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厚乡

广厚乡

人口 19200人(2017年)
中文名 广厚乡
地理位置 龙江县东南部
下辖地区 7个行政村,1个农作物原种场,3个自然屯
行政区类别
电话区号 0452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广厚乡名来源于驻地广厚村名。

广厚村,原名“哈拉台”。清代,1870年(清同治九年)前后,有一名叫“哈拉台”的达斡尔族人最先来此居住,故称此地为“哈拉台”。1947年10月,为纪念在土地改革中牺牲的村农会主任温广厚,将哈拉台村改为广厚村。清末,哈拉台一带先后隶属黑水厅、龙江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先后隶属龙江县第三区和第二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杜尔门沁乡保,1938年4月设哈拉台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设置哈拉台区,后改为第二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广厚乡。1958年6月,将华民乡并人广厚乡,同年9月改称广厚人民公社。1960年将东部地区划出,设置华民公社。1984年5月,将广厚公社改为广厚乡。

行政区划

(截止2016年)

230221202200 210 广厚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1 220 万发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2 220 东阳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3 220 北山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4 220 一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5 220 二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6 220 三村民委员会

经济概况

230221202200 210 广厚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1 220 万发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2 220 东阳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3 220 北山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4 220 一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5 220 二村民委员会
230221202206 220 三村民委员会

社会事业

2004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0.9%。乡财政总收入实现89万元,实现人均收入2270元。

广厚乡是全县的产粮大乡,农业是全乡的基础产业。拥有农田井5720眼,水利设备2546套,其中喷灌462套,投资380万元兴建的补水泵站,全部实现电力化,可为80%的水田供水。机械化能力不断增强,全乡组建八个机耕队,拥有大型农业具18台,小型农机具2.6万台套。

广厚乡的南片水田村已成为“南稻”发展之主线。全乡共有水田5.7万亩,年产优质水稻3400万公斤。通过统一品种,推广大中棚育苗,钵育摆栽技术及系列绿色品牌,收效颇丰。雅嫩牌无公害水稻已小有名气,为投资商来该乡从事稻米和稻草加工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瓜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成为该乡的特色农业。广厚、东阳等村以种植西瓜、茄子、地瓜、辣椒而享誉各地,成为“中菜”发展之主线。全乡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4万亩,瓜菜产品远销到海拉尔,满洲里等地。并鼓励个人投资,积极招商引资,筹建蔬菜加工点,提高经济效益。

畜牧业发展迅速。以东阳、北山等为主的养殖业成为“北牛羊”经济发展的主线,占据了产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全乡牛、羊、生猪及家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8500头、1400只、22000头及28万只。村村有配种站点,防疫专业队伍进行防疫灭病。

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实施废弃地改造工程280亩,治理改造荒坡和废弃地1880亩。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改变了传统体制下的农村经济模式。全乡共有个体私营企业5户,个体工商户220户,年创利税6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东晟米业已落户该乡,年创利税28万元;龙江农业开发科研所成为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的先进民营科技企业;广厚村综合市场连接城乡,辐射内外;全乡有5个行政村设立了集市,广厚村大集的日成交额在6万元以上。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