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振兴中华
【拼音】zhèn xīng zhōng huá
原为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1]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
孙中山孙中山《兴中会章程》:“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孙中山在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同时,还阐述了如何“振兴中华”的问题:第一,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扶大厦之将倾”,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第二,要“振兴中华”,就必须进行反清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第三,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政治革命,“创立合众政府”。孙中山为此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贡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2]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3]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4]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5]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毛泽东:解放全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伟人,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他在孙中山和邓小平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而且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写下了历史篇章。毛泽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贡献与探索,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具有重大的启示。
中华民族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只是在近代落伍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成为中华儿女的庄严使命。从那时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历史任务。从那时起,中华民族的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探索,英勇奋斗,从中产生了毛泽东这位站在时代前列伟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毕生智慧。进而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写下了历史篇章。
民族团结,执政为民,振兴中华
始终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民族的事业,万众一心是这项事业成功的关键。增强凝聚力要有一个坚强的核心,这个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党的领路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革命为民,执政为民,将满足人民利益作为一切路线政策方针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6]
邓小平邓小平:发展经济,振兴中华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冲刺世界第一,是于融入世界中领先世界,在“韬光养晦”中大有作为。邓小平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就充分体现了他追求世界性大作为的战略气魄。
对中国走向世界第一总体设计
邓小平虽然在公开讲话和出版的文集中,没有提到“中国第一”、“赶超美国”的词语,但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冲刺世界第一的愿望无比强烈,他在改革开放中向世界第一冲刺的力度最大、速度最快,使中国离达到世界第一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中国的总体设计就是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而进行设计的。他的总体设计是一个体系,内容丰富,包括:一个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一条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7]三个奋斗阶段——三步走,从温饱、小康,到21世纪前50年实现富国强国梦;一个和平发展大战略——民族崛起,振兴中华。
“中国改革开放要比日本明治维新干得更好”
日本明治维新是改革兴国的典范。邓小平早在1977年5月24日时就指出: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干得比他们好。[8]邓小平在1985年4月15日强调说:“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邓小平的目标,是干“影响世界”的伟大事业。他认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当然,不是把它搬给别国。
1990年4月7日,邓小平在在一次重要谈话中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了。联合国的席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要振作起来。大陆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
孙中山当年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就是要“驾乎欧美之上”,重新拿回世界第一。邓小平强调振兴中华民族,也是要实现中国世界第一的地位。振兴中华的含义,就是世界第一;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国要再度成为世界第一。
“三步走”战略:向世界第一冲刺
中国走向世界第一,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曾提出用70年时间“三步走”,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用10年达到温饱水平,第二步再用10年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在21世纪再花50年时间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邓小平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最后的嘱托也是对国人的激励,“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邓小平所指的21世纪中叶这一时期,为什么将是很要紧的时期呢?因为这正是中国走向世界第一的时期。
江泽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江泽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袭击我驻南使馆,严重侵犯我国家主权,伤害我民族尊严,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上,每遇灾难,每遇外敌欺凌,都使人民警醒、奋争,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江泽民同志在欢迎我驻南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坚定不移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强团结,不懈奋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达到!”这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这重要历史关头的强烈愿望,也是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有力回击。
振兴中华,建设强大国家,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发挥多方面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团结,是党的团结,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中国要发展,中国要前进,中国要强大!”“万众一心,振兴中华!”这是人民群众在抗议活动中喊出的响亮口号,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历史发展中对于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极端重要性的切肤感受。团结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凝聚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吃过“一盘散沙”的亏,也因团结而发展,而强大。
我们的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兄弟般的团结,是不可战胜的基石。我们在变革,在攻坚,我们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需要团结,需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通过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增强我们的团结。
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这是二十年来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几千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当前,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知识经济已经到来,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必须万众一心,百倍努力,艰苦奋斗。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严于律己,自觉做加强团结的模范,做艰苦奋斗的模范。
中华民族是一个主持正义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生机蓬勃前景广阔的社会主义国家。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就会在新的世纪,在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中,取得更大成就,赢得新的发展,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9]
胡锦涛:两岸统一,携手振兴中华。
胡锦涛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
胡锦涛说,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
胡锦涛称,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10]
胡锦涛说,回首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钱学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省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成为了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此外,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11]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钱学森用他自己的方式为振兴中华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季汉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也是这种发展进步在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所谓“创新”,就是在求异的前提下,发现前所未闻的规律,发明前所未用的技术,实施前所未有的举措,创造前所未见的事物。
季汉生,男,1953年出生,江苏南通通州人。“中华龙壶”、“和平宴”酒壶创始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发展“和文化艺术”大使,原江苏炜炬节能灯集团公司董事长,电子稳压节能灯发明者,著名民间发明家。季汉生对创新世界茶文化、酒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多项科技发明所创造的社会价值难以用金钱来计量。
季汉生有着异乎常人的经历,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放下锄头把子去尝试“吃螃蟹”创办乡镇企业,每一个人生经历都与他挥之不去的发明情结连接在一起。他从小喜欢搞发明创造,已有20多项专利发明,被誉为“民间发明家”,现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发展“和文化艺术”大使。
九十年代初发明的电子稳压节能灯,被世界电光源专家、当代的“爱迪生”、中国电光源之父蔡祖泉称之为“电光源的二次革命”,并被国家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其创造的社会价值难以用金钱来计量。
2002年发明了“中华龙壶”。“中华龙壶”的问世不仅创新了世界茶文化更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该作品已被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组委会定为馈赠国家领导人的专用礼品。
2012年12月,同时能盛两种酒的“和平宴”创意酒瓶成功问世,标志着世界酒文化艺术有了新的突破,一件新的和平信物诞生了。“和平宴”酒瓶将灌装两种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名酒,作为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系列活动组委会的国礼,用于各种和平统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