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天,原名李清操,字励冰,1905年农历正月生于广东省南雄县筲箕窝村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李仰型是秀才,一辈子教私塾,在乡里颇有贤名。父亲李时良也是秀才,曾考入两广武备学堂,辛亥革命时参加过攻打两广总督署。母亲徐中站,是普通农妇。
李乐天7岁入私塾,10岁由父亲带到南雄县国民第二小学读书,他从小就思想活跃,胆大敢为,学校旁边有个破庙,庙里有许多菩萨。一次他去小河洗澡,竟把菩萨拿去当凳坐,然后丢进河里。村民向他在校教书的父亲“告状”, 他却说:“泥菩萨过不了河,见水就溶;木菩萨也过不了河,随水漂流”。以后每次去河里都拿个菩萨去当凳坐,完了就丢进河里。村民说:“他在哪里读书,哪里的菩萨也不要想安乐。”
1921年,李乐天以优秀成绩考入省立南雄中学。当时,反动校长王道纯禁止学生阅读进步书刊,限定学生一星期只准出街两次,更甚者是贪污款项致使新建校舍倒塌压伤几十名学生,激起学生义愤。李乐天参加了100多名学生的秘密集会,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坚持斗争一个多月,终于把王道纯撵走。但反动县长恼羞成怒,把李乐天等16名学生开除学籍,他只好回家耕田。1923年秋,他考入江西省大余中学继续求学。一次,大余县城伪警察与学生在街上发生争吵,冲进学校殴打学生。他挺身而出,率领200多名同学冲进县衙,把县长包围起来,要求惩办打人凶手,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迫使县长亲自到学校向师生赔礼道歉。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其中一支经南雄北上。刚中学毕业的李乐天放弃升学机会,毅然回南雄投入如火如荼的工农革命运动。他参加了为支援北伐而成立的中国济难会和反对伪县长等的斗争,由于在斗争中立场坚定,积极勇敢,于1927年春被吸收参加中国共产党。
李乐天参加领导了南雄武装起义。1927年10月下旬,朱德、陈毅率八一南昌起义部分部队由潮汕向粤北湘南转移路过南雄时,指示南雄县委:“要努力发展农民协会,武装工农,建立赤卫军,从思想上组织上做好武装暴动的准备”,并送给南雄县委九支枪。11月7日,李乐天等100多名共产党员和农民协会骨干在湖口集英国民小学举行秘密会议,喝雄鸡血酒盟誓,决心拼死干革命,同时组成30多人的敢死队,于9日晚在县城美香馆酒楼刀砍首恶土豪卢琨、王逸平,枪杀麦显荣,为南雄人民除了三大害。1928年1月21日,李乐天和县委主要领导人曾昭秀、陈召南、彭显模等在珠矶灵潭鸳鸯围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举行全县武装大暴动。22日晚,他们率领各路赤卫军冒着凛冽的寒风,以梭标、耙头、关刀为主要武器,英勇作战,一举摧毁了大城门、中站、夹河口、新田等18处厘金税卡、烟膏局和乡公所,杀掉30多个土豪劣绅,缴获380多支枪,取得了巨大胜利,并于27日在黄坑圩召开万人大会,成立了南雄县苏维埃政府。
8月,在革命转入低潮时,李乐天把分散的赤卫军聚集上油山,成立了油山游击队,建立起油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底和4月,他率游击队先后配合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和彭德怀率领的红5军攻打南雄县城的战斗。红军回师井冈山后,敌人马上疯狂反扑,血洗了84个村庄,杀害350多名革命群众,县委书记陈召南等相继牺牲,李乐天家的村子被抄剿,抓去20多人,叔叔时涛和时敏皆被敌人破肚杀死。眼看战友和亲人惨遭杀害,李乐天决心勇挑革命重担为烈士报仇。一天,他去祗元下汾的妹妹李秀英家里,妹妹看他脸黄饥瘦,胡子拉碴,非常痛心,哭着劝他不要再去“爬山”(南雄土话“上山打游击的意思”)。他对妹妹说:“九九要还八十一,反动派杀害我们那么多人,这笔帐一定要清算,血债一定要血来还。”他留下一把刺刀,又回油山去领导革命斗争了。
1930年4月,朱德、毛泽东再次率红四军进入南雄。朱德表扬“南雄的同志很英勇,在配合红四军作战当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指示“南雄的同志要积极发展巩固南雄根据地,牵制敌人的力量,配合主力红军创建中央苏区”。李乐天率游击队配合红军攻克了南雄县城,歼敌教导团900多人,摧毁国民党县政府的胜利并攻克信丰县城,共打死敌军700多人,俘虏1000多人,击毙靖卫团长王达笃,活捉伪县长吴兆丰,缴枪500余支,取得重大胜利。战斗结束,红四军前委将南雄、信丰、大余、南康的革命武装整编为新红二十六纵队,李乐天任政治部干事。陈毅为军长的红二十二军成立时,又被调至军政治部工作。8月,红二十二军奉命参加攻打赣州,李乐天被留下来统一指挥南雄、信丰、大余、南康各县游击队。
1931年初,粤赣边出现拉锯式的斗争。李乐天认为:“赣粤交界正是蒋介石反动势力和广东地方军阀势力的结合部。他们反共是一致的,但利益有矛盾,常常狗咬狗。”因此,要善于利用人的矛盾。他领导粤赣边游击队牵制了敌人3个师的兵力,从而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巩固了油山根据地,发展了北山和南山,沟通了崇义和上犹,使粤赣边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西南屏障”。
1932年7月水中战役后,李乐天接任南雄县委书记。此后,他领导南雄党组织和游击队牵制了广东陈济棠一个军的兵力,多次打碎敌人的“围剿”,使斗争一直坚持下来,油山游击队还发展到3个大队共200多人。
1934年1月,李乐天任以油山为中心的粤赣边军政委员会主席,下辖南雄、信丰、南康、赣县、大余等县委和各县游击队。他领导这一地区的斗争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也想干一番,曾多次向中央要求派一个红军师来开辟粤赣边根据地,中央亦曾同意他的要求。毛泽东在长征前写的诗词中说“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曾对这一地区寄以很大希望。
由于执行“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迫使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8月,在于都成立了赣南省委和省军区。10月上旬,省委召开干部会议讨论和决定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号召赣南省军民在红军主力转移后准备“坚壁清野”、“坚持游击战争”。李乐天以粤赣边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出席了会议。省委请示中央批准在于都小溪成立中共赣粤边特委和军分区,李乐天任特委书记和军分区司令兼政治委员。11月初,李乐天和特委副书记杨尚奎率特委机关和一营红军共七八百人出发,辗转一个月,回到广东南雄县油山,与在这里坚持斗争的叶明魁、曾彪等率领的游击队汇合。
南雄县是广东省唯一划入中央苏区范围的县份。李乐天回到油山后,十分关心中央苏区的命运和中央红军的去向。1935年3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李乐天在南雄大兰廖地村的一片竹林里会见了从中央苏区突围出来的项英、陈毅,拉着他们的手高兴地说:“你们来了,赣粤边的斗争就可以更好的开展了。”过了几天,又迎来了赣南省军区司令员和少共书记陈丕显率领的省委和军区剩下的80多人。
李乐天非常敬仰爱护中央分局的领导,认真执行陈毅的正确指示。陈毅到油山时负了伤,又没有警卫员,他立即将自己的特务员宋生发派给陈毅,特别交代宋生发说:“陈毅同志的工作特别忙,腿上又带花,你可要好好地照顾他呀!”陈毅指出粤赣边游击队是一支很好的武装力量,强调外来干部要向本地干部学习,红军部队要向游击队学习。李乐天就反复给游击队员讲:一定要虚心向红军老大哥学习,我们人熟地熟,要主动配合红军做好工作。
起初,红军游击队的思想较混乱。有的认为中央红军在湖南打几个胜仗就会回来;有的认为主力红军走了,游击队也坚持不下去了,干脆把部队拉出去同敌人拼到底;有的则说不如让大家回去耕田,等主力红军打回来再说。4月,李乐天协助项英、陈毅将红军游击队从油山转移到北山,在长岭召开军政干部会议。陈毅在会上强调:“目前主要是保存力量。现在留下的同志虽然数量不多,但这是革命的‘血本’,是经过大风暴锻炼过的革命种子。革命红旗不会倒,斗争一定要开展;在斗争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在斗争中求胜利。”李乐天组织大家热烈讨论陈毅的报告,带头发言坚决拥护陈毅的正确主张,批驳“拼掉几个算几个”的盲动主义倾向和“只能打打土豪找生活出路”的失败主义情绪,指出“敌人践踏中央根据地后会很快集中兵力对付游击区,所以一定要在思想上准备坚持艰苦的斗争”。会议通过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还布署兵力:一队到崇义、大余向湘东南发展,一队向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发展。李乐天随项英、陈毅坐镇北山。这次会议成为赣粤边斗争的新起点,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有重大意义,先后开辟了油山区、北山区、南山区、信康赣区、上犹崇义区共五个游击区。
根据长岭会议精神,李乐天重新建立了信丰、大余、南康和南雄等县委以及油山、北山等区委,加强地方党的领导,领导群众投入反“清剿”斗争。
此时,敌人开始向赣粤边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清剿”。蒋介石嫡系第四十六师驻扎赣州、南康,又调广东余汉谋第一军驻大余,加上江西保安团共三四万人,在东面的桃江,北面的章水,南面的浈水控制所有的渡口,构成第一道封锁线;在大余、南康、南雄、信丰的公路沿线驻军队,筑据点、修碉堡,构成第二道防线;在游击区击周围墟镇驻军扼守,构成第三道封锁线。余汉谋向报界夸口:“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的游击队”,叫嚣“不打死,也要把他们烧死,烧不死的就把他们饿死、困死”。李乐天根据陈毅关于调整部署、分散打游击的意见,在军事干部会议上作出了以南岭山脉为依托,以油山,北山为中心坚持进行游击战争的决定。提出战术上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反对与优势敌人决战,采取小规模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活动方式,以打圈子的办法对付敌人的“清剿”。李乐天把部队分为三个大队,一队在信丰,一队在南雄北山,一队在“三南”,以三五个人为一组组成武装工作队,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特委和军分区领导分别带精干工作组到各游击区指导工作,陈丕显到大余小汤,杨尚奎在梅山北山,刘新潮(刘建华)到信丰上乐,他除了随项英、陈毅坐镇北山、油山指挥外,还到最边远、最困难的“三南”指导工作。同时,他建立秘密交通站,选派最忠诚,最可靠的同志开辟了从油山到“三南”和油山到梅山、北山两条交通干线,以传递信息。
李乐天指挥红军游击队在群众支持下,以突然袭击和伏击为主要形式,或夜间出击“摸冬瓜,或截尾子打掉队之敌,有时又化装成敌军抓敌人的哨兵和反动乡保长,不断打击敌人,把游击战争开展得有声有色。1935年5月,他指挥了攻打大余西游仙墟的战斗。他找游击大队长,同乡战友曾彪作了周密布置。西游仙墟有又高又厚的土围,围里有碉堡,围外有宽沟,很难攻打,他们商量决定用“智取”。曾彪率游击队连夜赶到西游仙墟,用“引蛇出洞”的办法,在围外全歼守敌一个班,缴枪十余支,尔后炸毁了碉堡。6月,李乐天又指挥游击队化装成卖花生果子的小贩,一举攻下西华山半山亭钨矿矿警队,缴获步枪十余支、驳壳枪两支。这两仗使驻大余县城的国民党余汉谋部大为震惊,赶忙把调到北山“清剿”的兵力撤回以“安定人心”。7月,李乐天指挥奇袭南雄乌迳的战斗更是轰动一时。乌迳属白色地带,是敌人认为最可靠的后方。李乐天集中叶明魁、刘符节部100多人,急行军几十公里,于当晚赶到乌迳,攻敌不备,在敌人哼着下流小调喝酒赌博的时候,神速地攻占了伪区公所,全歼敌民团,击毙反共靖卫团总丘光华。然后用“三支队”“八大队”等番号写标语传单,搞得敌人鸡犬不宁,只好从里山收兵回乌迳防守。群众则互相宣传,“三个支队,八个大队,少说也有五千红军”,受到极大鼓舞。9月6日,李乐天得到南雄县委送来的情报说,明天将有广东敌军三辆满载军火的汽车从曲江开往大余。他立即指挥曾彪率部连夜穿过敌碉堡群,于拂晓前赶到南雄里栋石子坑埋伏,于第二天中午袭击军车。结果,夺取了全部军火物资,还捉了一个搭风车的大土豪。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不令打破了余汉谋的军事“清剿”计划,还壮大发展了红军游击队,仅油山和北山就发展到500多人。
10月,发生了北山事件。是月中旬,被陈济棠封为 “剿共游击司令”的叛徒龚楚带着30多人伪装成红军游击队到北山天井洞,威胁赣粤边后方主任何长林叛变,后于20日到南雄里栋西边的密林中,以有重要事情向周同志(项英化名)、刘同志(陈毅化名)汇报为名,蒙骗他们遇上的特委侦察班吴小华等,妄图抓住项英、陈毅,把特委机关一网打尽。吴小华机警鸣枪向特委机关报警。李乐天与项英、陈毅立即离开指挥部,转移到大梅关附近的山村里隐蔽了两天三夜,然后才经三梅关回到油山。北山事件的主要教训是如何巩固内部以防止叛变事件发生。李乐天根据陈毅指示,立即在红军游击队中开展树立无产阶级革命气节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他给干部战士说:“现在斗争很艰难,头颅吊在屁股上,随时都有死的危险”。“如果实在吃不消,可以发点路费让你回家去,但不要反水,不要出卖同志”。“要革命就不要怕死,死后十八年又是一个大后生”。他启发教育大家坚持斗争,同时以特委名义作出严格规定:“不论什么人,没有一定的关系,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接头。要提高警惕,注意考察,不能把他们带到后方,更不能为他们擅自召开会议,以免遭受损失”。另外,他特别强调了隐蔽斗争,制定了秘密原则和行军规则。秘密原则是:一、说话小声,不出响声。二、走小路,走荒地,走水沟,进出不留脚印。三、生火做饭不出烟。四、各机关不得任意往来。行军规则是:一、选择好时间,不任意行动。二、行军时爬山走荒地,以免中敌埋伏。三、过山坳要从旁山过。四、随时注意路上各种迹象,判断敌情。五、夜间行军要慢,以免失去联络。绝对禁止打电筒。六、行军距离要短,但与尖兵距离应在十米以外,以便发现敌情及时应付。七、行军时绝对禁止说话。八、不脱衣服睡觉,衣物时时捆好,如有情况好迅速行动。这些规定对于红军游击队在艰难岁月中保存壮大自己,起了很好的作用。
1935年夏至1936年春,是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最艰苦的岁月。陈毅在《偷渡梅关》《野营》《油山埋伏》《赣南游击词》中有十分生动形象的描述。“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红军游击队在这艰难岁月,没有后退,而是勇往直前,开创出“弥天烽火举红旗”的大好局面。在这艰难岁月,李乐天始终身先士卒,与干部战士同甘共苦,吃的方面,粮食紧张,尤其是敌人封山时,他向项英、陈毅献策:靠山吃山。他同战士一起挖竹笋,采杨梅、拔野菜、掏马蜂、捉石蛙、捕蛇充饥;遇到特殊情况,要饿两三天肚子,只能喝泉水。住在山上的草棚里,和战士睡二十几个人的大统铺。在转移的路上,在敌人搜山的日子里,只能露宿山头,在大树下,茅草中,山洞里持枪相靠而眠。和战士同睡,他自己才盖一个被角,让战士多盖一点被,把自己省下的鞋子,衣服拿给战士“共产”,让战士穿用。战士们说:“魏同志(他化名老魏)爱兵如子。”
1936年1月底,李乐天率游击小队长“猛张飞”,管理员熊丰子和两个警卫员去“三南”开会后返回油山途中,住在江西省信丰县小河乡坳背村。正要吃饭时,伪保长带着“剿共团”两个连突然包围上来。李乐天当即指挥突围,他们用手榴弹开路,冲上了屋场背后的庵背山。敌军紧追不舍,用机枪猛烈扫射,“猛张飞”和熊丰子当即中弹牺牲。李乐天也大腿中弹负伤,警卫员一面扶着他撤退,一面向敌人射击。眼看敌人越逼越近,李乐天便把文件包交给警卫员,命令警卫员不要管他马上撤退,警卫员则坚持要背他突围。当敌人快要冲上山时,他毅然甩开警卫员,单独与敌周旋。
李乐天强令警卫员离开后,斜倚在石壁上击毙几个敌人。为了不当俘虏,他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是夜,村里的群众把他的遗体抬回村里,将他安葬在一棵大树下。
李乐天在艰苦岁月中不仅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大勇大智,不惜牺牲生命,还表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岭梅生春会有时,犁庭扫穴庆再造”。[1]
1959年,南雄人民将李乐天的骨骸迁回南雄,安葬在烈士陵园,兴建了李乐天烈士墓,供子孙后代永远悼念这位粤赣边杰出的英雄子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