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彩

张焕彩

中文名 张焕彩
逝世日期 1985年
出生日期 1915年
毕业院校 西北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张焕彩(1915-1985),原名张文烏,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县(现南阳市)人。我国著名金融学家、会计学家、教育家。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会计系主任。中国会计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列为三星人物。

1935年,年仅24岁的张焕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展抗日救国和民族解放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西北联合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和陕南学委书记。1941年肄业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之后曾在民主建国大学学习。1942-1944年在国民党59军、98军做地下工作。1945-1946年,在中原解放区新四军搞民运后勤工作,后在民主建国大学学习。1946-1948年,任冀南银行审计科长,晋冀鲁豫根据地冀南银行建业会计学校教务主任。1948-1957年,任天津市军管会审计科长,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任科长、专员。1958年起任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兼会计系主任,兼任中国金融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张焕彩教授是银行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者及新中国财政金融教育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

人物事迹

创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

1958年,张焕彩调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任金融教研室主任。1958年12月,由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1960年,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是在财政、银行两个干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底子薄,师资队伍不整齐,没有成套教材,等于白手起家,学校如何办?主办人姜明远和张焕彩两人商量办校的方针和教材问题。办校的方针是“做啥教啥”,另外,加理论教学。在政治、哲学方 面,可以按照党校的办;在业务方面,张焕彩的老伙伴姜明远副院长说:“我懂财政,焕彩同志懂银行和会计,还能带头干,他负责领导金融和会计两个系。”

张焕彩教授是一位进取心强、有开拓精神的教育工作者。他不怕困难,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勇于改革创新,自创教材。建校时他任金融系主任,开创了金融系的教学工作。金融系老主任张玉文教授说:“金融系是一门新课题,因为全国各大学中当时还没有一所大学有金融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设立金融系,是首创金融系,没有经验可取,一切靠自力更生。在开课方面,张院长很有战略眼光,极力主张开办农村金融业务课和国际金融专业,还大力强化两个金融教研室的力量,在张院长的主持下,从各处调来年富力强的教师,充实到农村金融教研室。 他对教师们说,我们是农业大国,一定要开好农村金融课,要培养好农村金融工作人才。同时也要放眼国外的金融业务,现在看来,他在那时就能提出这些观点 实在是很有远见的。”

张焕彩很注意培养青年教师,从具体事情入手,要求做到“六个第一”,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读一本书,一定时间内学会一门外语,一定时间内要写一篇东西。他具体帮助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王自端教授说,“我当年给越南学生讲课,开始有点害怕,认为是给外国学生讲,怕讲不好。张院长鼓励要大胆地讲, 外国学生也是学生,就是要像给中国学生讲课一样,不要怕。他还帮助我备课, 具体指出某些方面怎样修改讲稿。在讲课时,他还亲自到教室门口外边坐着听 课,怕讲课人怯场,不到课堂里边听。听完课,再给讲课人提出不足之处。他就是这样耐心细致地实实在在地培养青年教师,我至今不能忘怀。”[1]

恢复中央财政金融学院

1977年下旬,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于是张焕彩和他的老搭档姜明远副院长又凑到一起商量复校的工作。因为复校要比建校难度大得多,自从“文革”时期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被解散,仅仅留下了几位所谓善后的留守人员,所有的房屋都被北京卷烟厂占据。教室变成了厂房,宿舍也被占据了大部分,尤其是原来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教师队伍都被发配到了祖国各地,还要准备当年招生,复校困难重重。

为此,当时的财政部长张劲夫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葆华多次专门找他们谈话了解情况,并大力支持学院的复校工作,特别表示,如果复校困难可以缓几年再招生。但是他们表示一定要在1979年开始招生。

张焕彩和姜明远商量复校方案:复校后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复校时期。这个阶段又分为两段:一是主要恢复招生、调回师资和要回校园;二是改造校园、适当增加专业、争取学术更上一层楼。第二阶段为学校向多学科大学转变时期。通过扩展学科,为学校向高水平大学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阶段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时期。经过努力,让学校成为国家重点高校。

1978年5月中央调财政部老部长戎子和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任书记兼院长, 戎老给张焕彩的工作安排是:全院的教学总管,主管金融系和会计系以及其他学 科的恢复和新开,兼管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全院的后勤。尽管那时他已经百病缠身,但是还在努力的工作,当时学校恢复的信息,促使许多在外地的干部都产生 想调回北京的想法,张焕彩的家里几乎天天有人来,有说情的,也有毛遂自荐的,还有送礼的等,张焕彩都一一接待,但是从不收礼。选人是择优录取,还通过自己的老战友把一些急需的干部和教师“走后门”调了回来。使学校的早期开学有了师资的保障。并且为了金融系和会计系主任的人选也费尽了心血。因为 当时教育战线都在恢复期间,人才奇缺,许多适合作为金融系主任人选的同志一时都不能到位,张焕彩主动提出自己兼任金融系主任(“文革”前他已经辞去了这个职位)。1978年中财第一届招生工作正式开始了。[1]

管理会计学科建设

1980年初,作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张焕彩力推国外会计教研室的创建,这在全国尚属首倡。在张焕彩指导下,学院组织了四位老同志在半年期间内翻译了1万余字的国外会计参考资料。一方面,向社会介绍西方会计动态;另一方面,为会计教学的改革积累一些素材。经过半年多的消化吸收,终于弄清了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把现代企业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两大系统的前因后果及其主要内容。前者主要是通过定期编制基本财务报表为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或个人服务,重点放在反映过去。而后者则主要是通过规划与控制经济活动的各种专门方法,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管理决策的有用信息,以便为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管理会计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现代会计科学进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阶段,其影响之深远堪与1494年世界上第一本由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编著的《簿记论》相媲美,从而成为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198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张焕彩呼吁中国会计界要重视管理会计,并借鉴其中有用的经验。在此之后,他更坚定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决心,并以此作为对会计教学进行改革的契机。他决定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来编一本教材。按照改革开放的需要,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全部内容有选择地加 以消化吸收。凡不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一概予以鄙弃。至于教材内容的结构安排,则进行重新组合。

1981年8月,张焕彩的《管理会计基础》一书由知识出版社出版,被列为新编立信会计丛书。这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管理会计教材,在全国会计界引起了很大震动。1984年春,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加以修改补充,写成《管理会计学》。1985年正式出版,并于同年9月在中央电视一台播出,影响面更广。截至1989年,上述两书已先后发行95余万册。目前全国财经类的大专院校与中等专业学校都普遍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并以此作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张焕彩在会计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