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甫与 赛乃姆》是 维吾尔族民间爱情叙事长诗。在维吾尔人民中家喻户晓,广为流传。长诗的基本情节为国王 阿巴斯之女赛乃姆,与丞相艾山之子艾里甫经他们的父亲 指腹为婚。两人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又同窗攻读,在耳鬓厮磨中产生了爱情。后国王撕约悔婚,艾里甫不顾艰难险阻潜入宫中当园丁。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携赛乃姆私奔出走。
这部叙事长诗在乌孜别克、土库曼、阿塞拜疆、卡拉-卡勒帕克和土耳其等民族中还有若干不同的变体。这些不同的变体,都是从原在中亚广泛流传的故事的基础上衍变而来。
在 《艾里甫和赛乃姆》的诸变体中,情节是从阿巴斯王的 家庭生活开始展开的。在长诗中,阿巴斯王先是被描绘成一个刚愎自用、失却公正的君王,后来终于幡然悔悟,站到正义一方,从而表达了人民要求“公正君王”的理想。“公正君王”的理想是在15、16世纪维吾尔文学中出现的一个传统主题。在长诗《艾里甫和赛乃姆》中,这一理想也得到了集中的表现,表明它同当时的时代密切相关。
《艾里甫和赛乃姆》在民间有多种异本。在这些异本中,以 哈吉·玉素甫于1873、1874年在喀什的抄本较为完整。这部 手抄本以 100页的篇幅抄录了1500行的总共68首诗(歌)。除这个抄本外,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大学和 新疆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图书馆,还收藏有这部长诗的若干种 石印本。所有这些异本的内容、结构和主人公尽管在某些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描写爱情;并试图多方面地深入开掘这一主题。
在维吾尔 民间文学作品中,爱情主题是基本的主题之一。通过对主人公爱情经历的描绘,反映了人民对压迫阶级的仇恨和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长诗《艾里甫和赛乃姆》中,也是通过描绘爱情经历,揭露帝王同人民之间的矛盾。在长诗的情节发展中,以帝王为代表的封建主义及其腐朽、不义的制度为一方,而以其对立面——艾里甫和赛乃姆所代表的要求正义、平等和自由的人民为另一方。艾里甫和赛乃姆从而成为反抗在政治、道德和精神上日益腐朽的封建主义 社会制度、反抗中世纪封建宗法政权给人类造成的各种灾难、反抗封建宗族 封建婚姻制度、为自由和平等而奋战的人道主义的典型的 叛逆者们的代表。
长诗中所描绘的艾里甫和赛乃姆的爱情遭遇,是当时维吾尔人民悲惨命运的典型写照。它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维吾尔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成为富于人民性的优秀 文学遗产。
《艾里甫和赛乃姆》是按维吾尔民间长诗的传统风格,以 韵文、散文交替构成的抒情叙事长诗,它的音乐性极强。维吾尔人民著名的 音乐套曲“ 十二木卡姆”也被应用在《艾里甫和赛乃姆》中。长诗中有近50个双行是用“十二木卡姆”曲调吟唱的。
《艾里甫和赛乃姆》长诗的某些段落被谱以维吾尔人民最喜闻乐见的民族曲调。作品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 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 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有三种抄本,已被改编成话剧、歌剧和电影。1934年在伊犁建立的“ 萨那伊奈底斯”艺术团首次将长诗改编成剧本,并在新疆各地多次演出。1980年由 天山电影制片厂在长诗基础上改编的彩色故事片《艾里甫和赛乃姆》摄制成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更广泛的影响。这首长诗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珍宝。
歌曲:《艾里甫与赛乃姆》
作词: 刀郎
作曲:刀郎
演唱: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