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松图册(2)物种名称】南亚松
【拉丁学名】Pinus latteri Mason
【英文名称】Latter Pine
【科属分类】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松柏目、松科、松属
南亚松(图1)南亚松是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2米;树皮厚,灰褐色,深裂成鳞状块片脱落;幼树树冠圆锥形,老则圆球形或伞状;一年生枝深褐色,无毛,不被白粉,苞片状的鳞叶在二年生枝上常脱落;冬芽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薄、丝状,先端渐尖,微向外反卷。针叶2针一束,长15-27厘米,径约1.5毫米,先端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多型皮下层细胞,在表皮细胞下呈倒三角状断续分布,树脂道2个,中生于背面;叶鞘较长,长1-2厘米,紧包于每束针叶的基部,初呈红褐色,后渐变呈淡灰褐色或暗灰褐色。雄球花淡褐红色,圆柱形,长1-1.8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成短穗状。球果长圆锥形或卵状圆柱形,成熟前绿色,熟时红褐色,长5-10厘米,果梗较细,长约1厘米;中部种鳞矩圆状长方形,长约3厘米,宽1.2-1.5厘米,鳞盾近斜方形或五角状斜方形,有光泽,上部厚,稍隆起,稍向后弯曲(尤以球果基部种鳞的鳞盾显著),下部平,横脊显著,隆起,纵脊亦较明显,并有多数纵横槽纹自鳞脐向周围辐射伸展,鳞脐通常微凹; 种子灰褐色,椭圆状卵圆形,微扁,长5-8毫米,径约4毫米,连翅长约2.5厘米。花期3-4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1]
生长于海拔50-1200米的丘陵台地以及山坡,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2]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岛安定、临高、东方、保亭、儋县,屯昌等地及湛江)、广西南部(合浦、钦县、东兴等地)、海南白沙、屯昌山区有单纯林。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缅甸萨尔温江流域也有分布。[2]
南亚松(图1)
是经济树种,可作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南部的荒山荒地的造林树种。木材富树脂,边材黄色,心材褐红色,结构较细密,材质较坚韧,比重0.6-0.64,纹理直,耐久用。可供建筑、桥梁、电杆、舟车、矿柱(坑木)、板料、器具、家具及造纸原料等用。树干割取树脂;树皮可提栲胶;针叶可提炼松节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