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角豆长角豆是常绿乔木,高达15-16米。叶长8-17厘米,有小叶2-4对;小叶革质,无毛,光亮,倒卵形或近圆形,长3.5-5.5厘米,宽3-3.5厘米,顶端圆钝,有微凹或有明显的心形凹陷,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全缘;侧脉明显突起。
花组成侧生的总状花序,花序轴密被黄褐色柔毛;花小,红色。荚果弯曲,长10-25厘米,宽2.5厘米。花期11月。[1]
长角豆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盐碱性。能在年降雨量200毫米的地区存活,其覆盖裸露地面的能力强且适应性广,但长角豆耐寒性较差,在-7℃以下温度易受冻害。
原产于地中海地区贫瘠干旱土壤中,中国仅广州有栽培。[1]
长角豆
长角豆(3)
种子处理:采用90℃-100℃的沸水浸种,搅拌冷却后浸泡种子吸水膨胀,再用湿沙催芽5-7天,浸种24小时换水一次(换温热水)。经试验,此种方法98%以上种子在48小时内可吸水膨胀,且不会损坏种子。
育苗:营养土装袋排好后,筛细土填满袋间空隙,防止袋子歪倒。播种前两天浇一次透水。播种时将吸水膨胀、用湿沙催芽一周、出现白色根系生长点的种子播种,每袋播种1粒。先用筷子在袋子中间插一个小孔,种子根尖向下放入,覆土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后浇透水,搭盖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种子大部分发芽后撤除拱棚。
外植体的培养:种子经过4-6℃的低温催芽后,挑选色泽鲜艳、饱满、无虫、无损伤的籽粒,在蒸馏水中冲洗30分钟;滤干水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分数70%酒精消毒3分钟,无菌水冲洗1次,再用1克/升氯化汞灭菌15分钟,无菌水冲洗4次;最后接种于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pH为5.8)中进行萌发,获得无菌苗。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种子萌发后切取长角豆无菌苗腋芽茎段,进行初次增殖培养试验,分别采用MS、B5、WPM、天KW4种基本培养基。其中均添加有1毫克/升细胞分裂素(6-BA)、0.1毫克/升吲哚丁酸(IBA)和25克/升蔗糖,以观察不同基本培养基对长角豆腋芽茎段增殖培养的影响。每瓶接种5个单芽,每处理10瓶,60天后调查统计,计算增殖系数。增殖系数是指调查时有效芽数与接种时外植体数的比值,有效芽是指长度0.5厘米以上的丛生芽。
继代增殖培养基的筛选:选取初次增殖培养中生长较好的基本培养基中的腋芽为试验材料,切成带1个腋芽的茎段进行接种,每一处理10瓶,每瓶接种6个,重复3次,60天后调查统计。所用培养基为初次增殖培养中筛选出的最佳基本培养基,其中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6-BA(0.8,1.0,1.2毫克/升)、IBA(0.05,0.10,0.15毫克/升)和L-赖氨酸(60,90,120毫克/升),同时在每个培养基中均添加25克/升蔗糖和5.5克/升琼脂粉,pH值为5.8。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生根培养选用1/2DKW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0.2,0.4,0.6,1.0毫克/升IBA及20毫克/升蔗糖,组成4种生根培养基,依次简写为DR1、DR2、DR3和DR4。将诱导后的不定芽剪成长2-3厘米的茎段插入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以观察IBA对不定根生根诱导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处理6次重复,每重复7瓶,每瓶接种5个。以上所有均在光照条件下完成,光照时间为14小时/天,光照强度为1500-2000勒克斯,培养室内温度(25±2)℃,
30天后诱导培养基为DKW基本培养基中附加1.0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IBA;增殖培养基为天KW基本培养基中附加0.8毫克/升6-BA、0.1毫克/升IBA和60毫克/升L-赖氨酸;在1/2天KW基本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其中附加0.4毫克/升IBA,生根率最高可达93.33%。
适时浇水除草,并做好病虫害预防。幼苗长出第2对真叶(革质)后,根据生长需要追施清粪水1-2次,1%尿素和复合肥各一次。
危害幼苗的害虫有蟋蟀、蛴螬、小地老虎,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苗期为预防茎腐病和猝倒病,每10天喷雾1次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稀释800倍-1000倍液。
长角豆花期较长且荚果为暗红色,因此还可用作园林观赏树种。长角豆果实为荚果,果内总糖含量高达48%-56%(其中蔗糖含量占32%-38%),可用于发酵生产工业酒精,还可提取豆胶,既是可口的营养品,又可作为化妆品、药品、食品的天然增稠剂和稳定剂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