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标 海洋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它具有[1]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现代海洋环境主体监测系统。
海洋浮标 海洋浮标研制始于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在海洋调查中开始试用海洋浮标。七十年代中期,浮标技术趋于成熟,进入实用阶段。
世界上有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法国、西德、日本、挪威、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在发展海洋浮标,据不完全统计,各国研制和使用的锚浮标有200多个,漂流浮标1000多个。
灯浮标 海洋浮标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分两大类,有锚定类型浮标和漂流类型浮标。其中前者包括气象资料浮标、海水水质监测浮标、波浪浮标等;后者有表面漂流浮标、中性浮标、各种小型漂流器等。
工作原理 海洋浮标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装有多种气象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风速、风向、气压、气温和湿度等气象要素;水下部分有多种水文要素的传感器,分别测量波浪、海流、潮位、海温和盐度等海洋传感要素。
各传感器产生的信号,通过仪器自动处理,由发射机定时发出,地面接收站将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得到了人们所需的资料。有的浮标建立在离陆地很远的地方,便将信号发往卫星,再由卫星将信号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大多数海洋浮标是由蓄电池供电进行工作的。但由于海洋浮标远离陆地,换电池不方便,现在有不少海洋浮标装备太阳能蓄电设备,有的还利用波能蓄电,大大减少了换电池的次数,使海洋浮标更简便经济。
海洋浮标 海洋浮标是测量波高、海流、海温、潮位、风速、气压等水文气象要素重要工具、掌握了这些资料、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例如,知道了大风大浪区域,航海时便可避之而行,免除了船覆人亡的残局;
知道了海流流向,航海时便尽可能的顺之而行,以节约航海时间和能源消耗,
知道了潮位的异常升高,便可及时防备突发事件,力图在灾害发生时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海洋浮标还广泛应用于海洋调查、海洋环境监测,定量地掌握海洋环境变化规律,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海洋环境预报,为军事、航海、渔业、港工以及海洋开发服务。
微型浮标 1、浮标造型趋于小型化。 2、浮标通信趋于卫星化。 3、发展各种专用海洋浮标。
菅义伟 2012年8月4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70度、东经3度的挪威海布放了中国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浮标和观测技术推广到北极海域,并利用大型浮标对海气相互作用进行连续观测。 2013年2月,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称已确认中国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设置了浮标。菅义伟说,虽然中方此举“在国际法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日方仍将要求中方做出解释。这是中国首次在钓鱼岛周边设置海洋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