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儿山,峭壁如削,万木峥嵘,亭台楼阁,参差错落。到达云泉寺的蜿蜒山路有三道平台,第一道平台有六角亭一座,有大雄宝殿和南大殿;第二道为望亭;第三道是云泉寺山门,山门也称天王殿。山门之外原有教稼亭,壁上有民间巧匠画的五谷之神后稷,教人不忘耕稼。稍上是教化堂,壁上画有伏义轩辕,意在告诫后人勤于劳作,时时不忘自己为炎黄子孙。山门前有石狮镇守,旗杆矗立。山门内侧是龙王殿、真武殿、藏经殿中释迦佛祖合掌闭目,南海观音挥洒拂尘,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在寺院中部,有古柳二株盘抱而生,高12-13米,粗30-40围,相传为明代所栽。奇怪的是向东横卧的1株主干中空,腹内长出1株松树,柳丝袅娜,松枝苍劲,形伴影随,相映成趣。现柳树仍枝茂叶盛,属重点古柳名木之一。在西边峭壁上曾生出1株榆树,高约13米,粗20围,相传为元代所植,已枯死,过去曾有“元榆明柳”之称。在寺的西崖下,排列三个古洞,仅距咫尺,景观迥异。右为水洞,洞中泉水清清,数九隆冬也不结冰。左为冰洞,洞口楹联曰:“灵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壶”,洞内四季结冰,晶莹剔透,即使炎炎夏日也不融化。有诗曰:“傍山冬日液,侧水夏天凝”,就是冰水二洞奇景的写照。中间是风洞,一年四季冷风嗖嗖,有物置于洞口,即被疾风吸入。相传曾有一名儿童向里探头被风吸入,现洞口已被封闭。
山路沿途有“万松”,再上有“矗霄亭”,翼然临于绝顶,登山鸟瞰,张家口市区尽收眼底。赐儿山云泉寺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佳宾游客,令游览者惊叹不已。峭壁上,留下不少游人、名士的诗句和题刻。相传,1923年冬,康有为偕弟子陈重远从吴中来张家口,前往赐儿山云泉寺游览,深为“山川缟素、天地一白”而感叹,遂作《雾雪登云泉寺》,诗曰:“山县关城早天寒日暮愁。夕晖千白雪,吾爱云泉寺。日出松石上,诗清情复幽。后人今不见,应共忆斯游。”康有为游兴犹浓,便沿石磴道登上山巅,俯视张家口全景,吟出“行行积雪里,渐入浮云端;前路青天近,冷冷诗骨寒”的诗句。在游了西山崖下的风洞、水洞和冰洞之后,又挥毫写下“崖石青天里,悬洞堪称奇。仙人原有宅,醉语也成诗。凝静听崩雪,山空闻折枝。平明出谷口,险尽尚惊疑。 ”
在山腰深处有古云泉寺,它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
所以叫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处的寺庙。寺内有子孙娘娘殿,上部为道,下部为佛。赐儿山云泉寺历经600多年沧桑,经明、清、中华民国,特别是解放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多次维修,广植树木,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天,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夏天,绿色浓郁,百花争妍;秋天,漫山金黄,分外壮观;冬天,银装素裹,宁静洁白。以其“云在泉上飞,泉在云间流”的自然风光和佛道并举的文化特色,迎接越来越多的游人观光。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泉寺是佛、道建于一处的寺庙群,其上部为道观,下部为佛殿,体现了张家口地区佛道并奉,多神崇拜的文化特色。云泉寺景观独特之处在洞奇,寺内西崖下,自北向南排列三个天然潜蚀石洞,相隔咫尺,却景迥异。
中为风洞。一年四季冷风飕飕;北为水洞,洞中泉水涌漾,虽严寒隆冬也不结冰;南为冰洞,洞内四季结冰,晶莹剔透,炎炎夏日也不融化。历来名人雅士来张家口大都要登临赐儿山,游览云泉寺,观赏风、冰洞,并留下许多摩崖诗句,使云泉寺增添几许文化品位。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庙会之际,民间不育之妇,纷纷登山祈祷,以求“赐儿”。
云泉寺所在的赐儿山就在市区边上,展览馆经北关街向西到赐儿山大概十来分钟的车程,10元就可以解决问题,市内公交从太平桥乘9路车可达。
由于云泉寺离市区较近,市内几家宾馆均可提供较好的服务。张家口市迎宾馆是张家口市最大的融吃、住、娱、购、游于一体的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位于市中心五一路大街72号。这里环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备有总统套房、豪华套房、双人套房、单人套房、标准间等不同档次的客房280间套、560张床位,设施齐全,温馨舒适。设置的东海渔村、贵宾餐厅、东华餐厅可以根据宾客的需要提供不同风味的餐饮服务,是举办宴会、酒会和庆典的理想场所。迎宾馆具有接待各类会议的能力,备有大、中、小型和多功能会议厅8个,多功能会议厅有300个席位,可用于举办各种大型会议和放映电影等活动。另外还设有购物中心、商务中心、四季厅、卡拉OK歌厅、酒吧、保龄球、桑拿浴、健身房、美容按摩、医疗保健、干洗水洗等配套服务项目,是中国外宾客购物、休息、娱乐的最佳去处。
地方风味小吃“一窝丝”、“油炸羔”、“山药鱼”、“手把羊肉”等,会使您大饱口福。比较有名的还有柴沟堡熏肉、炒攸面、圪渣饼等等。
饮食也接近东北和内蒙口味,熏肉、口蘑是到张家口必定要品尝的美食,在坝上草原喝着马奶酒、吃着烤全羊,会让你误以为已置身辽阔的蒙古草原。
据传说,庚子年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时,驻足柴沟堡,品尝熏肉,称其为精美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