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

齐鲁师范学院

中文名 齐鲁师范学院
本科招生电话 0531-66778289、0531-66778290
属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旧称 山东教育学院
外文名 QiluNormalUniversity
历下校区邮编 250013
主要专业 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
党委书记 林松柏
本科专业 42个
主要奖项 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主要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
类别 公立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48年9月,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创建。后改为山东教育学院,校址位于山东益都(青州市)。

校园风采校园风采(10)1949年1月,山东教育学院更名为山东教育行政干部学校,迁至济南杆石桥附近。

1950年9月,山东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更名为山东省中等学校教员训练班,先迁至东关外花园庄,后迁至北园菜市庄贾家楼。原山东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部分并入山东行政学院(现山东政法学院)。

1953年夏,山东省中等学校教员训练班更名为山东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迁至千佛山下。

1955年夏,迁至趵突泉前街,后迁回解放桥北花园庄。

1956年,山东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分成山东省速成师范专科学校和山东省教育干部学校。

1957年,山东省速成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教师进修学院。

1958年2月,山东省教师进修学院与山东省教育干部学校合并为山东省教育干部学校,校址位于花园庄。

1960年,山东省教育干部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教师进修学院,后改为山东教育学院。

1961年,山东教育学院更名为山东省教师进修学校。

1966年,山东省教师进修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教育干部学校。

1970年,山东省教育干部学校部分人员和物资调往费县,参与合并组建临沂师范学校(现临沂大学)。

1970年6月至1977年上半年,学校停办。

1978年6月,山东省教育学院恢复重建。

1981年,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并入山东省教育学院。[9]

201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在山东省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齐鲁师范学院,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10]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9月,学校设16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31个,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历史学、艺术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中,师范类专业(含师范类兼招专业)17个。

截至2016年4月,学校开设27个专科专业。

本科专业目录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设置年份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非师范、师范兼招) 法学 2010年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历史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历史学 2012年
地理科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2年
教师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师范) 教育学 2010年
学前教育(师范) 教育学 2012年
心理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3年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文学 2010年
广播电视学 文学 2013年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 文学 2011年
翻译 文学 2017年
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 艺术学 2011年
舞蹈学 艺术学 2012年
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 艺术学 2011年
书法学(师范) 艺术学 2013年
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管理学 2011年
经济与金融 经济学 2013年
财务管理 管理学 2014年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0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2014年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1年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2016年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0年
制药工程 工学 2016年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1年
生物技术 理学 2012年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2014年
园林 农学 2017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师范兼招) 工学 2010年
物联网工程 工学 2015年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 教育学 2011年
休闲体育 教育学 2017年
继续教育学院 -------- -------- --------
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 -------- -------- --------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旅游管理
社会工作
社区管理与服务
教师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文学院 文秘
新闻采编与制作
外国语学院 旅游英语
商务英语
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
音乐表演
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
统计与会计核算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化学与化工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
药品生产技术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
生命科学学院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营养与检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体育运营与管理

学科建设

本科专业目录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设置年份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非师范、师范兼招) 法学 2010年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历史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历史学 2012年
地理科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2年
教师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师范) 教育学 2010年
学前教育(师范) 教育学 2012年
心理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3年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文学 2010年
广播电视学 文学 2013年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 文学 2011年
翻译 文学 2017年
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 艺术学 2011年
舞蹈学 艺术学 2012年
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 艺术学 2011年
书法学(师范) 艺术学 2013年
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管理学 2011年
经济与金融 经济学 2013年
财务管理 管理学 2014年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0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2014年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1年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2016年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0年
制药工程 工学 2016年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非师范、师范兼招) 理学 2011年
生物技术 理学 2012年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2014年
园林 农学 2017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师范兼招) 工学 2010年
物联网工程 工学 2015年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 教育学 2011年
休闲体育 教育学 2017年
继续教育学院 -------- -------- --------
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 -------- -------- --------

师资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旅游管理
社会工作
社区管理与服务
教师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文学院 文秘
新闻采编与制作
外国语学院 旅游英语
商务英语
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
音乐表演
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
统计与会计核算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化学与化工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
药品生产技术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
生命科学学院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营养与检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体育运营与管理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4月,学校拥有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齐鲁师范学院 重点学科一览表
学科门类 学科名称 所属单位 建设类型
人文社科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强化建设
人文社科类 教育学 教师教育学院 强化建设
自然科学类 数学 数学学院 培育建设
自然科学类 化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强化建设
自然科学类 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强化建设[11]

学术研究

齐鲁师范学院 重点学科一览表
学科门类 学科名称 所属单位 建设类型
人文社科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强化建设
人文社科类 教育学 教师教育学院 强化建设
自然科学类 数学 数学学院 培育建设
自然科学类 化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强化建设
自然科学类 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强化建设[11]

科研平台

师资概况

截至 2020年2月6日,学校有教师660余人,有教授87人,副教授174人;博士学位教师136人,硕士学位教师400余人;兼职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20余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3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另有多人获得山东省“四有”教师和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立齐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聘请170余名齐鲁名师名校长为“特聘教授”,参与指导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12]

杰出人才

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陈海燕、魏培海、吴冰沁、李红婷

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陈海燕、李雁、王维、李伟

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陈海燕、李红婷、张克玉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孙洪兆

山东省“四有”教师:王维

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万克德

山东省师德标兵:陈海燕[12]

教授风采

陈海燕教授、李红婷教授、王建国教授、王维教授、李雁教授、魏培海教授、万克德教授、郑强教授、张寅教授、齐健教授、刘健教授、刘玉金教授、吴冰沁教授、张峰教授、李红艳教授、张传林教授、李斌教授、蔡平胜教授、邱忠华教授、官文栎教授、常爱玲教授、李伟教授、公丽艳教授、于元勋教授、窦曼莉教授、李广平教授、王晓梅教授、姚国教授、万梅红教授、梁承锋教授、刘文华教授、宋廷山教授、曹子谊教授、刘振光教授、路小铎教授、李树金教授、倪现君教授、曾凡朝教授、刘文华教授、张英梅教授、金传宝教授、秦元教授、蔡平教授、高庆龄教授、王玢教授、李师鹏教授、宋永鹏教授、郝克宁教授、张雪冬教授、黄瑞霞教授、吴帼英教授、杨峰教授、张炜炜教授、董晓红教授、赵岗教授、蔡云飞教授、杨三军教授、崔大勇教授、段广有教授、宋秀葵教授、曹晓荣教授、魏祥迁教授、胡峰教授、孙洪兆教授、刘明亮教授、刘文海教授、张庭发教授、鞠忠美教授、徐洁教授、臧学运教授、马燕教授、张克玉教授、王宁教授、毕诗文教授、张洁教授、刘爽教授、滕秀芹教授、李炜教授、宗美娟教授[13]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团队责人 获评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 陈海燕 2011年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团队 魏培海 2009年[14]

校园风采校园风采

科研成果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团队责人 获评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 陈海燕 2011年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团队 魏培海 2009年[14]

学术资源

  •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8月,学校拥有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15]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拥有16门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15]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类别 专业名称 所属学院 专业负责人
山东省成人教育品牌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亓莱滨
教育学 教师教育学院 王维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应用化工技术 化学与化工学院 魏培海
应用电子技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官文栎
小学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 王维[16]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陈海燕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宋继和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刘振光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张红芹
5 现代汉语 李清民 文学院
6 中国古代文学 秦元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鞠忠美 马克思主义学院
8 市场营销学 董洪日 经济与管理学院
9 微观经济学 蔡平
10 高等代数 蔡平胜 数学学院
11 解析几何 马燕
12 数学分析 高庆龄
13 仪器分析 魏培海 化学与化工学院
14 微生物学 李志香 生命科学学院
15 植物组织培养 于慧敏
16 大学体育与健康 刘健 体育学院[15]
  • 教学成果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12项教学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级别教学成果奖。[17]

序号 成果名称 负责人 获奖级别
1 农村初中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创新 李红婷 国家级二等奖
2 农村初中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创新 李红婷 省级一等奖
3 基于网络环境的省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模式 省级一等奖
4 自组织的中小课程与教学改进行动研究 李秀伟 省级一等奖
5 《快乐的启蒙化学》学校特色课程研究 程同森 省级一等奖
6 政府、高校、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师的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中国 省级一等奖
7 基于职业能力的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林松柏 省级三等奖
8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品牌专业教学建设 王维 省级三等奖
9 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学团队,深化学科教学论课程建设,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李红婷 省级三等奖
10 英语“合作教与学”模式研究 梁承锋 省级三等奖
11 高职音乐专业《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房思钊 省级三等奖
12 《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李志香 省级三等奖[17]

文化传统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类别 专业名称 所属学院 专业负责人
山东省成人教育品牌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亓莱滨
教育学 教师教育学院 王维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应用化工技术 化学与化工学院 魏培海
应用电子技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官文栎
小学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 王维[16]

形象标识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陈海燕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宋继和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刘振光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张红芹
5 现代汉语 李清民 文学院
6 中国古代文学 秦元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鞠忠美 马克思主义学院
8 市场营销学 董洪日 经济与管理学院
9 微观经济学 蔡平
10 高等代数 蔡平胜 数学学院
11 解析几何 马燕
12 数学分析 高庆龄
13 仪器分析 魏培海 化学与化工学院
14 微生物学 李志香 生命科学学院
15 植物组织培养 于慧敏
16 大学体育与健康 刘健 体育学院[15]

精神文化

序号 成果名称 负责人 获奖级别
1 农村初中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创新 李红婷 国家级二等奖
2 农村初中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创新 李红婷 省级一等奖
3 基于网络环境的省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模式 省级一等奖
4 自组织的中小课程与教学改进行动研究 李秀伟 省级一等奖
5 《快乐的启蒙化学》学校特色课程研究 程同森 省级一等奖
6 政府、高校、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师的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中国 省级一等奖
7 基于职业能力的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林松柏 省级三等奖
8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品牌专业教学建设 王维 省级三等奖
9 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学团队,深化学科教学论课程建设,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李红婷 省级三等奖
10 英语“合作教与学”模式研究 梁承锋 省级三等奖
11 高职音乐专业《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房思钊 省级三等奖
12 《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李志香 省级三等奖[17]

学院领导

学校排名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拥有“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1个、“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1个、山东省研究中心1个、联合科研机构1个、校级人文社科基地4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8个、校级研究所20个、校级研究中心4个。[18][19]

科研平台类别 科研平台名称
“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 基础教育研究院
“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能源植物种质创新与改良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 功能材料研究团队(负责人:张修堂)
山东省研究中心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教育史志研究中心
联合科研机构 玉米分子育种研究院(齐鲁师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
校级人文社科基地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院
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 能源植物实验室
多酸化学实验室
小分子免疫药物与材料实验室
动物应激与疾病实验室
玉米分子育种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功能材料研究团队
能源植物资源与功能基因研究团队
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团队
教育发展与比较研究团队
应激性疾病的机理及其防治研究团队
非线性泛函分析研究团队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研究团队
公司财务与会计研究团队[19]
校级研究所 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素质教育研究所
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
跨文化传播研究所
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地理与旅游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管理研究所
非线性分析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化学与化工研究所
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所
无线传感研究所
音乐教育研究所
学校体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所
美术教育研究所
陶瓷艺术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 中小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心
过敏性疾病分子诊断研究中心[18]

词条图册

科研平台类别 科研平台名称
“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 基础教育研究院
“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能源植物种质创新与改良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 功能材料研究团队(负责人:张修堂)
山东省研究中心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教育史志研究中心
联合科研机构 玉米分子育种研究院(齐鲁师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
校级人文社科基地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院
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 能源植物实验室
多酸化学实验室
小分子免疫药物与材料实验室
动物应激与疾病实验室
玉米分子育种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功能材料研究团队
能源植物资源与功能基因研究团队
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团队
教育发展与比较研究团队
应激性疾病的机理及其防治研究团队
非线性泛函分析研究团队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研究团队
公司财务与会计研究团队[19]
校级研究所 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素质教育研究所
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
跨文化传播研究所
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地理与旅游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管理研究所
非线性分析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化学与化工研究所
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所
无线传感研究所
音乐教育研究所
学校体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所
美术教育研究所
陶瓷艺术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 中小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心
过敏性疾病分子诊断研究中心[1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