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力避从概念到概念、从经典到经典的纯理性思辨,及时反映学术界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的理论探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力求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高品位地探索和思考社会变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反思性和前瞻性的理论成果。
不仅深入追踪理论界资深专家学者的新思想、新研究,而且自觉向思想敏锐、充满活力、功底扎实的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全面开放。
1985年7月16日,《探索与争鸣》由内部刊物《社联通讯》中的“探索与争鸣”栏目改版而生。
1993年6月4日,《探索与争鸣》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03年1月1日,《探索与争鸣》由小16开改为国际通行的大16开。
2007年1月1日,《探索与争鸣》扩版至80页。
2013年1月1日,《探索与争鸣》扩版至96页。
本刊特稿、圆桌会议、学术争鸣、专家访谈、时事观察、经济改革、文化视野、教育纵横、史海钩沉、书林漫步、青年论坛、学界信息。
《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01期目录(部分) 构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世界观.....................周建明 我们能培养出大思想家吗.....................................张立文 文化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叶祝弟 理论也要避免空谈...........................................李德顺 应对中西文化作双向反思及重估...............................高宣扬 没有文艺复兴,何来民族复兴..................................朱立元 “天下情怀”:文化自觉的逻辑延伸............................干春松 应重视对海外中国文化的研究.................................朱政惠 警惕秦帝国的专制幽灵——孙皓晖隔行论.......................史式 民主建设顺序论辨析.........................................张紧跟 回到“人”的城市化:城市化的战略转型与意义重建..............文军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严学勤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及收入分配格局.....................董志强 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沈志华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陈明凡 冗余:新媒体与社会转型......................................黄鸣奋 钓鱼岛局势走向对中日民众感情的影响.........................李素华 20世纪80年代整党中否定“文革”的教育.......................李力 《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02期目录(部分) 【本刊特稿】 4 建构精神性人文主义 ——从克己复礼为仁的现代解读出发 .......................杜维明 【圆桌会议】 11 土地流转的价值与风险 切实保障人地二权是土地流转的核心问题......................秦 晖 有关农地流转的若干问题辨析 ......................许 庆 澄清土地流转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几个认识误区 ......................贺雪峰 土地资本化与经营市场化是农民的致富之道 ——以上海市九星村为例......................邓伟志 要让农村宅基地流转起来 .......................于建嵘 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并非要求农地私有化 ......................锦清 构建土地流转总体性风险的立体监测体系......................郭 强 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何 芳 【学术争鸣】 28 怎样合理理解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 ——与许明先生商榷......................张凌云 34 “中国式民主”的好坏要由民主来检验 ——与高民政教授商榷......................蒋德海 41 城市化是先有“市”再有“城”吗 ——兼与严金明教授商榷......................刘士林 【青年理论创新征文】 45 劳动教养废止后的制度抉择 ——基于“弊端革除”与“功能赋予”理念的碰撞 ......................郭晶 50 “两法”衔接视野下检察权性质的定位......................练育强 【时事观察】 54 直觉式创新与中国自治型创新模式的培育 .......................方竹兰 58 路径依赖·传统解读·现代建构 ——当代中国公共文明建设的历史......................孙抱弘 【经济改革】 61 摆正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位置......................茶洪旺 65 克服生态危机必须复归经济学的灵魂 ——基于江南生态恶化的视角......................周 翼 【史海钩沉】 70 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波 ——评罗曼·罗兰与安德烈·纪德访苏......................周尚文 【文化视野】 76 间性批评如何可能 ——关于批评主体的伦理性识别及其生成......................王鸿生 81 论作为文化表征的创伤记忆.......................邱运华 86 理想之治的社会调节 ——以礼乐和合为中心......................向世陵 《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03期目录(部分) 【本刊特稿】 4第二次改革与公共治理变革...................... 汪玉凯 【圆桌会议】 9跳出历史周期律何以可能 ——纪念《甲申三百年祭》发表70周年 关于“甲申悲剧”的再思考......................王长江 顾炎武的第三种眼光......................王家范 敬畏民心 敬畏权力......................余源培 保障公民权利方能凝聚民心......................赵修义 三场悲剧 三种启示...................... 刘世军 国家兴亡自有时,治理变革入新轨...................... 燕继荣 工人政权怎样才能长治久安、不致败亡...................... 高 放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在于不能顺应时代潮流...................... 叶书宗 从小事做起,莫让谶言变现实...................... 孔寒冰 跳出历史周期律须加强制度建设 ......................程念祺 【专家访谈】 28 思想家的历史责任:提出并回答时代重大命题 ——答《探索与争鸣》记者问 ......................夏中义 叶祝弟 【学术争鸣】 33 以名辅实和以实正名:中国民族问题的“非问题处理”...................... 纳日碧力戈 38 全民审美时代艺术的古典救赎 ——兼与曾军教授商榷 ......................吴冠军 44 也论贪贿犯罪数额标准的修改 ——与郭延军先生商榷...................... 张兆松 【时事观察】 48 中国之道与中国思想之创发...................... 姚中秋 54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缺失及重构...................... 黄 欣 兰 岚 【经济改革】 58 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深化国企改革......................钟祥财 63 以金融改革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蓝庆新 韩羽来 【文化视野】 67 “怪物恋”的美学定位及文化反思 ......................黄鸣奋 魏 榕 73 牟宗三早期圆成论的贡献与缺失...................... 杨泽波
《探索与争鸣》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期刊收录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万方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0.790综合影响因子:0.484
·来稿请提供作者的详细信息: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单位、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来稿请提供文章的中文篇名(不超过15字)、内容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摘要应高度概括、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来稿中凡涉及引用中外著作、论文、报刊、网络等信息,请清晰、规范地标示注释及参考文献。注释在正文中用上标“①②……”标示(指名词、概念等说明)。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用上标“……”标示(指参考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分别按文中顺序集中列于文末。 ·来稿字数请控制在6000~10000字左右。 ·来稿如果拟用,在尊重作者原意的情况下,本刊有权对文章的语言文字、内容结构按编辑规范进行删改,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 ·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凡投稿3个月未收到用稿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不再另行通知。本刊杜绝一稿多投,更反对抄袭之作,凡由此而引发的所有后果一律由作者本人承担。 ·来稿请用 邮寄或 电子邮件方式。
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
2.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
3.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
4.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5.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
6.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3. (4)。
7.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