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那顺巴依尔
性别:男
民族:蒙古族
出生年月:1963.04
籍贯:内蒙古阿拉善
学位:文学博士
职称:教授
1980-1984 在内蒙古大学蒙语系读本科;
1984-1987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文系读外国文学专业研究生;
1995-1999 在内蒙古大学蒙语系读蒙古语言文学方向博士生;
1987.8-1999.12: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2000.1-2007.6: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学院蒙古文化研究所/民族学系副研究员、副教授、教授。
中国民族学学会会员、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国际蒙古学学会会员;国际民俗学会通讯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2003-2005年主持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草原游牧文明变迁与蒙古族未来文明形态研究》子课题“游牧文明的历史记忆与消费文化”;
2005-2010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现代文化变迁与现代性》;
2007-2008年主持国际合作项目(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国现代化条件下的蒙古族性塑造》;
2009-2011年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转型时期民族理论与民族法规及其实践的理论反思》;
2009-2010年主持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内蒙古牧区工矿开发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子课题“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论 著
1.“Consumption: Needs and Desires among Inner Asian Pastoral Communities”,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 Interaction between Nomadic and Other Cultures of Central Asia, IISNC, Ulaanbaatar, 2001/08。
2.”History its televising: Events and Narratives of the Hoshuud Mongols in Modern China”, Inner Asia, 2002,4, Cambridge, UK。
3.“ Changes and Trend: Inner Mongolian kinship System in Moder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8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Mongolists, (in press), (in English) Ulaanbaatar, 2002.
4.“内蒙古牧区亲属制度变迁”,刊于《蒙古学集刊》(电子版),2004年第二号。
5.“内蒙古牧区消费模式变迁”,刊于《蒙古学集刊》(电子版),2004年第三号。
6.“亲属制度”,《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巴彦胡舒嘎查调查》,马京、金海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书号:7—81068—782—4/c.65。 7.“内蒙古牧区亲属制度变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期。
8.“On Chinggis Khan and Being like a Buddha: A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Conflation in Cotemporary Inner Mongolia”, in The Mongolia—Tibet Interface: Opening New Research Terrains in Inner Asia, Edited by Uradyn E Bulag and Hildegard G.M. Diamberger ,ISBN 10-90_04 15521X; ISBN 13 978 9004155 213,Published by Brills, 2006.
9. “牧民、梭梭林与国家:内蒙古阿拉善个案研究”(蒙文),收录于Past and Present Dynamics: the Great Mongolian State” ,edited by Kurebito Tokusu, Research Institute for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Asia and Africa,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8.
10. “成吉思汗在内蒙古课堂里: 中国社会语境中的蒙古史的解释与利用”(蒙文),刊于日本滋贺县立大学学报《人间文化》第24期,2008.12。
11.“成吉思汗祭祀的历史演变及现代境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2期。
获 奖
1997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
1998年荣获内蒙古文学学会一等奖;
2002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荣获内蒙古大学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987年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进行民间文学搜集工作;
1992年 在内蒙古哲里木盟进行有关萨满教的田野工作;
1998年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进行人文景观学术考察工作;
2000年7-8月 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中亚游牧文明及其变迁”学术考察活动(在蒙古和俄罗斯境内);
2001年7-8月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中亚游牧文明及其变迁”学术考察活动(在中国和蒙古境内);
2001年8-9月 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进行有关和硕特蒙古人历史文化的学术考察。
2002年7月 在青海省治多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进行历史文化田野考察。
2003年8月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进行蒙古族村落田野调查。
2003年8月-9月 在兴安盟中旗和前旗进行环境教育田野工作。 2005年7月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进行有关口述史的田野工作。 其他学术活动
2001年8月参加国际游牧文明研究院“文明之间的对话:游牧文明其它上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2年3-5月对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进行为期2月的学术访问。2002年8月在乌兰巴托参加第八届国际蒙古
学大会,并宣读论文。
2002年8月在呼和浩特参加内蒙古民俗学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
2003年9月6-12日 在英国牛津大学参加国际第10届藏学大会,并宣读论文。
2003年10月3-7日 在云南昆明和通海参加云南蒙古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3年10月8-10日 在北京参加“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学术论坛, 并宣读论文。
2004年7月19-22日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参加“成吉思汗暨草原文明国际研讨会”,并提交题为“成吉思汗祭奠中的
佛教化问题”。
2004年8月17-20日参加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内蒙古大学第四届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宣读题为“内蒙古牧区消
费模式变迁”的学术论文。
2005年8月19-21日参加中国首届国际蒙古学学术讨论会, 宣读论文“历史记忆与当代蒙古民族认同建构》。
2005年8月29-31日在阿拉善左旗参加首届全国阿旺丹达尔学术讨论会,宣读论文“作为历史记忆的阿旺丹达尔”。
2006年7月17-20日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参加苏尼特历史文化研讨会,做了题为“札奇斯钦《我所知道的德王与
当时的内蒙古》一书英汉版本比较”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