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水乡

靛水乡

中文名称 靛水乡
面积 178.7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乡情简介

         靛水乡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 171.7平方千米。辖靛水、张家坝、前进、新田坡、黄沙、桂花、火石、天井、大坨、长沟、古文、朝阳、五湖、肖坝、新胜1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靛水坝。彭文公路贯穿中部。   [代码]500243200:~200靛水村 ~201张家坝村 ~202前进村 ~203新田坡村 ~204黄沙村 ~205桂花村 ~206火石村 ~207天井村 ~208大坨村 ~209长沟村 ~210古文村 ~211朝阳村 ~212五湖村 ~213肖坝村 ~214新胜村。

历史沿革

    1940年置茶园乡,1954年更名靛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面积72.1平方千米,人口1.2万,乡府驻靛水坝,辖靛水、新胜、朝阳、张家坝、迎风、金竹园、五湖桥、板栗、肖家坝、古文、前进、龙洞、艾家坪13个行政村。2001年区划调整后,靛水乡管辖原靛水、火石、文武等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71.7平方千米,总人口23247人,辖28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靛水坝。

       附:火石乡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24千米。 [沿革]1951年建火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62.1平方千米,人口0.5万,乡政府驻火石垭,辖友谊、连心、白鱼、天井、前峰、场沟、石坝子、大沱、福尔9个行政村。
  附:文武乡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25千米。彭水至龙洋公路过境。 [沿革]1932年置石武乡,1940年并入下岩西、茶园乡,1953年复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再复置乡。1997年,面积44.3平方千米,人口0.5万,乡政府驻黄沙井,辖黄沙、阳光、香树坪、桂花树、文武、新田坡6个行政村。

经济建设

   靛水乡从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以优质、高效、诚信服务博取乡外客商青睐,有效促进靛水旅游和畜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靛水乡政府成功引进彭水山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0余万元种植荷花近300亩,该公司计划在靛水新农村示范村投资2000万元用于休闲、娱乐设施及其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县城一客商投资300万元在五湖村岩子坨正在加紧建设一星级农家乐。两个项目的实施,为靛水作为县城居民的后花园暨2009年元旦乡村旅游实现开游提供了保障。   在山牧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在肖家坝村修建年出栏1万头生猪养殖场的基础上,今年7月靛水乡又引资2000万元,在黄沙村张家岩处再建年出栏3万头生猪养殖场。县散养土鸡行业协会会长陈爱华在前进村已有1万只蛋鸡、肉鸡圈舍的基础上,再投资150万元新建3万只圈舍的蛋鸡、肉鸡养殖场,为靛水2009年实现畜禽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

       靛水乡肖坝村、靛水村是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加快示范村的建设,推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做好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积极促使农民增收致富。彭水县科协组织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林业、畜牧、劳务输出等相关业内专家和当地干部群众在靛水乡肖坝村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区新型农民培训。

  培训是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办的。在培训中,授课的专家重点向村民作了蔬菜栽培技术、果树林木栽植技术讲解,并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现场指导。专家与村民的互动,大大激发了村民听课的积极性,发言提问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据统计,参加本次培训的村民达150余人,共计发放蔬菜栽培、果树栽培、野菜生产技术、农民工手册等实用技术小册子10种1500余册、相关培训资料5种750余份。

  此次培训做到了有的放矢,突出了重点,综合考虑了农业生产实际和当前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使农民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深受当地农民群众欢迎。让靛水乡的肖坝村、靛水村的农民群众全覆盖受益。

彭水新城

       2010年6月18日上午,来自各地的近百名嘉宾和上千干部群众在靛水乡张家坝村共同见证了彭水新城的奠基仪式,拉开了彭水县城拓展和彭水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序幕。
  县委书记蒲阳宣布彭水新城开工建设,县委副书记、县长陈航,市市政委副主任鲁荣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福安、县政协主席胡勤俭,投资方代表、深圳汉元产业集团总经理唐晓毅分别讲话。市水利局副局长吴胜海、市经信委巡视员郑秋棠和在家县领导、新加坡城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崇进等出席奠基仪式并和老干部、居民代表为新城奠基。
  2008年4月,市委书记薄熙来视察彭水,作出了加快彭水县城拓展的重要指示。2010年4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彭水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了彭水新县城的规划布局。整个新城规划18.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容纳7.5万人。
  据介绍,彭水新城将依据总规赋予的居住、行政办公、文教体育、医疗卫生和商贸定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营的思路和分期开发、分片建设、一步到位的原则,实现“一年起步、五年成型、十年成城”。
  在建设中,新城将严格坚持“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标准,建成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

     

       2010年10月29日,彭水自治县靛水乡鼓声隆隆,鞭炮喧天,彭水新城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首个安置小区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据悉,安置小区一期工程概算投资约2亿多元,占地40000多平米,预计工期18个月,全部竣工后,可安置2300余群众。另外,小区毗邻彭务路,迎宾大道,随着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小区具的区位优势和空间优势将更加明显。届时,首批入住的居民将从农民变身市民,真正融入彭水新城,成为一名“城里人”,他们的入住更预示着这座低碳、智能、数字、生态的和谐生态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附:彭水新城基本情况
  彭水新城位于县城西部的靛水乡境内,规划选址通过国道319线、彭(水)务(川)二级公路和规划建设的长约3.5公里的摩围山隧道与老县城相连。境内风光旖旎,地肥水美,被誉为彭水“县城后花园”。
 根据市政府批准的彭水县城乡总体规划,按照平时城区“一城四片多组团”的规划布局,彭水新城区规划面积18.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容纳人口7.5万人,分别由张家坝组团、靛水组团和肖家坝组团组成。首期建设面积7平方公里,由张家坝组团和靛水组团组成,总投资为35亿元。功能定位为:居住、行政办公、文教体育、医疗卫生和商贸。
  新城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营的思路和分期开发、分片建设、一步到位的原则,实现“一年起步、五年成型、十年成城”。在建设过程中,新城将严格坚持“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标准,努力建成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
  目前,新城控制性详规已经进入最后评审,城市设计工作已经由美国赫林公司进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