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泉,摄影家。广东南海人。沪江大学肄业。1934年后从事摄影。曾任和平制药公司董事长。1946年参与创办广东摄影学会,任常务理事。1947年获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衔。1949年加入 中国民主促进会。1956年加入 中国民主建国会。历任 广东省工商联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早期作品曾入选国际摄影沙龙。作品有《瓷佛》、 《睡莲》、 《杨桃》等。
当中国摄影界还在为中国93岁的摄影老人徐肖冰(1916-2009)的离去而感慨时,广东一位同样93岁的摄影老人何信泉(1917-2010)也驾鹤而归了。此鹤者,自然乃摄影也!
青年时代的何信泉
笔者是1988年底赴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分会(即今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后,1990年5月始承担《广东省志·文化艺术志》中“摄影”部分的编纂时,初识广东这位摄影前辈的。
何信泉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会常务理事、中国老摄影家协会顾问、广东老摄影家协会创会会长,也是1940年代末在国际摄影艺术界名重一时的广东摄影学会的创会理事。身为广东工商界精英人士,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
由薛子江、蔡俊三、邓雪峰、罗苏民、何信泉倡议于1947年夏成立的广东摄影学会,在至1950年代初结束活动的短暂时间内,投寄影作参加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丹麦、波兰、南斯拉夫、加拿大、巴西、古巴、日本、新西兰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66个国际、世界摄影展赛或摄影沙龙,入选、获奖作品共1200多幅(次)。何信泉的《瓷佛》、《锦绣年华》、《雾之晨》、《播种》、《收获》、《倭奴与狗》、《风雨之夕》等就获得各国际沙龙入选证146张(次),其中《瓷佛》1948年获美国爱尔华国际摄影沙龙静物组冠军(获蓝丝带金像奖章)。薛子江、蔡俊三、邓雪峰、何信泉成为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
而后广东摄影学会的摄影活动影响更延续至香港:其中坚人物罗苏民、潘日波、邓雪峰分别在香港创立摄影学院授徒无数而成为一代摄影名师;冯元侃在香港会同同好创建香港第一个以中文为本的摄影团体——中华摄影学会、董贯行于新加坡参与创立东南亚摄影学会而闻名。
1995年,何信泉倡议面向海内外抢救征集近半个世纪前广东摄影学会的这段史料,出版《广东摄影学会史料专辑》。时广东省摄影家协会胡培烈主席,委托笔者辅助原广东摄影学会会员黄容光老师编校此书。该书由石少华先生作序,陈复礼先生题写书名,于1997年夏何信泉八十寿辰于广州举办首发式,完整了广东摄影史上广东摄影学会的史料描述。笔者由此再识何信泉先生。
至2008年断断续续历经18年,在摄影界众多领导、前辈、同行等襄助下,特别是于我国摄影史学家吴群先生所撰写广东摄影史39个专题的基础上,在李伟坤任主席的广东摄协鼎力推动下,笔者编纂的《广东摄影艺术志1843-2006》终于在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修志期间,何信泉先生数次托人带来相关史料。比及通读《〈广州培正通讯〉祝贺何信泉学长九十荣寿专刊》,笔者才三识何信泉先生。
“培正”是穗港澳名校,祖籍广东南海、出身于香港中药业世家的何信泉,自幼回穗就读广州培正小学,1931年升入广州培正中学时,以银币3元购得一部柯达方箱相机,此其研习影艺之开端。1934年,培正中学学生梅健鹰倡议创建“红蓝摄影社”,何信泉为创社社员之一。1935年,何信泉脱颖而出以影作《洗船》获红蓝摄影社举办的全校学生艺术摄影比赛亚军。其时广州培正中学红蓝摄影社,与广州培英中学“白绿摄影社”、广州岭南大学“红灰摄影社”鼎足而三,享誉广州教育界。
抗日战争时期培正中学迁址,红蓝摄影社停止活动,至抗战胜利后复址才恢复活动。1950年何信泉与该摄影社顾问伍千里、何崇柏(他们也是广东摄影学会会员),在广州培正中学图书馆举办艺术摄影联展,何信泉的影作《晨渡》影响了后辈校友赵羡藻,被赵羡藻尊为创作影像“座右铭”并脱胎出影作《渔光》,入选国际各国摄影沙龙逾百次,其中金、银牌奖得其半。赵羡藻而后成长为美籍华裔著名摄影家,1968年获世界摄影沙龙十杰第二名,1993年回国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举办黑白影展殊获好评。
话说广州培正中学在广州解放后由私立转为公立,红蓝摄影社活动遂长期停止。至1984年,由上述毕业年代相差16年的两代培正摄影人的代表何信泉和赵羡藻,倡议并捐资恢复红蓝摄影社,何信泉还捐款设立红蓝摄影奖金,培正的摄影血脉才得以延续至今。而自复社至离世26年间,何信泉的“培正摄影情结”可谓无日不梦萦魂牵。其中因缘自与其摄影遭际相关——
作为中国摄协创会常务理事的何信泉,曾在1956年12月19日至22日中国摄协于北京中国文联礼堂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发言,倡议尽快成立新中国建立后广州地方性的摄影组织。(见《摄影文史》总第6期)。而1958年6月1日中国摄影学会广州分会(即今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前身)成立时,何信泉这位新中国建立后任广州市文联摄影组长,从广州到北京做上述热切呼吁的人,却从广东摄协的创会者名单中消失了!
2008年底,蔡焕松在为广东摄协成立50周年庆典撰写的颁奖辞中,为人们公开了这段尘封历史:原来,何信泉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从而被排除出广东摄影界,本届广东摄协主席团特郑重为这位文件上的无名者而历史上的有名者颁发了“奠基奖”。当2010年春节中国摄协副主席、广东摄协主席李伟坤等前往看望何信泉时,这位摄影老人其时视觉已经模糊了,但却明确对广东摄影界为他公正平反并授予最重头的“奠基奖”表示说:“我已死可瞑目了!”
而因修志而时常不由自主陷入与广东摄影史上人物“同呼吸”的笔者明白:令何信泉老人难以瞑目的是,在“文革”中他所有在国际摄影沙龙入选获奖的“黑白摄影财产”被洗劫一空!早在公元前约400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墨子,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作为摄影术基础的“针孔成像”原理,效用即在令我们人类能够运用“摄影”工具摄取世间人事万物光影,何以在两千多年后竟又有如此毁灭光影影像之举啊?!
人们于此便可理解何信泉何以直至年逾九十,仍要如此将生命倾注于自己中小学母校的红蓝摄影社之原故!
何信泉有秉承家父何尔昌(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香港中药联商会、旅港南海商会、广州中医学院及附属中医院的创办者之一)以实业效国的情怀,一旦中国改革开放的国运来临,他更将对少年母校的摄影情怀放大为教育效国的情操,发动海内外校友及社会知名人士为建设母校募捐各项教育基金上千万元,年近八十仍执意与培正校友远赴美、加为建立培正商学院筹募,成为母校校训“至善至正”的楷模学长。
作为修史后辈,笔者激赏何信泉先生1994年倡议主持编写百年名校培正的第一部《培正校史》的壮举。史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脊梁!何信泉先生在摄影之外的史迹,恰恰书写了一位同样“至善至正”的摄影老人在中国摄影史上的身影!
无数钟情光影的摄影者川流不息的血液,维系着人类至真至善至美的博大摄影心跳,何信泉一生的摄影作为,肯定算是其中的一注!(2010年9月23日于广州)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原第三届和第五届理事、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原副会长(副厅级)何信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9月9日14时2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