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画集

陆俨少画集

作者 沈明权
页数 420页
出版时间 2010-5-1
语种 简体中文
定价 ¥480.00
目录导航

简介

书  名: 陆俨少画集

作  者: 沈明权 著

出 版 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I S B N : 9787810839617

定  价: ¥480.00

陆俨少,原名砥,字宛若。上海市嘉定县人。历任全国文联委员,曾任浙江画院院长、教授。自幼好画,18岁从师习诗文、书法和绘画。早年作品缜密娟秀,灵气外露;后期作品趋浑厚老辣,创造了“墨块”、“留白”等技法,风格有所变化。写大山大水于特殊画风之中,开创一派,影响深远,是一位真正从传统绘画演变出来的而具有创意的山水画家,与李可染一起被誉为“北李南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在中国近代画坛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山水画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兴趣与收藏。

图书目录

拟北苑笔意

水乡写生册之一

水乡写生册之二

水乡写生册之三

水乡写生册之四

水乡写生册之五

水乡写生册之六

水乡写生册之七

水乡写生册之八

太湖春暮图

岭海夏仲图

峨眉秋早图

塞上冬、初图

写生册十选一

写生册十选二

写生册十选三

写生册十选四

毛泽东词意·六盘山

放牧图

永定北门谯楼

听泉图

三峡行旅图卷

山村图

山中人家图

江上渔翁图

遣兴册之一

遣兴册之二

遣兴册之三

遣兴册之四

峡江险滩图

山水册之一

山水册之二

山水册之三

山水册之四

山水册之五

山水册之六

山水册之七

山水册之八

山水册之九

山水册之十

老知有益册之一

老知有益册之二

老知有益册之三

老知有益册之四

老知有益册之五

老知有益册之六

老知有益册之七

老知有益册之八

老知有益册之九

老知有益册之十

峡江行图

溪山清晓图

江南写生

待游图

峡江险水图

朱砂冲哨口图

漓江春泛图

井冈山

娄山关

高路入云端图

雁荡泉石图

松壑泉瀑图

黄山云海图

新安江揽胜图

一帆风正悬图

峡江险水图

云山泉奔图

林麓雨霁图

雁荡泉石图

巫峡秋涛图

春岭横云图

天台赤城图

黄山揽胜图

峡江行

断云孤村图

林樾幽居图

雁荡泉石图

雅集图

步壑看松图

雁荡胜概图

云溪草堂图

李白诗意图

江亭图

衡岳云起图

一帆风正悬

西塞渔舟图

杜陵诗意图

雁荡奇景图

杜甫诗意册之一

杜甫诗意册之二

杜甫诗意册之三

杜甫诗意册之四

杜甫诗意册之五

杜甫诗意册之六

杜甫诗意册之七

杜甫诗意册之八

杜甫诗意册之九

杜甫诗意册之十

四山云起图

雁荡险境图

雨后空林之图

云山图

杜陵诗意图

江上游图

雁荡泉石图卷

清江幽居图

春江不老图

沧江钓艇图

落日清山江上看图

深山静坐图卷

曲江行吟图

秋壑幽居图

书画合册之一

书画合册之二

书画合册之三

书画合册之四

书画合册之五

书画合册之六

书画合册之七

书画合册之八

书画合册之九

书画合册之十

书画合册之十一

书画合册之十二

茂林激涧图卷

山居图

云石秋岩图

一帆风顺图

深山幽居图

云山幽居图

云树苍茫图

深山萧寺图

三峡险滩图

太平湖图卷

王半山诗意图

杨万里诗意图

高山流水觅知音图

王安石诗意图卷

水木明瑟

贝区揽胜图

江上静思图

澄江清秋图

归牧图

松石图

梅石图

寒梅图

梅石图

梅花图

梅石图

梅花册之一

梅花册之二

梅花册之三

梅花册之四

梅花册之五

梅花册之六

梅花册之七

梅花册之八

梅花册之九

梅花册之十

梅花册之十一

梅花册之十二

梅石图

荷风送香气

梅花册之一

梅花册之二

梅花册之三

梅花册之四

梅花册之五

梅花册之六

梅花册之七

梅花册之八

梅石图

人物写生册之一

人物写生册之二

人物写生册之三

人物写生册之四

人物写生册之五

人物写生册之六

人物写生册之七

人物写生册之八

人物写生册之九

人物写生册之十

人物写生册之十一

人物写生册之十二

面壁图

清江钓翁(瓷盘画)

后记

编辑推荐

《陆俨少画集(套装上下卷)》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后记

中国的文化发端即早,而由文化趋于文明的历程亦长。文明的代价往往是活泼的追求走向规律的墨守,富裕的创新走向严谨的组织。中国的传统绘画作为这文化花园中的庞大生物之一,同样曾感受到这种渐离自然的萧索凉意。幸有不断涌现的热情与天才的画著,他们凭借雄健的气魄和弥漫的生力汲取着自然的血液,一路开出无数鲜活的春花来,不断给予我们许多的提示与兴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陆俨少在中国绘画的发展中有无比的重要,他具有当代山水画的开国气象,这应当是无疑的。

序言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是一个渐进变革的历史,这个道理陆俨少先生体悟得很精准。之所以在艺术实践中能勇于创造,不断出新,是源于他对传统的把握主要是建立在精神层面上的。据他自己说,在学习传统方面并未临摹过什么名迹“主要是没有条件”,充其量也就临摹过四王一些真迹(是师长们借与他的)。但是,他“贫儿暴富”过,也就是看到过大量的名画,用心揣摩,一一熟记,从而开阔了他的视野,奠定了他的画学根基。人所周知,他身体力行、终生不疲的“四三二”治学法则,就是其长期艺术实践可贵的经验总结,他的成功也在于此。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