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口苗族仡佬族乡是 重庆市武隆区辖乡,与贵州省相邻,芙蓉江于贵州省穿峡入境处,距县城61千米(武务路贯通后41千米)。东与彭水县大丫乡相连,西南与贵州道真县洛龙镇、忠信镇接壤,北与本县石桥乡相连。面积84.5平方千米,人口6498人。辖浩口、何家、三汇、接官、邹家、落心6个行政村,29个农业社。乡政府驻蓼垭。江口电站库区尾端在境内,景点有芙蓉江-朱子溪峡谷风光、红军渡、石墙、古木参天的一线天等。
浩口乡距武隆区城市40公里,距贵州省务川县有两小时车程,到彭水县也只要一个半小时。武(隆)务(川)公路(二级公路)横穿乡内的三个行村,从政府门前穿过。乡内各项基础设施健全,人畜饮水安全、用电方便,各村公路实现通达,三汇村、接官村实现通畅,还通过烟水配套和农田改造工程解决了四千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乡内建有移动电话通讯机站7座,通讯设施健全,电视覆盖率达100%,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
浩口乡建乡于1953年,原名杨柳乡,乡政府所在地设于木耳山,于1955年迁入蓼垭,并改名为浩口乡。2003年12月乡镇建制调整时,把原贾角乡的六角村、接官村、三汇村划入浩口乡管辖。2009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武隆县文复乡等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渝府〔2009〕14号)批准浩口乡设立为浩口苗族仡佬族乡。
全乡辖6个行政村, 29个农业社,1617户,619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0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5.3%。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仫佬族、布依族、傈族、蒙古族等7个民族成份。
浩口乡主要为中高山深丘地貌,沟壑纵横,芙蓉江由南向北流经浩口边界,将武隆与彭水"一分为二",形成浩口独特的地理位置,以浩芙(浩口至芙蓉江)公路为中心,形成东西地势呈"N"字走向。海拔高度在300-1450米之间,立体地形明显,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1060毫升,年平均日照1035小时,无霜期250天,四季较为分明,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乡。
浩口乡旅游资源丰富,有美丽如画、风景秀丽的芙蓉江-朱子溪峡谷风光,红军渡,石墙,古木参天的一线天,江口电站库区尾端在浩口乡境内,并有美味可口的芙蓉江鱼;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二级保护动物红幅井鸡、相思鸟、鸳鸯等和三级保护动物黄猴、野猪,有大蟒蛇、五步蛇等多种蛇类。有丰富的铁矿、铝土矿、重金石等矿产资源;有野生的老荫茶、杨梅等特色纯天然的保健品。
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119万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8元,是2006年的2倍;财政收入达110万元,五年翻了一翻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0万元,是2006年的2.4倍;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68万元。各项指标超额完成了届初政府的预期目标,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巩固烤烟生产面积4400亩,2011年收购烟叶118.9万斤,产值达1069万元,烟农户均收入7.7万元。5万元以上的农户达70户,人均收入21509元,单项产业实现本级财政收入75万元,创种烟历史之最,在稳定烤烟种植面积的同时,推进了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金银花500亩、厚朴10000亩、方竹1500亩,杨梅2000亩,在武务公路、朱子溪旅游路沿线,规划落实老荫茶特色产业1500亩。发展短期产业辣椒2000亩、榨菜1200亩,常年稳定粮食作物12000亩,种植业收入达3000万元。为群众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养殖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新发展种山羊1277只,肉兔3500只,土鸡16000只,中华蜂400群,能繁母猪260头,出栏生猪8000头,出栏山羊3200头,实现畜牧产值1700万元。
特色产业初具特色。规划在武务公路沿线和芙蓉江朱子溪旅游公路沿线,发展老荫茶1500亩,杨梅2000亩,打造观光生态农业带。
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群众现金收入。全年技术培训4期,1300人次,常年转移农民工1600人,实现劳务收入1500万元。
企业管理服务跟上。为了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协助完成了花溪电站、机制木炭厂技改。重点抓了浩口电站建设前期协调,落实实物指标调查和移民安置方案,成功举行了开工典礼。
武务公路的贯通,彻底改变了浩口的交通条件,如今浩口距县城37公里,挤入全县半小时经济圈。区位劣势变成了具有门户效应的区位优势。同时加大对乡村公路的投入,五年来,共筹资800多万元,对全乡六条村道公路进行加宽改造,达到通达标准,近两年硬化了接官、三汇村公路共12.6公里,支持群众新修和改扩建社道公路12条,新建人行便道15公里,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成立6个公路养护队,对六条村主道进行长期养护,建立了农村公路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道路畅通无阻。通过烟水配套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修建水池4万多立方米,安装管道30多万米,解决了1340户4250人的饮水困难。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175栋,共建成新房14000多平方米,硬化院坝20000平方米。积极推进一池三改工程,新建沼气池300口,安装太阳能100多台,全面启动卫生厕所建设,已建成卫生厕所56口,新建集群式烤房27组,整治中低产田2450亩,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共建通讯基站7个,通讯设施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办事联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