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堂

千佛堂

中文名 千佛堂
东邻 盘龙江
目录导航

昆明千佛堂

昆明千佛堂——东邻「一江春水向南流,九埠商楼接碧穹」的盘龙江,西接「十亩荷塘鱼世界,半堤杨柳佛楼台」的美景翠湖,南座「紫袍玉带呈王气」的金台五华山,北朝「禅风远播大丛林」的古刹圆通寺。

其前身是 「五华寺」,又名悯忠寺。据支渭兴《悯忠寺记》说: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忽哥赤云南王、平章赛典赤等,于山顶建五华大殿,匾曰:「悯忠寺」。「其地左蟠龙,右玉案,滇池朝于前,商山耸于后。设像五如来居于其中,周檐四壁绘画诸佛菩萨神龙之仪形,范金填彩,绚烂人目。其殿制高爽宏丽,重檐叠拱,奇巧异乎它构,真一方兰若之甲也」。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寺毁于战火。五年后重建,改名五华寺,山因寺名,称五华山。元人王升作《滇池赋》,有句日「五华钟造化之秀」,将五华山列为元代昆明八景之一,五华山渐成昆明城中一大胜地。

至晚清,该寺因缘而空,虽时空流变,然灵气尚存,为续:古德梵志 、五佛垂慈、千佛悲悯、拔济众生,公元2004年,经昆明市宗教事务局批准设立「千佛堂」。亦为昆明佛学研究会所在地。

和大多名山古刹一样,千佛堂前殿亦尊俸着大肚弥勒佛佛像。在车水马龙的圆通街,慈悲善目,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佛,不经意间就能引起南来北往的行人驻足,让匆匆的心灵得到短暂的休息。于佛前供香一拜,顷刻间,天地皆宽,万物可容。亦应了「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千佛堂一楼为五佛殿,供奉五方佛。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这就是极为有名的「五方佛」的来历。

五方佛代表五种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终都修成了菩提正果,并称五智如来。佛认为:修行人仅仅依靠念诵咒语和观想曼陀罗,仍然不能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需要五佛禅定代表的五种智慧,才能成佛。

二楼七宝殿,供奉药师佛及八大护身佛(菩萨)。八大守护神又叫「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过天干地支、十二因缘、「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萨保佑十二个生肖,故称为「本命佛」,也叫八大守护神!佛教密宗本命佛是千年以来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能使众生逢凶化吉、事业顺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

同时,二楼亦为抄经习茶之所。

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字字珠玑的文字般若,是增长智慧,净化心灵的重要泉源,书法可以怡情养性,抄经可以端正身心。

佛典亦说:「书写经之一行半句,能成就大愿。」

每一天,千佛堂设下静修课堂,摆上文房四宝,烧开清茶些许。与众善友一同抄写经文,亲近如来,摄取福德,受天人供养。

三楼如意殿, 供奉西方三圣,为修行者闻经听法,念佛静修之所。三楼后堂另设「问茶寮」及「听香阁」。听香悟道,禅茶洗心。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四楼千佛殿,供奉阿弥陀佛一千八百四十八尊。为千佛堂重殿之一。巡礼禅境、瞻仰千佛,学习佛法常识,圆满心灵信仰,聆听高僧、大德慈悲开示,佛缘尽在于此。

五楼五智殿,为习禅之处,梵音绕耳,三日不绝。另有小禅房「欢喜地」。阿弥陀佛佛像于五楼座南朝北,看尽人世悲欢,阅尽世事浮沉。等待众生回归心灵净土!

一至五楼梯间,为佛文化走廊,一步一菩提,一层一莲座,愿一切有缘同登觉路。

河北省村庄

千佛堂是河北省东光县连镇东一带几个村庄,包括千佛堂东杨、西杨、郑庄等,起源于旧时该地区几个村庄合建了一座佛堂,据说有一千尊佛像,故现今仍沿袭千佛堂杨,千佛堂郑的叫法来区别其他地区重名的村庄。

郑庄,人口2000左右,占地约4350亩,以棉花种植和养殖业为主,位于东光县东南15公里处

东杨村, 人口 600人左右, 典型华北平原棉田种植村,占地约1500亩。 该村土地有很大一部分面积土质以沙质为主,适宜种植干旱作物如红薯、花生等

斯里兰卡古地名

千佛堂,今称栋德腊角,位于斯里兰卡南端,郑和下西洋时曾路过此地,并有记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