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补益脾气的药物以消除湿邪的治法。健脾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使水湿消除。健脾化湿法适用于脾虚水湿不化证,证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脘痞满,肢体困重,饮食不化,大便溏薄或泄泻,水肿,妇女带下,苔白厚腻,脉缓等。常用的健脾化湿药有白术、党参、茯苓、扁豆、砂仁、莲子肉、薏苡仁等,代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完带汤。健脾化湿法常与芳香化湿、温脾、利水渗湿等治法配合使用。如脾虚湿阻,证见泄泻,腹胀呕吐,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宜与芳香化湿法配合,方如钱氏七味白术散;脾阳不足而致水肿腹胀,宜与温脾法配合,方如实脾饮;脾虚湿盛,妇女带下清稀,宜与淡渗利湿法配合,方如完带汤。
中文名称: 健脾化湿英文名称: invigorating spleen for eliminating dampness定义: 用具有健脾助运、祛湿化浊作用的方药治疗脾虚湿困证的治法。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治疗学(二级学科);内治法(三级学科)。
健脾化湿
祛湿法之一,运用补益脾气的药物以消除湿邪的治法。健脾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使水湿消除。健脾化湿法适用于脾虚水湿不化证,证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脘痞满,肢体困重,饮食不化,大便溏薄或泻泄,水肿,妇女带下,苔白厚腻,脉缓等。常用的健脾化湿药有白术、党参、茯苓、扁豆、砂仁、莲子肉、薏苡仁等,代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完带汤。
健脾化湿法常与芳香化湿、温脾、利水渗湿等治法配合使用。如脾虚湿阻,证见泄泻,腹胀呕吐,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宜与芳香化湿法配合,方如:“钱氏七味白术散”;脾阳不足而致水肿、腹胀,宜与温脾法配合,方如:“实脾散”脾虚湿盛,妇女带下清稀,宜与淡渗利湿法配合,方如完带汤。
穴位治疗:主穴:内关、足三里。
配穴:中脘、脾腧、三阴交、丰隆、公孙、胸夹脊
治疗方法:针刺、艾灸、拔罐、埋线、梅花针。
夏季养生重在健脾化湿
夏季高温与闷湿并存,湿度过大危害人体健康,中医称之为“湿邪”。当湿度上升时,身体会从肠道吸收水分,因而呈现浮肿,医疗上称为“气象综合征”。人体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舌苔白腻或黄腻等,若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运动减少,加上心情不舒畅,还会导致脾胃功能欠佳。因此,夏季养生重在谨防肠胃病,健脾化湿。饮食应清淡,少吃辛辣油腻及甜食。蔬菜应多吃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冬瓜等,水果以西瓜、苹果为好。适宜的膳食有清拌茄子、炝拌什锦、绿豆南瓜汤、苦瓜菊花粥、绿豆汤等,有清热通窍、健脾和胃功效。
建议早、晚进餐时除了常见的绿豆百合粥以外,还可以多喝些新鲜又药食同源的粥品,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对健脾化湿效果非常好。另外,因为夏天有暑热,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湿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中加一点荷叶,这样就增加了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了。
运动:出汗了才能除湿
很多人都会因为害怕出汗,而整体躲在空调下,这样一来汗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体内湿气更大,暑湿的症状更加严重。其实,出汗是很好的除湿排毒的方式。而运动则是缓解困倦、让你提升胃口的最佳推荐方式。也可以说,论“除湿”功能,选择能出汗的运动才有效。
早起或晚饭后,可以和家人出去快走40分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也不妨选择游泳、打球等各类能出汗的运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汗过后不要急着冲凉水澡,这样也会使毛孔闭合,建议泡个热水澡,放点白醋或者是柠檬汁,可以很好的帮助缓解疲乏。
去湿茶:五花茶最适合夏湿热
健脾化湿喝点五花茶对体质比较平均,对没明显寒体或热体的人非常适合。产地不同,五花茶的配方稍有差异,一般包括扁豆花、木棉花、鸡蛋花、金银花等等。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暑去湿、利小便。一般超市、药店都有售,可以每天取一些泡水喝。
对体质明显偏热,容易上火起疮、便秘的人,则可选茵陈、夏枯草煲水,这也是大多数凉茶的配方;而体质偏凉,动不动就腹泻、畏寒、即使夏季手脚还冰冷的人,适合的是茯苓、芡实、薏米,你可以选这类材料煲汤煲粥。
祛湿菜式推荐:
做法: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加入调料调味即可。
营养师讲解: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是健脾祛湿的良方。
做法:将冬瓜去皮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冬瓜片放在清水中、加姜、大料煮,待成半透明状时,加入虾皮,煮2、3分钟,加入调味品、撒上香菜末、淋上香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