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府

黄州府

中文名 黄州府
别称 遗爱
时间 585年
目录导航

简介

黄州府,北周大象元年(579),北周初置总管府,领安昌郡,郡领黄陂县。黄州州治黄城。隋朝开皇三年(583)罢衡州,始以齐安郡为黄州。黄州治所迁到南安城(今新洲邾城)唐太和五年(831),黄州刺史刘嗣之始将州治迁徙到与江南武昌相对的江北赤壁山之上(今黄州区)。此后,黄州之名未曾改变,沿用至今。明太祖洪武元年 (1368年),改黄州路为黄州府,属湖广行省。世宗嘉靖42年(1563年),黄州府辖有黄冈、麻城、黄陂、黄安、蕲水、罗田、广济、黄梅8县和蕲州。清代沿袭明制;圣祖康熙3年(1664年),属湖北布政司;世宗雍正7年(1729年),黄陂县划属汉阳府。清末黄州府治黄冈。下辖:黄冈、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蕲水、罗田、麻城、广济、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共7县;蕲州一散州。1913年废除。

历史

黄州州治至此三次变更,即初置于黄城,继迁独家村,三迁南安城(今新洲城关镇)。

黄州由黄城镇演变,黄州因黄祖而得名。《隋书·地理志》载:“(永安郡)黄陂,后齐置南司州,后周改曰黄州。”“永安郡,后齐置衡州,陈废,后周又置。开皇五年改曰黄州。”以上两条记载,前者针对黄陂县而言,后者针对永安郡而言。前者说后齐于黄陂置南司州,后周改曰黄州,此乃后周的黄州。后者说后齐在永安郡内置衡州,陈朝废,后周又置衡州,隋开皇五年,改衡州为黄州,此乃隋代的黄州。按,后齐亦名北齐,后周亦名北周。《湖北舆地记》载:“陈太建五年伐齐,克黄城镇。立司州,领安昌郡。废浐州。旋没入后周,改司州曰黄州,置总管府。”

清人杨守敬在《隋书地理志考证》中说:“后周黄州,因黄祖黄城镇为名。隋之黄州,移周黄州治于黄冈耳,与春秋黄国不相涉。

汉朝

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刘表为荆州刺史,州治襄阳,驻扎在寿春的袁术派孙坚侵掠荆州。刘表的部下黄祖以箭射杀孙坚,荆州得保,黄祖因此晋升为荆州江夏郡太守。此后,立足于江东的孙坚之子孙策、孙权为报杀父之仇,多次率军入侵江夏。刘表考虑到江夏地当江汉之口,实为荆州大门。为防止东吴入境,特命黄祖于西陵县石阳(今黄陂县)境内筑城防御。城因黄祖所筑,故以其姓氏名城,号“黄城镇”,一名“黄城”.

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述此事说:“黄陂县,本汉西陵县地,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按,《三国会要》、《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皆沿袭以上说法。

南北朝

北齐天保三年(552),文宣帝高洋于黄城镇始置南司州及黄陂县,并在今黄陂县境内置浐州。按,黄陂县名亦因黄城镇之“黄”而得。同年,又于南安城(今武汉市新洲城关镇)西南别筑小城置衡州,领齐安郡,郡领南安县。陈太建五年(574),宣帝陈顼出师讨伐北齐,攻克黄城镇,仍立南司州,州治黄城镇不变,增设安昌郡,郡领黄陂县。不久,北齐的衡州齐安郡降陈,陈废衡州、巴州、浐州与湍州,以浐、湍二州地为汉阳郡,隶属南司州。《陈书·宣帝纪》载:太建五年伐齐,九月克黄城,十月“以黄城为司州治,下为安昌郡。以浐、湍为汉阳郡。三城依梁为义阳郡,并属司州。”《舆地纪胜》黄州“古迹”下载:“安昌故城,在黄陂。《元和郡县志》云:‘齐高帝筑以捍陈寇。’”

《隋书·地理志》载:“黄陂,后齐置南司州,后周改曰黄州,置总管府。

《元和郡县志》载:“周大象元年,改(黄城)镇为南司州,并置黄陂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北周伐陈,杞国公宇文亮攻克黄城镇,又得南定、北光、衡、巴四州地,江北尽归北周所有。北周夺下黄城镇之后,始将南司州州名更改为黄州,置总管府,领安昌郡,郡领黄陂县。黄州州治黄城镇不变。

时隔不久,北周又将黄城镇西四十里处的独家村辟为黄陂县治,且将黄州州治也迁徙到独家村。黄州当时仅辖一郡一县,郡即安昌,县即黄陂(独家村在今黄陂县治北三里,今县治系元代所移)。与此同时,北周在原巴州地(今巴河一带)置弋州,统西阳、弋阳、边城三郡。

《旧唐书·地理志》在黄州黄陂县下记述说:“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太平寰宇记》在黄州黄陂县下也记述此事说:“本汉西陵县,北齐武帝置南司州。后周置黄州。大象元年开拓淮,于古黄州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属齐安郡。”按,此处的齐安郡应为安昌郡。《舆地纪胜》在黄州“景物”下说:“独家村,北齐于古黄州城西南四十里独家村置南司州。”接,《旧唐书·地理志》言“古黄城西”,《太平寰宇记》言“古黄州西”,《舆地纪胜》言“古黄州城西南”,皆指黄城镇。前者强调“古黄城”,立足于汉末;后者强调“古黄州”,立足于北周。三条史料皆表明古黄州州治黄城镇。

隋朝

隋灭陈,天下始合为一。开皇三年(583)罢衡州,始以齐安郡为黄州。黄州治所又从独家村迁到南安城(今新洲城关镇)。同时废北周设置的黄州总管府与安昌郡,将黄陂县划归齐安郡,改县为镇,不久复为县。开皇十八年(599),又将南安、齐安二县合并改名为黄冈,改梁兴为木兰,改信安为麻城,黄陂县名依旧,四县皆隶属黄州。

北宋人李昉在《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九黄州下记述此事说:“《十道志》曰:黄州齐安郡,《禹贡》荆州之域,战国时属楚。秦为南郡地,汉为西陵县。高齐置衡州。隋开皇三年为黄州。”

黄州州治至此三次变更,即初置于黄城镇,继迁独家村,三迁南安城(今新洲城关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黄城”之下说:“在湖北黄陂县东。《陈书·宣帝纪》:‘太建五年,伐齐,克黄城,以为司州。’《元和志》:‘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今西城子即其遗址。”杨守敬“后周黄州,因黄祖黄城镇为名。隋之黄州,移周黄州治于黄冈”的考证,合乎史实。黄州在历史上确有后周黄州与隋代黄州之分。

黄州又名永安郡、齐安郡。隋大业初年(605),朝廷诏令改州为郡,黄州因此改称永安郡,仍辖黄冈、黄陂、木兰、麻城四县。永安郡的得名,正如北宋人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所说:“永安郡,即楚相黄歇所都。隋改黄州为永安郡,取此为名。”永安郡治南安城。有人说永安郡治女王城,似误。《隋书·地理志》载:“永安郡,后齐置衡州。陈废。后周又置。开皇五年,改曰黄州。”“黄冈,齐曰南安,又置齐安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黄冈。……大业初置永安郡。黄陂,后齐置南司州,后周改曰黄州,置总管府。”

《旧唐书·地理志》载:“北齐于齐安旧城西南筑小城,置衡州,领齐安郡。”《太平寰宇记》黄州沿革之下说:“北齐天保六年,于旧城西南别筑小城,置衡州,领齐安一郡。陈武帝废衡州。后周又置之。至隋开皇三年罢衡州,以齐安郡为黄州。炀帝初废州,又为永安郡。”按,北齐天保六年为公元555年。

唐朝

唐王朝建立之后,高祖李渊诏改天下郡为州,永安郡于武德二年(620)仍改称黄州,置总管府,州治仍在南安。总管府管黄、蕲、亭、南司四州。黄州仍领黄冈、木兰、麻城、黄陂四县。当年,省木兰县入黄冈,又分黄冈置堡城县,分麻城置阳城县,仍于麻城县置亭州,于黄陂县置南司州。武德七年(624),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八年,废南司州及亭州并属黄州,仍省堡城入黄冈,省阳城以麻城来属黄州。

《唐书·地理志》载:“黄陂,武德三年以县置南司州。七年,州废,属黄州。”《舆地纪胜》黄州“古迹”门下说:“故南司州,唐武德三年于黄州黄陂县置南司州。七年,废。其初盖北齐武帝置也。坡诗云:‘五年一梦南司州。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是时,黄州隶属淮南道,州治南安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4),天下又分为十五道,置十五采访使。天宝元年(742),朝廷又诏令改州为郡,黄州又改称齐安郡,郡治南安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朝廷又诏令天下改郡为州,齐安郡复为黄州,州治南安城。唐太和五年(831),黄州刺史刘嗣之始将州治从南安城迁徙到与江南武昌相对的江北赤壁山之上(今日黄州城址),“筑城随山势,屈曲复环周”。这是黄州州治在历史上的第四次变更。此后,黄州之名未曾改变,沿用至今。

《唐书·地理志》载:“黄州齐安郡,本永安郡,天宝元年更名。县三:黄冈、黄陂、麻城。”《太平寰宇记》黄州沿革下记载此事说:“唐武德三年复为黄州,置总管府,管黄、蕲、亭、南司四州。黄州领黄冈、木兰、麻城、黄陂四县。……天宝元年改为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黄州。中和五年移于旧邾城南,与武昌对岸。”“黄冈县,本汉西陵县地,属江夏郡。齐曰南安县地。北齐置巴州,后周又为弋州,皆此邑城。隋于此立郡理焉。唐中和五年,随州移就大江边。”《太平寰宇记》说唐中和五年迁黄州于邾城南,与武昌对岸,然而大量的史料证明,时在太和五年,乐史小误。

综上所述,黄州之名始于北周大象元年(579),由南司州改称。南司州之名始于北齐天保三年(352),州治黄城镇。黄城镇因东汉建安年间江夏太守黄祖所筑而得名。追根寻源,《隋书地理志考证》“后周黄州,因黄祖黄城镇得名。隋之黄州,移周黄州治于黄冈耳,与春秋黄国不相涉”之说,当为确论。由此看来,黄州之“黄”,源于黄城镇,因东汉末年江夏太守黄祖的姓氏而得,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事实上,除《话说黄州》外,笔者还在《齐安郡考辨》中再次强调:“陈宣帝太建五年(573),陈伐齐,克黄城镇。衡州齐安郡降陈。是时立南司州,领安昌郡,郡治黄陂县北十五里,郡领黄陂一县。”“《旧唐书·地理志》在黄州黄陂县下记述说:‘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黄冈,汉西陵县地,江夏郡。北齐于旧城西南筑小城,置衡州,领齐安一郡。’《太平寰宇记》在黄州下记述说:‘北齐天保六年于旧城西南别筑小城,置衡州,领齐安一郡。’《舆地纪胜》黄州沿革下说:‘北齐别置衡州(《寰宇记》云:‘北齐天保六年于旧城西南别置衡州。’《隋志》永安郡下注云:‘后齐置衡州,陈废。后周又置,隋改曰黄州’。)陈废衡州,后周又置衡州(并见《隋志》)。隋改为黄州。’《湖北舆地记》则认为:‘齐于故西陵城西南别筑小城,置衡州。’由此可见,齐安旧城即西陵故城,齐、梁曰南安,即今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镇,故《大清一统志》明确记述:‘齐安故城,在今黄冈县西北一百二十里。’”

将以上史料进行梳理,北周时代(557-581)的黄州州治在黄城镇,当黄陂县治迁徙到独家村之后,黄州州治亦迁到独家村,这是不容置疑的史实。在此之前的北齐天保六年(555),北齐于齐安旧城西南别筑小城,名曰衡州。陈废衡州,后周又置。隋代将衡州改名黄州,实际上是黄州州治自黄城镇迁徙到独家村之后的第二次变更。唐代太和年间,黄州州治从南安城迁到邾城南,与武昌对岸,黄冈县治随州治移就大江边(即今黄州城址),这是黄州州治的第三次迁徙,此后未曾变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