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夸里岛

麦夸里岛

中文名 麦夸里岛
别名 麦加里岛
方言 英语
著名景点 麦夸里岛海洋公园
面积 127.8㎞²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麦夸里岛麦夸里岛行政上,该岛自1900年起成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一部分,1978年成为塔斯马尼亚州的保护区。199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自然遗产,是最南的世界遗产。该岛曾隶属埃斯佩朗斯(Esperance)自治市,及至1993年,该市与其他自治市合并,成立侯恩谷(Huon Valley)。

地理环境

麦夸里岛麦夸里岛(4)澳大利亚麦夸里岛海洋公园大约占地16.2万平方千米, 由于这个岛屿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特点,而形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景色。这里是一处从海洋深处逐渐升出海平面的岛屿。 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西南1,345公里(835哩)处。连同毕晓普(Bishop)、克莱克(Clerk)和朱奇(Judge)三小岛构成塔斯马尼亚的亚南极部分。麦夸里岛全岛并不算太寒冷,冬季7月份平均气温4.9度,夏季1月份平均气温8.8度,全岛被绿色植物覆盖,除有80余种各类苔藓外,至少还有46种花卉,以及各式各样的硅藻类植物。

麦夸里岛上的动物群有亚南极软毛海豹(Subantarctic Fur Seal)、南极软毛海豹(Antarctic Fur Seal)、新西兰软毛海豹(New Zealand Fur Seal)及南象海豹(Southern Elephant Seal),数目合共超过8万。皇家企鹅(Royal Penguin)只在此岛繁殖,国王企鹅、南方冠企鹅(Southern Rockhopper Penguin)及巴布亚企鹅亦然。约10万只兔子亦见于此岛。据报,引种野猫已在2002年全盘灭绝。

麦夸里岛大部分峭壁正面临侵蚀作用来袭。2006年9月,该岛东面的路西塔尼亚湾(Lusitania Bay)发生大山崩,破坏了部分重要的企鹅繁殖群落。塔斯马尼亚公园及野生动物服务处(Tasmania 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认为,山崩是由春季大雨和兔类的剧烈侵蚀所致,而兔类并非岛上的原生动物。当局遂向联邦及塔斯马尼亚州政府申请拨款,执行2007年6月通过的灭兔计划。

世界自然遗产

遗产名称:麦夸里岛 Macquarie Island

入选时间:1997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viii)
地理位置:S54 35 41 E158 53 44
编号:629

遗产描述:

麦夸里岛位于澳大利亚的副南极地区,属塔斯马尼亚州。麦夸里岛以及它周围12海里的水域,除了它的美学价值外,还因其非同寻常的地质特征,1997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夸里岛有一南北走向、海拔200米—300米的高地,其四周皆陡坡或悬崖,高433米的汉密尔顿山是全岛的最高点。麦夸里岛属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度变化不大。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平均为7摄氏度和3.3摄氏度。岛上及其附近海域生活着极地特有的动植物,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麦夸里岛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相连接的麦夸里山脉,是海底麦夸里山脉露出海面的部分,具有极高的地理保护的价值。这里是地震多发带,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次里氏6.2级或更强烈的地震。每10年要发生几次里氏7.2级或更强烈的地震。因此岛上的地形一般是陡峭的斜坡。该岛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完全是由大洋深处的地壳在60万年—70万年前上升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它的基岩十分年轻,大约形成于1100万年前(第三纪中新世中期)。

麦夸里岛以及它周围12海里的水域,除了它的美学价值外,还因其非同寻常的地质特征。麦夸里岛海洋公园以其优美的景色,丰富的海洋资源、陆地资源以及考古遗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公园内植被丰富,除有80余种各类苔藓外,至少还有46种花卉,以及各式各样的地衣、硅藻类植物等。此处没有树木或高大灌木丛,高高的草丛便是岛上最高的植被了。长毛海豹和本土的各种鲸鱼是公园内的主要动物,在这里还时常可以看见海象、海狮等其他大型动物的出现。这里的其他哺乳动物也很多,据估计78年时欧洲兔子的数量已达15万只,后由于数量太大而采取了限制其发展的措施。在麦夸里岛上至少有72种鸟类在此生存,近年来企鹅是这个岛上数量最多的鸟,1989年时估计约有40万只。

遴选依据(vii):

麦夸里岛展现了一幅壮观的野生风光和自然美景,成群结队的企鹅和海豹聚集在这里。这个岛位于“狂暴50度”的纬度,强烈的风和暴风雨雕刻了这个岛。一个沿海的阶地支撑着大片被水浸湿和植被繁茂的地区,形成了一个以被称为“羽毛床”的深层泥炭床为基础的沼泽。这是由陡峭的悬崖构成的,壮观地上升到高原表面,点缀着无数的湖泊、冰斗湖和水池。当持续不断的西风越吹过岛屿,地形的变化导致植被的急剧变化,在几米的范围内,从郁郁葱葱的草地到稀疏的长石。岛上最具审美魅力的特征之一是在繁殖期大量聚集的野生动物,尤其是企鹅。皇家企鹅(Eudyptes schlegeli)是麦夸里岛(Macquarie Island)和附近的主教和执事岛(Bishop and Clerk Island)特有的物种,据估计有85万对,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鸟群落之一。据估计,2000年繁殖的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数量约为15万到17万对,目前仍在增加。由于帝企鹅的幼崽一年都不会离开巢穴附近,所以它们在多风、多雪的海滩上挤作一团,度过了严冬。四种信天翁在陡峭崎岖的悬崖上筑巢,筑巢时很容易看到。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在繁殖季节也会形成令人印象深刻的群体。遴选依据(viii):麦夸里岛及其偏远的小岛在地质学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地幔岩石活跃地暴露在海平面以上的地方。这个岛是海底麦格里脊暴露出来的山脊,被抬升到现在的位置,印度-澳大利亚构造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这里相遇。这些独特的暴露提供了海洋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和组成的异常完整的部分,并提供了“海底扩张”和构造过程运动了数亿年的证据。麦夸里岛的地质演化始于1000万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岛上经历了地震和快速的隆起,所有这些都与沿着两个板块边界的活跃地质作用有关。由于麦夸里岛的倾斜和不同的隆升,从所有的地壳层序,到海底下6公里都暴露出来。这为从海洋底部到上地幔的常见序列提供了罕见的证据,但在地表露头的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裸露地壳的不变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表现出海洋地壳要素在它们的自然关系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键。麦夸里岛是唯一一种蛇绿岩(一种发育良好且被研究过的地质杂岩),被认为是在一个主要的海洋盆地中形成的。因此,该岛的地质被认为是连接大陆环境的蛇绿岩和那些位于海洋地壳内的蛇绿岩。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麦夸里岛(长34公里,宽5公里)是位于南大洋的一个海岛,距塔斯马尼亚(Tasmania)东南部1500公里,大约相当于从澳大利亚到南极洲的一半路程。由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互相挤压,使得麦夸里海脊的最高部分露出了海面,形成了现在的麦夸里岛。这个地区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保护意义,是地球上唯一一处从地幔(海底以下6公里深处)开始向上运动而露出海面的岩石,这些露出海面的特殊岩石包括枕状玄武岩和其他突出的岩石。[1]主要人口澳大利亚南极大陆处(Australian Antarctic Division,AAD)在岛上建立了永久基地。基地居民为数不多,每年约有20-40人。由于担忧对当地环境造成危害、基础设施老化等因素,AAD在2016年9月13日宣布将关闭在麦夸里岛的永久科考站。据悉,这一科考站已成立近70年。AAD发表声明称,一份独立调查显示,麦夸里岛的动植物生长安全、环境和海水灌入等威胁日益增加,所以,AAD决定关闭麦夸里岛的科考站。[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