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塘(1916~1968.9.19)原名万星师,字效唐。山东齐河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8岁开始在本村读私塾。1933年入齐河县立高等小学。1934年考入惠民乡村师范学校,在进步教师的影响帮助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到阳信县流坡坞村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发展党的力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10月,中共阳信县工委成立,他任工委书记。12月初,中共山东省委和鲁西北特委指派万晓塘和冯乐进、袁振、冯晓云4人到长清县南坦山村与魏金三、夏页文等人会合建立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1月,组建中共长清县临时支部,他任支部书记。2月,党支部发动“马湾起义”,正式建立长清抗日游击队。
不久,根据中共鲁西北特委的指示,万晓塘等人率领长清抗日游击队到达肥城,加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编为第四大队,万晓塘任一中队中队长。5月,日军侵占肥城县城。万晓塘认为大峰山地处鲁西北与泰西之间的连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群众基础好,有利于创建根据地,于是提出到大峰山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主张。
1938年5月,自卫团决定第四、十一、十七大队挺进大峰山区,开展游击战,开辟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斗争环境艰苦,部队不仅缺乏枪支弹药,吃粮也有困难,战士思想波动,万晓塘从各方面做工作,很快稳住了这支队伍。后大峰山抗日武装改编为山东六区抗日游击第十支队大峰山独立营,万晓塘任一连副连长。6月,中共长清县委建立,万晓塘任书记。11月,十支队独立营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二团一营,万晓塘任营教导员。此后历任二团政治部主任、二营分总支书记,中共泰西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社会部部长,中共东平、阳谷县委书记,泰西区四大队中队长、大队副、教导员,冀鲁豫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局局长。1945年5月10日被选为晋冀豫边区政府委员。
1948年12月,万晓塘奉命参与接管天津的工作,历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天津市副市长。1958年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天津市政协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
1968年9月19日在天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