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菁花

芜菁花

植物界
十字花目
双子叶植物纲
芜菁属
目录导航

《*辞典》:芜菁花

基本介绍

【出处】《证类本草》

【拼音】 Wú Jīnɡ Huā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花或花蕾。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详"芜菁"条。

药理作用

【性味】《纲目》:"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千金方》:"补肝明目。三月采蔓菁花,阴干,治下筛,空心井华水服方寸匕。"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芜菁花

基本介绍

【出处】出自《证类本草》。

【拼音】 Wú Jīnɡ Huā

【英语】 Flowr of Turnip

【别名】蔓菁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Brassica rapa L.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rapa L.

采收和储藏:3-4月花开时采,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芜菁 二年生草本,高达100cm。块根肉质,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外皮白色、黄色或红色,内面白色,无辣味。茎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无毛。基生叶大头羽裂成为复叶,长20-34cm,顶裂片和小叶很大,边缘波状或浅裂,侧裂片或小叶约5对,向下渐变小,上面有少数散生的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锐刺毛;叶柄长10-16cm,有小裂片;中部及上部的茎生叶长圆披针形,长3-12cm,无毛,带粉霜,基部宽心形至少半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萼片4,稍开展,长圆形,外侧2枚略大,基部略呈囊状;花瓣4,黄色,倒披针形,长4-8mm,有短宽爪;雄蕊4长2短;雌蕊1,桂头头状。长角果细圆柱形,长3.5-8cm,具喙。种子球形,褐色或浅棕黄色,表面有细网状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原产欧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理功效

【性味】辛;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补肝明目;敛疮。主虚劳目暗;久疮不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千金方》:补肝明目。三月采蔓菁花,阴干,治下筛,空心井华水服方寸匕。

【摘录】《中华本草》诸葛菜,学名芜菁,又名蔓菁,块茎类植物,因形似盘状,故俗称“盘菜”,是浙南地区冬天的主要蔬菜。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它出自“西番吐谷浑”,估计是张骞通西域时传入。《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永兴二年六月(公元154年)蝗灾为害,诏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

传说诸葛亮行军时,部队所驻之处,命士兵种此以为军食,因此四川及湖北江陵一带,称其为“诸葛菜”。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黄黄芜菁花,桃李事亦毕”的诗句,由此可见,盘菜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相当悠久。

浙南区域所产盘菜,以瑞安白门、梓岙和马屿等地所产的个大、色白、最为有名,特别是成熟时埋在土中经霜冻之后,盘菜越发变得质轻、肉细、味甜。浙南盘菜分“大缨”、“小缨”两种(即地上生长的绿叶部分),植株叶丛,横展匍匐,它的块茎部分几乎全部裸露。生产要求不高,土地疏松、水肥充足、气温凉爽即可。每年8月间播种,苗期30天。选壮苗定植后,到11月上旬至次年1月下旬,陆续采摘,一般每亩六七千斤,为我区出口蔬菜之一。

浙南民间对盘菜有多种食法:生食可谓浙南地区独创,食前先将盘菜切成薄片状,要求似断非断,如连不连,切工精细,落刀均匀,丝丝相扣,形状不变,一旦拉开像盏灯笼,能张能合。然后用盐水腌制三四天,取出拌以上等酱油,再滴上几滴小磨麻油,俗称“盘菜生”,其香其脆,别有风味,是下饭饮酒的佳品。

红烧盘菜、生炒盘菜、汤煮盘菜年糕是盘菜的主要熟食法。用生粉作勾芡,用大蒜叶作辅料,绿白相间。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盘菜端上桌,可谓色、香、味俱佳,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来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欲将温州盘菜作画,载入画册。

盘菜药用价值甚高,《本草纲目》载:“根叶苦温无毒,利五脏,轻身益气,常食通中,令人肥健,消食下气,治嗽、止消渴”等。

古风音乐《芜菁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