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垟乡

包垟乡

中文名 包垟乡
行政区类别
目录导航

经济建设

2003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小康乡”建设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884.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17元,比上年增长6%;效益农业产值35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30%;86%的农户人均收入达15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发展无公害蔬菜、绿化苗、规模养殖和改造培育老林果基地,初步建立效益农业发展信息、资金、技术、销售服务体系。大棚蔬菜、大棚蔬菜基地面积已达1400多亩,西瓜 100多亩,板栗2800亩,绿化苗、梨枣300多亩,山羊存栏2000多只,肉兔存栏8000多只,初步形成了以大棚茄子、绿化苗、辣椒、西瓜、板栗、肉兔等较有特色的种养结构。

社会建设

扶贫工作

结合“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积极实施“百户脱贫”工程。共筛选出127户有脱贫潜力的贫困户,扶持发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短、平、快项目143个。落实102户117个项目,帮助57户贫困户脱贫。落实低保对象323人,落实“五保”集中供养28人。

危房改造

受近年地震影响,许多民房、校舍、办公用房损坏严重,许多房屋已成为危房。乡政府争取到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98万元,结合下山脱贫,严格按照集镇规划实施危房改造,有力地推进了集镇建设。共落实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60万元,新建、改建民房62户66间,修理民房303户,对乡中心校、医院、敬老院及乡村办公用房中的危房分别落实了整改措施,岩上下山脱贫点(灾民新村)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工程已完成征地、土地平整,灾民新村小区道路建设已建成投入使用。全年从偏远村落下山到中心村建房安置的共25户85人。研究制定了2004-2007年生态村建设规划,横溪村示范村建设已启动,包垟店村危桥完成改造,筱村至包垟高压线路已列入改造计划。

农民知识化

投入科技培训经费3万多元,组织举办科技培训10期,先后有1256人次参加了肉兔养殖、板栗高接改造、板栗去雄增产、大棚茄子病虫害防治、绿化苗栽培及病害防治、辣椒栽培、西瓜高产栽培、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108人次参加绿色证书培训。成立了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站,引导、鼓励农户外出创业,组织劳力输出,为外出劳务提供信息、法律服务。全乡共有2300多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劳务输出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其中经乡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站有组织输出85人。

人口数据

包垟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681
2515
2166
家庭户户数 1699
家庭户总人口(总) 4673
家庭户男 2513
家庭户女 2160
0-14岁(总) 1167
0-14岁男 595
0-14岁女 572
15-64岁(总) 2789
15-64岁男 1510
15-64岁女 1279
65岁及以上(总) 725
65岁及以上男 410
65岁及以上女 3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50

基础设施建设

总人口 4681
2515
2166
家庭户户数 1699
家庭户总人口(总) 4673
家庭户男 2513
家庭户女 2160
0-14岁(总) 1167
0-14岁男 595
0-14岁女 572
15-64岁(总) 2789
15-64岁男 1510
15-64岁女 1279
65岁及以上(总) 725
65岁及以上男 410
65岁及以上女 3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50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