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湾镇

大河湾镇

人口 33998人
气候条件 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
原名 镇德川
下辖地区 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2个自然屯
中文名称 大河湾镇
行政区类别
邮政区码 162658
目录导航

政区沿革

1945年,建立了尖山子努图克,驻地白家窝棚,大河湾努图克,驻地林家围子,1951年合并称联合努图克,驻地镇德川,下辖四个乡:大河湾乡驻地林家围子,下辖现今的红光村、东升村、幸福村、暖泉村;尖山子乡驻地镇德川,下辖现今的大水泉村、明星村、大河湾村;牤牛沟乡驻地牤牛沟,下辖现今的前进村、火车头村、金星村、永丰村、永兴村;朝阳岗乡驻地徐地营子,下辖现今的沙里沟村、尖山子村、团结徐地营子、成吉思汗的朝阳岗。1958年成立大河湾人民公社,撤消了各乡,1959年牤牛沟成立了牤牛沟人民公社。1971年大河湾划归黑龙江管辖,直至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撤销了大河湾人民公社,建立大河湾乡,1994年9月22日建立大河湾镇。2006年,撤乡并镇,成吉思汗镇5个村,现今的永丰村、永兴村、前进村、金星村、火车头村,高台子镇2个村,现今的尖山子村,沙里沟村,划归大河湾镇。

政区划分

1984年大河湾乡辖7各村委会(大河湾、红光、暖泉、大水泉子、幸福之路、明星、东升),32个自然屯;1994年撤乡并镇成立了大兴居委会,2006年原牤牛沟乡的五个村(火车头、金星、前进、永丰、永兴)从成吉思汗镇划归大河湾,原团结乡的二个村(尖山子、沙里沟子)从高台子办事处划归大河湾,从2006年延续至2011年一直辖14个行政村:大河湾村、明星村、幸福村、永兴村、永丰村、大水泉村、暖泉村、火车头村、沙里沟村、尖山子村、前进村、金星村、红光村、东升村,1个居委会:大兴居委会。

乡镇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河湾镇委政府实实在在的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镇委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提出了项目带动战略。为了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镇委成功引进大连雁鸣集团入驻大河湾收购大河湾粮库,利用现有的场院地搞粮油收购和饲料加工。为了推进牧业发展,从计划局争取到奶牛小区建设工程,现工程已完成12户,现在已吸纳12家养殖户入住,计划实现今年小区奶牛180头;从自治区扶贫办争取到整村扶贫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为幸福村投放扶贫资金90万元,今年首批投放资金10万元,购买小尾寒羊200只,投放50户的工作已经完成;为大水泉村争取到整村扶贫工程,投资20万元扶持户饲养生猪,现大水泉村生猪饲养以成规模。

基础设施

为了提高镇五保户供养能力,争取到自治区民政厅敬老院改造资金15万元,改善了敬老院的办院环境;为了确保“两基”验收达标,争取到教育改善办学资金250万元,另外通过协调从包扶对象财政局又为学校争取8万元资金,改善了办学环境;为了改善群众的就医条件,从自治区扶贫办争取到价值50万元的医疗设备,装备了镇卫生院;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争取到村村通工程为3个村240户安装了有线电视。

项目建设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计划明年将完成扎—大—甘公路的立项和实施工作,并将大—成—雅乡路争取立项,打通大河湾镇与黑龙江和相邻乡镇的通道,彻底解决制约大河湾镇经济发展的道路交通问题。启动镇区居民安全饮水工程,此项工程已经立项,明年抓好项目工程的启动,争取年底完成此项工程。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要实施镇区街道硬化工程,计划明年硬化路面镇区内2公里,分别位于镇区的一、二道街,各1公里。

经济发展

据了解,2006年农牧业由于严重的春旱,秋吊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面对自然灾害大部分农牧物减产减收,但葵花、杂粮、杂豆等取得较好收成,并且市场价格偏高,保证了农民的收入。镇委政府明年将进一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继续巩固“葵花基地”建设规模,保证葵花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为了提高葵花销售市场水平,一面继续扩大葵花经济人队伍,另一面已完成葵花籽深加工立项可研报告,将引进葵花籽加工企业,使一部分葵花就地加工,实现转化升值。大力发展名优特农产品,明年实施好红光村1500亩绿标水稻种植,充分利用尖山子、沙里沟村邻近市区的地缘优势,发展蔬菜种植。继续发挥红光村淀粉生产,组建淀粉协会扩大马铃薯种植。以尖山子村六、七组为核心,扩大黄烟种植,组建黄烟种植协会,开展生产联合,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规模生产,形成拳头优势,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屯一业的生产格局。

党组织基本情况

1984年大河湾乡有15个党支部,分别为:卫生院、联合、粮库、供销、银信、农机、机关、中心校、大水泉、暖泉、东升、明星、红光、大河湾、幸福之路。1995年成立中学党支部,大兴居党支部,1996年机关党支部分成政府、党群2个支部,1999年10月银信党支部分成银行、信用社[1]党支部,其中银行党支部划归银行系统内部管理,信用社2004年划归市信用联社管理。2006年至2008年,前进、金星、永兴、尖山子、沙里沟子、永丰、永兴党支部先后并入大河湾镇党委,2008年成立派出所党支部,2011年中心校[1]、中学党支部合并为学校党支部。此时大河湾镇党委共下设2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90人。

大河湾乡(镇)历任领导名录

书记:

李秀峰(1983.03-1987.04) 孙海龙(1987.04-1988.01)赵洪文(1988.01-1992.04) 鄂庆志(1993.02-1997.09) 刘清贵(1997.09-2001.03) 郭 胜(2001.03-2002.07) 乔树德(2002.07-2004.02) 陈希国(2004.02-2011.03) 周兆川(2011.03-至今

2013年重点工作

经济发展方面

我镇2013年经济建设总体思路是以项目为带动,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增强镇域经济,提高我镇农牧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一、农牧业产业化建设

在农牧业发展上,坚持“稳粮增产”,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紧抓扎兰屯“富民强县”玉米产业项目实施机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绿色玉米种植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整合,实现我镇经济以农业为主转为农牧业结合的产业化格局,加快我镇七大基地的产业化进程。

(1)奶源基地建设,2013年全镇奶牛存栏量达到1.5万头。

(2)绿色粮食基地建设,玉米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33万亩。种植实现集中连片,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马铃薯基地建设,以产业建基地发展高淀粉马铃薯种植1.5万亩。

(4)无公害杂粮基地建设,小杂粮生产基地5万亩,逐步实现就地销售加工,提高粮食产品的附加值。

(5)大鹅基地建设,依托大河湾地区的自然优势, 2013年养殖大鹅18万羽。

(6)生猪养殖基地建设,2013年重点扶持规模养殖户100户,实现全镇生猪养殖6万口。

(7)林果产业化基地建设,2013年扩大2.3万亩林果的经济效益。

在加强七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重点抓好四个“一万”工程:

一是完善暖泉村万亩沙果基地提水灌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充分挖掘林下资源,逐步建设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

三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暖泉村建设年出栏万口生猪养殖场。

四是探索农区畜牧业养殖新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年出栏一万只肉羊育肥养殖场,实施舍饲喂养。

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建设

1、新建地栽黑木耳示范园[2]1处,实现全镇年摆30万袋。

2、推广种植万寿菊2000亩。

3、在扩大中草药、地栽黑木耳、万寿菊面积基础上,绿色种植树莓已在我镇栽培成功,2013年力争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并通过招商引资建立树莓加工厂,打开我镇农牧产品规模性深加工的局面。

4、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引导,扩大土地集中规模经营。2013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6.5万亩、土地集中规模经营11万亩。

5、培育扶持运行规范,辐射带动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

6、争取实施大河湾村110万元以工代赈农田水利保护项目。

7、四旁植树1万株,义务植树3.5万株。

8、加快20000亩金星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按照示范区建设规范要求,建立完善土壤、大气、水质监测立体网络,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对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实施全方位监控,执行标准化作业。

小城镇建设

1.逐步实施二道街商品楼开发2万平方米。

2.争取铺设管网为居民集中供热。

3.争取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处。

4.争取建设4级以上客运站1个。

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建设

1、暖泉村8公里路面硬化项目。

2、幸福之路村——扎大线路面硬化项目。

3、幸福之路村太平岭桥修建项目。

4、东升村——大雅线路面硬化项目。

5、镇区二三道街安装路灯60盏。

6、永丰村、明星村、红光村、幸福之路村文化活动室项目。

7、前进村有线电视项目。

8、红光村大贵——石头坑屯3.5公里路面硬化项目。

9、镇区二三道街加固排洪沟3000延长米。

承担市级项目建设

1、完成市3052重点工业项目的4000亩扩建征地工作

2、完善市公墓征地1500亩的后续工作。

3、协助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征地工作。

4、协助完成永丰村——大河湾村9.8公里道路硬化项目。做好路基铺垫及桥涵修筑等配套工作。

5、协助完成明星村公路9.6公里硬化项目。

6、全面推进红光村革命老区扶贫项目。

社会维稳方面

一是继续完善群众来访联合接待大厅建设,使群众的诉求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

二是集中力量解决土地纠纷带来的信访案件。

三是加大积案化解力度。

四是积极关注村民举报可能导致的信访隐患。

五是时时关注网络舆情,正面解答群众的疑惑。

六是做好队伍和制度建设,及时有效解决突发事件。

七是做好网格化管理布局工作,探索社会管理新思路。

八是做好社会维稳日常工作。

创新工作方面

一是建设社会服务大厅,实现窗口职能部门一站式服务。

二是实施干部生活用房,解决镇干部的临时住房问题。

三是新建财政所办公场所。

四是新建1处200平方米以上的基层文化活动阵地。

五是投资30万元,进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用于改建办公、检验检测室等业务用房,相关配套设施齐全。

六是打造尖山子林果采摘园、东升休闲垂钓园等休闲旅游项目,探索我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是广泛应用膜下滴灌、地膜覆盖项目、玉米小垄双行种植技术、高产示范田创建、生物堆肥技术、循环农业等技术,达到增产增效。

八是加快建设以粮食交易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区,新增粮食企业2家,粮食仓储达到20万吨,使我镇成为扎兰屯市东南粮食商贸物流中心。[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