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

目录导航

应用

EPR应用在多个领域,其中包括:

固态物理, 辨识与定量自由基分子(即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

化学,用以侦测反应路径。

生物医学领域,用在标记生物性自旋探子。另外在造影方面另有用途,参见下方说明。

晶体学,用来进行晶体内部缺陷的局部结构的研究。一般需要配合测角器(Goniometer)。

一般而言,自由基在化学上是具有高度反应力,而在正常生物环境中并不会以高浓度出现。若采用特别设计的不反应自由基分子,将之附着在生物细胞的特定位置,就有可能得到这些所谓“自旋标记”或“自旋探子”分子附近的环境。

理论

讯号来源

电子的自旋为 ,自旋投影量子数可以是 。在外加磁场强度为 时,电子磁矩会顺向平行()或反向平行 () 于该磁场,两种情形具有的能量不同(见塞曼效应),与磁场同向的电子能级较低。两个能级的能量相差为电子的“g因子”(朗德g因子)、是玻尔磁子。这个方程显示两能级的差值与磁场强度呈正比,如下图。

未成对的电子可以在吸收或放出电磁波能量 后,在两能级间移动。吸收到(或放出)的能量必须与转换能级后能量变化相同,也就是 ,此即共振条件。代入 ,我们可以得到电子顺磁共振的基础公式: 。实验上,非常多种频率和磁场的组合都能满足此公式,但大多量测都是用9,000–10,000 MHz(9–10 GHz)范围的微波进行,其对应的磁场大约为3500 G(0.35 T)。

理论上,改变照射在样品上的光子频率而磁场不变,或者相反,都可以得到电子顺磁共振光谱。但实际上通常是固定频率。样品暴露在固定频率的微波中,然后开始增强外加磁场。电子能级相差越来越大,直到能级差值与微波能量相同,如先前的图所示。此时未成对电子能在两能级间移动。电子依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而在低能级分布较多,因此整体而言是在净吸收微波能量。实验时即是量测此吸收值,转换得到光谱。

参数

g因子

A参数

D参数

E参数

a参数

F参数

P参数

电子自旋共振造影

EPR用在造影上,理想上是可以用在定位人体中所具有的自由基,理论上较常出现在发炎病灶;但目前仍处在开发阶段,包括讯杂比等等问题待解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