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征信

个人信用征信

中文名 个人信用征信
释义 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
收录记录 8.7亿(2015年)
目录导航

征信内容

信用报告

信用报告查询信用报告查询目前主要用于银行的各项消费信贷业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报告将更广泛地被用于各种商业赊销、信用交易和招聘求职等领域。 此外,个人信用报告也为查询者本人提供了审视和规范自己信用历史行为的途径,并形成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校验机制。

信用信息

1.据以识别个人身份以及反映个人家庭、职业等情况的个人基本信息;

2.个人与金融机构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个人信贷信息;

3.个人与商业机构、公用事业服务机构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的个人赊购、缴费信息;

4.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公共记录信息;

5.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

影响因素

可能影响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主要因素有:贷款中曾有逾期还款现象,或者信用卡透支后未按约定期限和应还款额度还款,或有太多的贷款账户和信用卡等等。

征信系统

个人征信系统又称消费者信用信息系统,主要为消费信贷机构提供个人信用分析产品。随客户要求提高,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已经不局限于信用记录等传统运营范畴,注意力逐渐转提供社会综合数据服务的业务领域中来。个人征信系统含有广泛而精确的消费者信息,可以解决顾客信息量不足对企业市场营销的约束,帮助企业以最有效的、最经济的方式接触到自己的目标客户,因而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个人征信系统应用也扩展到直销和零售等领域。在美国个人征信机构的利润有三分之一是来自直销或数据库营销,个人征信系统已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

发展状况

目前,个人征信业务又进一步向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领域拓展,与典当、担保、租赁等机构开展了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企业征信系统采集了企业的各种商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注册信息、年检等级、产品达标信息、税务等级信息、国有资产绩效考评信息、进出口报关记录、信贷融资记录和行业统计分析信息等。

2017年4月23日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称,综合判断,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在达不到监管标准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2018年2月22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称,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已获央行许可,许可内容包括个人征信机构设立许可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许可日期截止到2021年1月31日。

社会应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这意味着个人征信市场“开闸”。

此次八家民营企业进入个人征信市场,相对于央行征信服务,专家指出,民营征信数据采集源更广,将会渗透群众生活细节,而其信用报告评分的高低也将影响到个人租车买房子等,“未来,信用越来越重要,无信者寸步难行”。

个人征信将渗透生活方方面面

近日,央行下发通知,要求八家民营企业做好个人征信的准备工作,时间为6个月。对此,媒体普遍解读为这意味着民营征信业务正式“开闸”。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接受中新网IT频道采访时表示,原来个人征信主要集中在信贷系统,对个人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信贷业务方面;民营征信“开闸”后,这种情况将改变,将会渗透到个人生活细节中。

郭田勇说道,“民营征信的一个‘亮点’就是个人征信数据采集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相对于线下,个人线上生活痕迹更容易被记录。八家民营企业中,不乏有腾讯、阿里等,这些企业业务更贴近民生,手握网民生活细节的大数据。”据悉,八家民营企业中,既有手握居民水、电、煤气、固话、宽带等缴费业务数据的拉卡拉,也有集社交、购物大成者的腾讯、阿里。

不过哪些数据会被用于个人民营征信业务中,目前并无官方消息。有媒体猜测,滴滴打车爽约、淘宝差评记录、骗取保费时伪造个人信息等或都将成为个人征信报告中的“污点”。

郭田勇认为,凡是涉及到个人诚信问题的业务都应该成为个人征信报告评分标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认为,“哪些该纳入,哪些不该纳入,说到底还得由法律来界定。”

一个共识是,个人征信报告数据来源于人民生活细节,最终也将用到人民生活点滴中去。

腾讯征信一负责人表示,“如果一个人的信用程度高,那么他在买房买车或者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时,会享受相对较高的授信额度。”新华网也做了预测,也许,今后在相亲网站上,可以通过信用数据筛选交往对象,防止骗婚;在租房时,可以通过出具信用报告,顺利通过房东考察;在求职时,可以凭借信用报告获得单位的认可;在租车时,凭借较好的信用评分可以免交押金…

“参考美国个人征信体系,在我国,未来个人信用也越来越重要。‘无信者寸步难行。’”郭田勇表示。

民营征信公平性客观性引担忧

据了解,八家民营征信企业个人征信数据目前还是主要来自各自的数据平台,但八家企业业务侧重点不一,其个人征信报告的客观性如何体现?

郭田勇表示,八家企业的个人征信报告不尽相同这是正常的,可以结合央行的报告互为补充。“大相径庭的个人征信报告也可能出现,但是概率比较小。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是,综合八家民营企业的征信报告,然后和央行报告结合,互相参考、印证。”

对民营征信的另一个担忧是如何保证其公平性。据悉,这八家民营企业中,部分企业的模式是既做基础数据,又出个人评级报告;部分企业之间存有多种业务交叉点,属于竞争关系。网友担心: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出现篡改个人数据等不正当竞争?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16日,《京华时报》发表评论《谁来监管征信公司的信用》指出,过去几年,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厮杀”连连,消费者频频沦为绑在“战车”上的竞争筹码。

吴晶妹认为,征信市场刚起步,很难要求上游基础数据提供方做到独立。郭田勇指出,民营征信“开闸”同时,监管也不能落下,希望相关法规能尽快出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