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仲怀

向仲怀

中文名 向仲怀
出生地 重庆武隆
代表作品 蚕丝生物学、家蚕遗传育种学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7年7月3日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向仲怀向仲怀1937年7月3日,向仲怀出生于重庆市武隆县涪陵城半边街。

1942年,涪陵遭受日机轰炸,向仲怀一家举家迁回了故土凤来乡,并开始求学生涯。

1946年,向仲怀考入涪陵敦仁镇第一小学高一,接着直接从高一跳级至高三,后考入涪光中学。

1954年,向仲怀以优秀成绩选送报考大学,如愿进入了西南农学院蚕桑系。

1958年,向仲怀从西南农学院本科毕业。

1959年3月,向仲怀作为四川省蚕病工作组成员被派往四川射洪县。

1980年,向仲怀考取留日预备生,并进行了一年多的日语培训。

1982年4月,向仲怀由教育部公派到日本信州大学留学,进行家蚕遗传育种研究。

1984年1月,向仲怀回国,进入西南农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教授(1987年晋升),蚕桑系主任。

1991年,向仲怀担任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院长(至1996年)。

1993年,向仲怀担任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1995年,向仲怀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农业学部。

1996年,向仲怀担任西南农业大学第二任校长(至2003年)。

1997年,向仲怀担任中国蚕学会理事长。

2000年,向仲怀获得日本信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03月-1998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7年01月至

国务院第四、五届学位委员会委员、畜牧学科评审组召集人

1997年01月-2007年01月

中国蚕学会理事长

1997年01月-2002年01月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重庆直辖市第一届)、名誉主席

1997年01月-2002年01月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委员(重庆直辖市第一届)

1998年03月-2003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7年09月-200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1年01月-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2002年01月-至今

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

2006年01月-至今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

2007年01月-至今

中国蚕学会荣誉理事长

四川省蚕丝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遗传学会理事

重庆市蚕业研究所所长

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成员

重庆市第一届、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成就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03月-1998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7年01月至

国务院第四、五届学位委员会委员、畜牧学科评审组召集人

1997年01月-2007年01月

中国蚕学会理事长

1997年01月-2002年01月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重庆直辖市第一届)、名誉主席

1997年01月-2002年01月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委员(重庆直辖市第一届)

1998年03月-2003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7年09月-200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1年01月-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2002年01月-至今

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

2006年01月-至今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

2007年01月-至今

中国蚕学会荣誉理事长

四川省蚕丝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遗传学会理事

重庆市蚕业研究所所长

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成员

重庆市第一届、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科研综述

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家蚕基因库。建立了家蚕基因的连锁检索与定位系统和涵盖各染色体的近等位标记系统;新发现W-5等20多个基因。研究发现四川省灾害性蚕病壁虱病病源,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解决了关键问题。主持育成优质高产蚕品种东钟×武七苏、日3×中5.6、夏芳×秋白3对,将L基因导入实用系统育成早期雌雄鉴别品种。[1]

1959年,向仲怀深入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农村,研究发现四川省灾害性蚕病壁虱病病源,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解决了关键问题。

1960年以来,向仲怀一直从事家蚕基因资源研究,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家蚕基因库,建立了家蚕基因的连锁检索与定位系统和涵盖各染色体的近等位标记系统;新发现W-5等20多个基因;主持育成优质高产蚕品种东钟×武七苏、日3×中5.6、夏芳×秋白3对,将L基因导入实用系统育成早期雌雄鉴别品种。[2]

2003年,向仲怀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框架图覆盖了家蚕基因组95%的区域,获得16948个完整基因,其中约有6000个为新发现。同时,在家蚕基因组结构特征、基因的组织、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方面,研究结果于2004年12月在《Science》上全文发表。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0月,向仲怀在中国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7部。[3]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7.12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赵爱春,向仲怀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11

《桑树基因组》

何宁佳,向仲怀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03

《蚕的基因组》

夏庆友,向仲怀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05

《家蚕基因组研究 2008-2009 下》

夏庆友,向仲怀主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5

《家蚕基因组研究 2008-2009 上》

夏庆友,向仲怀主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

《家蚕基因组计划 2000-2007》

夏庆友,向仲怀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9

《蚕丝生物学》

向仲怀主编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重庆市遗传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孟德尔

规律再发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向仲怀主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02

《中国蚕种学》

向仲怀主编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05

《家蚕遗传育种学》

向仲怀主编

北京:农业出版社

代表论文

Cheng, T., P. Zhao, C. Liu, P. Xu, Z. Gao, Q. Xia, Z. Xiang. 2006. Structures, regulatory regions and inductiv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genes in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Genomics 87(3):56-65

Cheng, D., Q. Xia, P. Zhao, Z. Wang, H. Xu, G. Li, C. Lu, Z. Xiang. 2006. EST-based Profiling and comparis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the silkworm fat body during metamorphosis. Arch. Insect Biochem. 61:10-23

Wang, Z., J. Li, Q. Xia, J. Duan, X. Zha, Z. Xiang. 2005.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Bmlark, Bombyx mori homolog of th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lark gene. DNA Sequence. 16: 224–229.

Liu, C., P. Zhao, T. Cheng, X. Zha, Q. Xia, Z. Xiang. 2005. Analysis of a novel transcription mode of Fhx/P25 gene in Bombyx mori. Prog. Biochem. Biophys. 32:1-7.

Miao XX, …, Z. Xiang, GP Zhao, YP Huang. 2005. Simple sequence repeat-based consensus linkage map of Bombyx mori. PNAS 102: 16303-16308

Wang, J. Wang, Q. Xia, Zhonghuai Xiang, Z. Zhou and J. Yu. 2005. SilkDB: a knowledgebase for silkworm biology and genomic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33: 399-402

Zha, X., Q. Xia, P. Zhao, J. Duan, J. Qian, Z. Xiang. 2005.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in the silkworm by aligning ESTs with the genomic sequence. Insect Molecular Biology 14:113-119.

Xia, Q., Z. Zhou, C. Lu, …, Z. Xiang*, H. Yang*. 2004. A draft sequence for the genome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 (Bombyx mori). Science 306:1937-1940

Cheng, T., Q. Xia, J. Qian, C. Liu, Y. Lin, X. Zha, Z. Xiang. 2004. Min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from EST data of silkworm, Bombyx mori-inbred strain Dazao.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34:523-530

Tan, YD, CL Wan, YF Zhu, C. Lu, Z. Xiang, HW Deng. 2001. An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ap of the silkworm. Genetics 157: 1277-1284

承担项目

截至2008年9月,向仲怀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攻关课题、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以及省(市)重点科研项目20多项,组织了中国蚕学领域第一个国家973项目和多项863项目等一批重大科研计划。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9月,向仲怀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10多项重大成果奖励。[4]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9年

川北地区连年大面积灾害性蚕病确诊及防治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年

川北地区连年大面积灾害性蚕病确诊及防治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91年

家蚕基因库、基因分析及其应用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3年

家蚕种质资源库

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1996年

家蚕优质高产新品种‘夏芳×秋白’的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9年

桑树新品种人工三倍体嘉陵16号配套技术开发推广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2年

三峡库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5年

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5年

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日本蚕丝学会特别奖

2015年

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

获奖荣誉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7.12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赵爱春,向仲怀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11

《桑树基因组》

何宁佳,向仲怀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03

《蚕的基因组》

夏庆友,向仲怀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05

《家蚕基因组研究 2008-2009 下》

夏庆友,向仲怀主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5

《家蚕基因组研究 2008-2009 上》

夏庆友,向仲怀主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

《家蚕基因组计划 2000-2007》

夏庆友,向仲怀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9

《蚕丝生物学》

向仲怀主编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重庆市遗传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孟德尔

规律再发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向仲怀主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02

《中国蚕种学》

向仲怀主编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05

《家蚕遗传育种学》

向仲怀主编

北京:农业出版社

人物评价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9年

川北地区连年大面积灾害性蚕病确诊及防治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年

川北地区连年大面积灾害性蚕病确诊及防治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91年

家蚕基因库、基因分析及其应用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3年

家蚕种质资源库

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1996年

家蚕优质高产新品种‘夏芳×秋白’的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9年

桑树新品种人工三倍体嘉陵16号配套技术开发推广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2年

三峡库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5年

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5年

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日本蚕丝学会特别奖

2015年

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

词条图册

教学思想

向仲怀强调团结协作,要求学生对待学术问题,一定要一丝不苟,决不能急于求成,他说:“做学术还是要精力集中一点、专心一点好”。

团队建设

20世纪90年代向仲怀主持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农业部部级蚕桑学重点实验室,该室2005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持建设了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全国重点学科;经历不断努力,已将蚕学学科建设成为国际蚕业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中心,培养了一支高层次的蚕业科研创新团队。

指导学生

2010年,向仲怀指导博士生吴正理的毕业论文《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壁蛋白的研究》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教育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1年

蚕学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研究

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992年

在三结合中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995年

《家蚕遗传育种学》

农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