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目标:过好仔猪断奶关,降低断奶应激,控制腹泻,提高仔猪育成率和生长速度目前存在问题:断奶后产生应激综合症,表现为仔猪腹泻,拒食,生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
早期隔离断奶(SEW)概念
所谓早期隔离断奶就是仔猪出生后2-3周、体重达到4.5公斤以上时,与母猪等其它所有猪完全隔离的一种断奶方式,它重心是断奶时间早,仔猪与其它猪隔离。目前这种方式广泛被国内外的养猪业所采用,其优点在于:
1.提高母猪繁殖率,增加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数,降低生产成本
断奶日龄 | 年产窝数 | 断奶时活仔数 | 56日龄仔猪数 |
0 | 3.00 | 31.5 | 28.3 |
2 | 2.95 | 27.1 | 25.7 |
7 | 2.85 | 24.5 | 24.0 |
21 | 2.50 | 20.3 | 19.9 |
35 | 2.30 | 18.4 | 18.0 |
2.切断母子间疾病的传播,降低仔猪发病机率,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性能;
由于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的免疫抗体在14日龄时达到最低,而此时仔猪的自身免疫还未健全,此时猪的抗病能力非常弱,极易通过母体感染疾病。所以传统3周龄以后断奶的仔猪,大部分呼吸道疾病已感染,严重地影响日后猪的生长。
有效排除疾病的断奶日龄
疾病/病原 | 日龄 | 疾病/病原 | 日龄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 15 | 钩端螺旋体 | 10 |
肺炎支原体 | 10 | 猪霍乱杆菌 | 21 |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 | 10 | 传染性胃肠炎 | 21 |
博代杆菌 | 10-12 | 伪狂犬病(PRV) | 21 |
多杀性巴氏杆菌 | 10-12 | 副猪嗜血杆菌 | 14 |
猪链球菌Ⅱ型 | 5 | 支气管败血杆菌 | 14 |
萎缩性鼻炎 | 10 | 病毒 | 21 |
3.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的生长性能,降低出栏时间
早期断奶猪与传统法断奶猪的生产性能比较
天数 | 传统法 | 早期断奶 | 改善(%) | ||
体重(Kg) | ADG(g) | 体重(Kg) | ADG(g) | ||
7213549 | 2.385.248.9514.06 | 161190220261 | 2.505.8911.1418.84 | 173215279356 | 9122534 |
4.提高分娩舍的利用率。
断奶仔猪(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管理关键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决定肥育猪的上市时间,若要获得良好的断奶后生长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偏重任何一方都不会获得理想效果。
1.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一般5天内完成断乳工作。断乳后维持三不变,即:原饲料(哺乳仔猪料)喂养1-2周、原圈(将母猪赶走,留下仔猪)、原窝(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实行三过渡:饲料、饲喂制度、操作制度逐渐过渡,减少断奶应激;
2.断奶后5-6天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投喂饲料量总的原则是在不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前提下,尽量让仔猪多采食。实践表明,断奶后第1周仔猪的采食量平均每天如能达到200克以上,仔猪就会有理想的增重;
3.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定期消毒(每周2-3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适宜的环境温度为:断奶后1-2周,26-28℃;3-4周,24-26℃;5周后,应保持在20-22℃左右。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为最佳;
4.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在断奶后7-10 天内的饮水中加入新霉素、利高霉素、水溶性电解质等,促使仔猪采食和生长,防止仔猪喝脏水,引起腹泻;
5.将每窝的弱仔猪挑选出来进行单独饲养,提高保育猪的整齐度;
6.按程序及时进行防疫、用药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7.每天检查猪只采食、饮水、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病、残、死猪;
8.实行全进全出制管理,打破疾病在猪群之间的传播;
9.要特别防止水肿病,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引起的肺炎,沙门氏杆菌引起的肠炎、败血症,链球菌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及关节炎以及断奶后多发性全身消瘦综合症(PWWS)。对于发病猪要隔离治疗,特别照管,连续治疗3-4天仍无明显效果者予以淘汰捕杀;
10.保持适宜密度,并群时夜并昼不并;要特别注意防止咬尾、咬耳等异食癖现象。
断奶仔猪(保育猪)的营养
1.由于断奶仔猪(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仍不完善,生理变化较快,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十分敏感,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选用营养浓度、消化率都高的日粮,以适应其消化道的变化,促使仔猪快速生长,防止消化不良。
2.由于仔猪的增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的供给,仔猪日增重随能量摄入量的增加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也将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仔猪对蛋白质的需要也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有关,因此能量仍应作为断奶仔猪饲料的优先级考虑,而不应该过分强调蛋白质的功能。
3.断奶仔猪(保育猪)在整个生长阶段生理变化较大,各个阶段生理特点不一样,营养需求也不一样,为了充分发挥各阶段的遗传潜能,应采用阶段日粮,最好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断奶到8-9公斤;第二阶段:8-9公斤到15-16公斤;第三阶段:15-16公斤到25-26公斤。第一阶段采用哺乳仔猪料,;第二阶段采用仔猪料,日粮仍需高营养浓度、高适口性、高消化率,消化能3300-3400千卡/公斤,粗蛋白18%-19%,赖氨酸1.20%以上;在原料选用上,可降低乳制品含量,增加豆粕等常规原料的用量,但仍要限制常规豆粕的大量使用,可以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等替代;第三阶段,此时仔猪消化系统已日趋完备,消化能力较强,消化能3200-3300千卡/公斤,粗蛋白质17%-18%,赖氨酸1.05%以上;原料选用上完全可以不用乳制品及动物蛋白(鱼粉等),而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等来代替
断奶日龄 | 年产窝数 | 断奶时活仔数 | 56日龄仔猪数 |
0 | 3.00 | 31.5 | 28.3 |
2 | 2.95 | 27.1 | 25.7 |
7 | 2.85 | 24.5 | 24.0 |
21 | 2.50 | 20.3 | 19.9 |
35 | 2.30 | 18.4 | 18.0 |
疾病/病原 | 日龄 | 疾病/病原 | 日龄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 15 | 钩端螺旋体 | 10 |
肺炎支原体 | 10 | 猪霍乱杆菌 | 21 |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 | 10 | 传染性胃肠炎 | 21 |
博代杆菌 | 10-12 | 伪狂犬病(PRV) | 21 |
多杀性巴氏杆菌 | 10-12 | 副猪嗜血杆菌 | 14 |
猪链球菌Ⅱ型 | 5 | 支气管败血杆菌 | 14 |
萎缩性鼻炎 | 10 | 病毒 | 21 |
天数 | 传统法 | 早期断奶 | 改善(%) | ||
体重(Kg) | ADG(g) | 体重(Kg) | ADG(g) | ||
7213549 | 2.385.248.9514.06 | 161190220261 | 2.505.8911.1418.84 | 173215279356 | 9122534 |
减少断奶应激反应
所渭应激反应是仔猪对环境的突然改变产生的强烈应激。由于母猪、仔猪隔开,仔猪通常表现为呜叫、不安、食欲减少.对异常响声敏感,为减少膻激反应,应做到“两个减少”,一是断奶前2~3 d人为减少哺乳次数以增加采食 二是减少母猪饲料营养增加粗纤维,以减少母猪泌乳量。“三个不变”,圈舍不变,饲料不变.饲养人员不变。仔猪断奶时把母猪赶到母猪舍,留下仔猪在产仔舍过渡3~5d,此阶段仍然喂给乳阶段饲料,同时这阶段不宜更换饲养人员,以便更好地熟悉和管理好仔猪。
适时转栏,合理分群
仔猪断奶后一般在产仔房饲养3~5 d,待观察仔猪适应独立采食环境后,及时转入保育猪舍,并根据保育猪舍大小合理重新组群。掌握的原则是:(1)转栏前1周,要检食保育舍食槽、饮水、排粪没备是否完好,进行全面消毒,为转栏做好准备;(2)根据仔猪日龄、体照、胎次合理分群,通常是让相近日龄、体重的仔猪合栏 ,有条件要把母猪头胎产仔的仔猪和经产母猪仔猪分开;(3)来源不同的仔猪要分栏饲养;(4)每窝个体重偏小,体质偏科的合群饲养。
调整日粮,合理饲喂
仔猪哺乳期的饲料应是适口性强、体积小、营养成份、易于仔猪消化吸收的浓缩料,且具有松脆、香甜的良好特性,为此要做到:(1)日粮组成过渡,断乳2—3周后逐渐过渡到断乳料,可在15 d后.每日加入10%断乳料,直到完全用断乳仔猪料饲喂,因为断乳料的蛋白水平(特别易消化蛋白质)和消化能.低于哺乳猪料;(2)断奶后仔猪饲喂次数不减少,特别刚断乳1周内每日要夜间给食,确保每头仔猪都能吃到饲料, 同时注意限量给料,以防采食过多,引起消化不良。2~3周后逐渐减少采食次数,直到正常饲喂;(3)断乳猪料中适当增加些有机酸、抗生素.以帮助消化, 防止拉稀现象发生;(4)及时补水。水对仔猪非常重要,水头设置要洼仔猪容易找到,并及时饮水。
重视猪圈小环境
断奶仔猪,无论是在母猪舍过渡,还是转入保育舍,圈舍小环境直接影响仔猪育成率和生长速度。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保持适当温度度,断乳仔猪30~60日龄,20~22℃为宜,可以由高到低,每10d降低l℃ ,尤其是冬天要防止贼风或人为造成圈舍温度过低。湿度为65%一5% ,过于潮湿,会引起猪发生多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2)精心调教,仔猪转入保育猪舍,调教工作非常重要,固定的采食、排泄、睡觉习惯足保持猪圈小环境清洁的基础.因此,转栏1周内要反复调教。建立仔猪条件反射习惯. 经常观察仔猪活动,采食情况、粪便状况,及时打扫。确保圈舍空气清新,环境整洁;(3)积极预防和治疗,保育仔猪要及时做好预防、驱虫工作,如发现有病猪要隔离治疗,有拉稀现象。要查找原因,普遍预防或更换饲料,切忌个体影响群体。
(一)良好的保育条件
1. 断奶仔猪体重应达标
断奶仔猪体重不能太小,小于6k g的仔猪很难保育成功。一般饲养条件良好,早期实行补料措施,21 d断奶仔猪体重可达6 kg, 28 d断奶体重达8kg,35 d 断奶体重达10k g,
2.保育猪舍应舒适
保育猪舍要求干燥、温暖、通风。猪舍温度应保持在22 – 30℃,在冬季不能低于20℃,相对湿度50%-80%,同时要经常通风,排出猪舍的有害气体。
3.仔猪饲料应优质
饲喂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乳猪饲料,不要急早调换成仔猪饲料。
(二)保育猪舍主要设施
1. 配制专门的加温热源
断奶仔猪保育舍温度要求在20℃以上,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必须在保育舍内安装取暖设备,农村常用的有煤火炉、热火墙等,取暖效果都不错。
2. 防潮设施
比较简单而又适用的是加工木制仔猪床,床的下部四边用砖头抬高10 cm左右,防潮湿效果也不错。
3. 通风
因猪舍强调保温,门窗关闭较严,很容易造成圈舍内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多,对仔猪毒害较大,容易引起仔猪呼吸道疾病发生。因此,要根据猪舍建筑具体情况,在中午气温高的时期进行通风换气。
4. 饮水设备
水是仔猪每日食物中最重要的营养,饮水不足,猪的采食量降低,直接影响到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仔猪保育舍每栏若饲养10头以上仔猪,应安装两个饮水器,有利于仔猪随时饮水。
5. 温度与湿度
仔猪保育舍内要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以便随时了解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三)日常饲养技术
1. 继续饲喂优质乳猪料
2.仔猪限制饲喂
3. 饲喂湿拌料
仔猪断奶发生的各种应激中,食物由液态母乳向干粉饲料的突变对仔猪影响最大。仔猪保育期间采用湿拌料饲喂方法,有很多的优点,养猪规模不是特别大的场(户)均可采用。
具体方法::水与饲料比在2:1到5:1灵活掌握,冬春较寒冷的季节喂前1-2h拌好备用。夏秋季节因气温高,防止拌好的饲料发霉,一般喂前0.5-1 h拌好备用。
4. 补给抗应激饮水剂
仔猪断奶是一大应激,为了缓解断奶应激,安全渡过保育期,现介绍一种抗应激饮水剂,对仔猪增重、预防腹泻发生有很好的作用。具体配方如下:水100k g、食盐3.5 k g、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支、电解多维50 g、葡萄糖1 000 g、恩诺沙星原料10g. 、碳酸氢钠200 g。从仔猪进人保育舍开始,连续饮7 d。
5. 尽力创造适合仔猪生长发育的保育条件
仔猪保育舍温度不能低于200C ,观察发现若整舍断奶仔猪堆集在一块睡觉,说明室温太低,马上应加温。同时,为了防止潮湿,保育舍要配制木制床,万万不能让仔猪睡水泥地面。
6. 合理分群和调教
仔猪断奶后1-2d 很不安定,经常嘶叫寻找母猪,尤其是夜间更甚。为了稳定仔猪的不安情绪,减轻应激损失,最好采取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的原圈培育法。如果原圈仔猪过多或过少时,需要重新分群,可按其体重大小、强弱进行并群分栏,同栏群仔猪体重相差不应超过1-2 kg。新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卧位、饮水、排泄区尚未形成固定位置,所以要加强调教训练,使其形成理想的睡卧和排泄区。
训练的方法:排泄区的粪便暂不清扫,诱导仔猪来排泄,其他区的粪便及时消除干净。当有仔猪不到指定地方排泄,可用小棍哄赶并加以训斥。仔猪睡卧时,可定时哄赶到固定区排泄,经过1周的训练,可建立起定点睡卧和排泄的条件反射。
(四) 疾病预防措施
1. 定期消毒
猪舍定期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消毒时间要固定,一般3d消毒1次。每次消毒前先将圈舍清扫干净,为了防止保育舍潮湿一般不提倡水冲洗。猪场" style="font-size:14px">养猪场(户)至少要选购两种以上消毒剂,按预防性消毒说明配成消毒液,进行带猪消毒。
2. 预防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仔猪从断奶开始,每吨全价饲料内添加80%支原净125 g和土霉素原粉300 g,连续投喂药14d。
3. 常规防疫
4.驱虫
仔猪在保育期间,大约体重在15k g左右,也就是保育将要结束时,统一进行一次驱虫。常用的驱虫药品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咪哇、丙硫咪哇等,具体用药量可根据猪的体重,按所选驱虫药品使用剂量说明拌人饲料内,让猪一次性采食完成。
仔猪断奶是猪只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疫病是造成断奶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个血清型,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血清Ⅴ、Ⅵ型。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猪场均有本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危害2月龄~4月龄的青年猪,特别是以5周龄~8周龄的断奶仔猪最为易感,发病率为10%~15%,病死率可高达50%左右。当前在临床上本病已成为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的继发病,并与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链球菌病等混合发生,为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继发病原之一,对断奶仔猪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病菌多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中,成为正常的菌群。当饲养管理不良,存在各种应激因素时常导致内源性感染,暴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增大死亡率。
1.加强对断奶仔猪饲养管理,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
2.免疫预防
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仔猪7日龄首免,每头肌注1毫升;28日龄2免,每头肌注1.5毫升。
3.药物保健
仔猪断奶前后可用喘速治加黄芪多糖粉或氟康王加黄芪多糖粉拌料,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00公斤料中加入头孢拉定粉100克,恩诺沙星粉80克或者于1吨料中加6%替米考星800克,阿莫西林粉180克,连续饲喂12天,可有效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