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屏乡

中屏乡

人口 1.9万
中文名 中屏乡
所属地区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电话区号 0871
目录导航

行政区划

辖中屏、高桂、植桂、安福、北屏、拖井、大海子、康井、德茂井、安东康、法格、昔南、书多13个行政村。[1]

地理环境

中屏乡地处低纬高原,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在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在

山区有“山下花开山上雪”、“踊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中屏乡年均气温14.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全年降水量约103l毫米,相对湿度为 74%,湿气不大,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终年太阳投射角度大,年均总辐射量达129.78千卡/平方厘米,其中雨季62.78千卡/平方厘米,干季67千卡/平方厘米,两季之间变化不大。

气候特征

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

春季,气流来自热带大陆,多晴朗天气,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但昼夜温差大,有“上午如春、午后似夏、晚间如秋、深夜如冬”的“一日四季”的特点。春季降水量少,空气湿度小,蒸发量大,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威胁,不利于小春作物成长和大春播种。

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

夏季,气流来自热带海洋,多雨云天气,水分充足,土壤湿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辐射热量用于水分蒸发的多。因此,盛夏季节

除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平均有2个月左右气温能达到22℃的夏季标准外,其他大多数地区均属21℃以下的春季气候,无酷暑期。夏季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

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

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秋旱较少见。一般在10月上、中旬终止雨季,初霜期于11月上旬开始。

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冬季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左右,雨天4日左右,全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5%。除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外,多数地区有两个多月的冬天(5天平均气温小于10℃),有时出现阴冷天气,霜冻或降雪,严重时能导致小春作物灾害。

5.干、湿季分明

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4月与5月,10月与11月降水量变化很大,5月份的降水量要比4月份多2、3倍,10月份的降水量要比11月份多1倍以上。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中屏公社是抓纲治国三年在见成效的重要一年,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遵循党的十一大精神,团结战斗,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大批资本主义,大批修正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开展改革开发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克服了很多困难和不足,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稳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发展和加强。特别是十五期间,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区划和人口增长情况

2008年,全乡辖区从1978年公社所属的14个大队,153个小队多次改制后,为13个村民委员会,170个村小组。少数民族由原来的7个增长了回族、藏族2个少数民族,共9个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从3019户增加到4997户,增65.5%。总人口从16298人增加到19780人,增长21.4%。耕地总面积从28193亩减少到24412亩,减少3784亩,减少13.4%。其中水田从3553增加到3636亩,增加2.3%。亩均产粮食从301.5公斤增加到344公斤,增长14.1%。人均占有耕地从1.73亩减少到1.27亩,减少26.6%。

畜牧业持续发展

1978年,生猪饲养17113头(其中集体饲养5134头),上交2100头,黄牛上调170头,羊上调1400只,禽上调4300只,新蛋上调2800公斤。2008年。年末生猪预计存栏14326头,出栏28670头,牛出栏4273头,羊出栏14997只,家禽出栏68173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常规免疫和狂犬疫苗注射工作有了新突破。畜禽品种改良得到开发和发展,实施“模拟飞播”饲草种植2480亩。

小集镇建设快速发展

1978年,中屏乡集镇只有近400米,5000平方米左右的一条泥土街面,只有统销统购的供销社在调节市场。经过1992年和2000年两规划建设,中屏乡集镇迅速发展,已形成3条主大街,6条模街,共46160平方米的水泥街面,建成一个8000平方米的牲畜市场。集镇建筑物象雨后春竹般的拔地而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64户。集镇综合管治进一步规范,经济流通功能基本齐备,经济秩序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1978年,农村处于计划经济、“大集体”时期,以生产粮食为主,农村集体经济不发展,没有交通、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实施。到2008年,全乡13个村委会,90%的村小组已通公路,实现户户通电,推广使用电视等家电设备,有80%的农户都有通讯设备。建成下坝水库等四个小型水库,70%以上的田地实现了浇灌,85%以上的农户饮用自来水。农村住房得到明显改善,人均住房达38.96平方米。完成德茂井村委会三家村、中屏村委会撒资坝村小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农业农村面貌已焕然一新。

旅游景点

普渡河自然保护区

普渡河自然保护区,面积11公顷,保护珍稀濒危孑遗植物--攀枝花苏铁为目的,198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苏铁是一类古老的孑遗植物,也是种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世界上的苏铁仅1科110种,主要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属10种。普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攀枝花苏铁的狭小而集中的分布区之一,具有较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中屏溶洞

中屏溶洞位于中屏乡以北2km的铁厂村西,为发育于下二迭流栖霞茅口灰岩层中,为一顺层发育的溶洞,洞体延伸方向210°~250°。已探知洞长300余m,洞口标高215m,洞体偏宽,高度不大,一般宽8~25m,高1.5~10m。洞体横断面呈半圆形,倒三角形、椭圆形等。洞底为一季节性暗河床,雨季有水。洞口为一暗河大泉,流量30L/S。洞顶、洞壁上发育着石钟乳、石幔、石瀑,洞床上有石笋、石柱密布,色彩以白色为主,晶莹透亮,造型各异景色迷人。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8749
4567
4182
家庭户户数(总) 8608
家庭户男 4450
家庭户女 4158
0-14岁(总) 2346
0-14岁男 1264
0-14岁女 1082
15-64岁(总) 6000
15-64岁男 3080
15-64岁女 2920
65岁及以上(总) 403
65岁及以上男 223
65岁及以上女 18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03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