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让乡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辖乡。明万历时建场,清属宝芝乡,1935年置道让乡,1952年并入虎让乡,1952年析江陵、虎让2乡复置道让乡,1958年改道让公社,1984年再复道让乡。
道让乡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07°15′20″至107°19′25″之间,北纬31°22′50″至31°26′0″之间,东面与达州市通川区的江陵镇和达川区的虎让乡交界,南靠虎让乡和洛车乡,西与平昌县的涵水乡和白依镇接壤,北邻江陵镇的棋盘村。全乡行政区域面积25.79平方千米,辖内五童坪、山峡、燕子、白马梁、迎河、白庙、靳家坪七个行政村和道让溪一个社区,其中五童坪村面积5.1平方公里,山峡村面积 2.7 平方公里,燕子村面积4.0平方公里,白马梁村面积4.3 平方公里,迎河村面积2.7平方公里,白庙村面积4.1 平方公里,靳家坪村面积2.9平方公里。
道让乡位于达川区西北部,铁山以西,东经107°15′20″至107°19′25″之间,北纬31°22′50″至31°26′之间。全乡东西长7公里,南北长14公里,东与达川区的虎让乡、通川区的江陵镇相接,南靠洛车乡,西连平昌县的涵水乡和白依镇,北邻江陵镇的棋盘村。距县城78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5.79平方千米。2015年,道让乡辖五童坪、山峡、燕子、白马梁、迎河、白庙、靳家坪7个行政村及道让溪社区。
自然环境与资源道让乡自然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林业资源和渔业资源,交通发达,素有“四达福地、鱼米之乡”的美称。2016年,全乡有土地面积3.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294亩(田7186亩,地3108亩),25度以上坡地1636亩,林地面积6039亩(森林2960亩,疏林907亩,灌木林2172亩),交通用地200亩,公路用地110.4亩,农村道路876亩,裸岩面积1505亩,住宅地1300亩。乡政府所在地距达城78公里。
人口2015年,全乡总人口8752人,总户数2342户,其中男4811人,女3941人。
总人口6203人(2017)。
2015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9600万元,人均GDP突破128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
道让乡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摆在首位。2015年完成小麦播种2281亩,油菜3360亩,马铃薯1000亩,实现小春粮食产量888吨,油菜籽520吨。大春完成栽插水稻6919亩,玉米2536亩,红薯648亩,大豆215亩,高粱170亩,大春粮食总产达5227吨。全年生猪存栏6245头,肉牛存栏1167头,肉羊1385头,家禽3.35万只,其中: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4个,规模化养鸡场2个,规模化养鸭场1个,大型鱼塘1个,中小型鱼塘8个。共计投入1400余万元,实施金土地工程和农业用水保障工程。累计建成蓄水池24个,改造堰塘32个。
2015年,从主城区到道让乡的交通路线有两条,一条是达州市通川区—石桥镇—道让乡,全程2小时,
一条是达州市达川区—巴中市平昌县青凤镇—通川区江陵镇——道让乡,全程1小时。
乡镇建设截至2015年,村社道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场镇至山峡村5.1公里,场镇至靳家坪村3.6公里,场镇至燕子村4公里,场镇至白马梁村5.2公里,场镇至白庙村3.8公里,五童坪村社道路21公里,山峡村社道路4.2公里,燕子村社道路12公里,白马梁村社道路18公里,迎河村社道路6公里,白庙村社道路22公里,靳家坪村社道路6.5公里,道路已全部硬化为水泥砼路面,村村社社都能通汽车,全乡拥有县际班车2台,乘客往返十分便利。
文化体育截至2015年底,道让乡共建成文化活动室7个,农家书屋8个,每个文化活动室配置了影响设备,投影设备,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各类书籍达2000多本,供群众免费借阅。配套了篮球场、室外体育健身场等设施。有综合文化中心大楼一栋,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室外有200多平方米活动场所,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一套。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活动场地。
文化教育道让乡有中学1所,教师人数33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12人。全校小学6个班级,初中3个班级,每年都有10多名优秀学生升入重点学校学习。村级小学6所,即五童坪村小、山峡村小、燕子村小、白马梁村小、白庙村小、靳家坪村小。村级小学满足了儿童就近读书。
医疗卫生道让乡卫生院位于道让场镇大桥桥北,紧挨政府综合楼。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医疗机构,达到一级甲等综合性卫生院标准,也是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自1958年建院以来,先后改建多次,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00多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100多平方米。现有职工13名,床位16张,。医疗条件也大大提高。达县道让乡卫生院在2013年9月更名为达州市达川区道让乡卫生院。全乡共有7个村级卫生站,专职医生各一名。
道让乡在过去的年代有很多文化古迹,“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已将许多文物损毁,现留下部分痕迹,仅供参考。
骑龙寺位于白马梁村5组,原名骑架罐,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本境最大古寺,占地10余亩。全寺主体建筑分大佛殿、三清殿、十殿、戏楼四重组成的两个严整的四合院,坐西向东,后高前低,以区分君臣尊卑的泥塑、木雕、石刻像体。大佛殿内的三尊古佛(如来、释迦牟尼、关羽)全身披金,赤足盘坐,庄重严肃;下有十八罗汉,衣裙条纹清晰,姿态各异,神情生动;护法韦陀端立于前,两眼疑视,令人望而生畏;殿前两滚龙抱柱,工艺精巧,形色动人。谣传,龙夜间越出害民而钉上铁钉。三清殿左侧的武圣神像巍峨,腰粗、枣红脸、卧蚕眉,体态威武。清同治年代在此殿前修的十殿并排两边,塑像杂多,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栩栩如生,游人到此止步多时,爱不忍去;中堂的观音慈像塑形逼真,左侧的七天大圣,前排的吴氏夫妇和城隍土地,污嘴鱼舌,牛头马身,皆画栋雕梁;内设大钟、巨鼓。山门附近的鸡脚神像设计巧妙,胆怯者让你一时不敢开步。
王爷庙乡政府驻地,古庙三间,明崇祯十五年重建。王爷、观音、关羽三尊塑像各别,王爷木雕,顶盔穿甲,神态如生,凡巴河船筏两帮对它敬奉得五体投地,愿自己免除水上凶险,庙置大钟、大鼓各一,春节或圣会,香火通行,游人来往频繁。
文物①古石窟,柱圆形,深2米,位于白马梁村5组骑龙寺。②古万洞,长拱形,高1.2米,宽1.5米,深2米,位于白马梁村2组,古墓田背。③汉代砖窑,长方形,长3米,宽2米,位于白马梁村四组。
古建筑①魁字岩,燕子村六组,岩上一魁字,直径丈余,靳怀堂书。②石牌坊,白马梁村三组,清代,李王氏为贞洁夫人而竖石牌坊。③胡家寨,燕子村三组,清代,胡氏置三面靠溪的山包砌石围寨防匪。
古地名穿石洞,燕子村一组,山腰一古洞,深500米,与巴河相通,内有两层土坝,历代战乱时人们入洞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