana | J. Levaillant, 1850 |
2 | 苍头燕雀伊朗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alexandrovi | Zarudny, 1916 |
3 | 苍头燕雀伊比利亚半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balearica | von Jordans, 1923 |
4 | 苍头燕雀加拉利群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canariensis | Vieillot, 1817 |
5 | 苍头燕雀高加索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caucasica | Serebrovski, 1925 |
6 | 苍头燕雀指名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coelebs | Linnaeus, 1758 |
7 | 苍头燕雀不列颠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gengleri | O. Kleinschmidt, 1909 |
8 | 苍头燕雀马德拉群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maderensis | Sharpe, 1888 |
9 | 苍头燕雀亚速尔群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moreletti | Pucheran, 1859 |
10 | 苍头燕雀赫罗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ombriosa | Hartert, 1913 |
11 | 苍头燕雀拉斯帕尔马斯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palmae | Tristram, 1889 |
12 | 苍头燕雀撒丁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arda | Rapine, 1925 |
13 | 苍头燕雀克里特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chiebeli | Stresemann, 1925 |
14 | 苍头燕雀克里米亚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olomkoi | Menzbier & Sushkin, 1913 |
15 | 苍头燕雀突尼斯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podiogenys | Bonaparte, 1841 |
16 | 苍头燕雀塞浦路斯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yriaca | J. M. Harrison, 1945 |
17 | 苍头燕雀坦特伦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tintillon | Webb, Berthelot & Moquin-Tandon, 1841 |
18 | 苍头燕雀里海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transcaspia | Zarudny, 1916 |
19 | 苍头燕雀普通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tyrrhenica | Schiebel, 1910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
1 | 苍头燕雀非洲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africana | J. Levaillant, 1850 |
2 | 苍头燕雀伊朗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alexandrovi | Zarudny, 1916 |
3 | 苍头燕雀伊比利亚半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balearica | von Jordans, 1923 |
4 | 苍头燕雀加拉利群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canariensis | Vieillot, 1817 |
5 | 苍头燕雀高加索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caucasica | Serebrovski, 1925 |
6 | 苍头燕雀指名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coelebs | Linnaeus, 1758 |
7 | 苍头燕雀不列颠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gengleri | O. Kleinschmidt, 1909 |
8 | 苍头燕雀马德拉群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maderensis | Sharpe, 1888 |
9 | 苍头燕雀亚速尔群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moreletti | Pucheran, 1859 |
10 | 苍头燕雀赫罗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ombriosa | Hartert, 1913 |
11 | 苍头燕雀拉斯帕尔马斯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palmae | Tristram, 1889 |
12 | 苍头燕雀撒丁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arda | Rapine, 1925 |
13 | 苍头燕雀克里特岛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chiebeli | Stresemann, 1925 |
14 | 苍头燕雀克里米亚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olomkoi | Menzbier & Sushkin, 1913 |
15 | 苍头燕雀突尼斯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podiogenys | Bonaparte, 1841 |
16 | 苍头燕雀塞浦路斯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syriaca | J. M. Harrison, 1945 |
17 | 苍头燕雀坦特伦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tintillon | Webb, Berthelot & Moquin-Tandon, 1841 |
18 | 苍头燕雀里海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transcaspia | Zarudny, 1916 |
19 | 苍头燕雀普通亚种 | Fringilla coelebs tyrrhenica | Schiebel, 1910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该鸟种是林奈本人命名的。在林奈的故乡瑞典,雌性苍头燕雀在冬季经常抛弃其雄性配偶独自迁徙,所以其拉丁语学名的第二个单词“coelebs”的意思是“单身汉”。这种小生灵非常聪明机警,有较强的记忆力,这和其它许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苍头燕雀会对救助过它的人表现出一种亲近,而且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苍头燕雀在育雏时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勇敢,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说《苍头燕雀》中记载过一只亲鸟为保护不慎坠地的幼鸟以其弱小的身体面对一只大狗而不退缩的感人场面。科学家对苍头燕雀进行连续观测,发现它们是非常可爱的小生命,特别是它们的集体行为是研究鸟类行为学的重要素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