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河乡

陈河乡

车牌代码 川Y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中文名称 陈河乡
电话区号 通江县
面积 112.74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基本情况

陈河乡居川东北油气田构造带的中心地段,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和主产区。辖9个村,1个临时居委会,77个村民小组,共有3422户,总人口13697,其中农业人口12123人。现有耕地面积10116亩,其中田7527亩,地2589亩;海拔440-1570米,森林覆盖率为73.8%,年平均降雨量1288毫米,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80天。属“粮、耳、桑、牧”四元经济结构,以银耳和蚕桑为主;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农作物,年粮食总产量6196吨;油菜575吨。养殖业以养殖猪、牛、羊为主,年出栏生猪25068头,牛650头,羊3000头。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681万元,农民人纯收入1593元。2010年7月24日早上,街道发生水灾,市里领导指挥救灾,目前基本恢复正常秩序。

基础设施

现有5 个村通公路,通车里程33公里,其中四级公路1条、通村公路5条。有塘库80座,容水88万方,其中最大的红岩水库,库容为15万方,有土渠2460米,标准石渠400米,自流灌溉500亩。农户通电率90%、通自来水率30%,通光纤电视率40%,电话普及率每百人0.7部,建有移动基站2个。

社会事业

有中心小学1所、村小8所,在校学生1120人,教师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有卫生院1所,村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病床16张;有广播电视站1所。

有初中中学一所。

这里最出名的就是盛产银耳。还有银耳博物馆一座!

历史人物

张荣森  (1917—1984)四川省通江县陈河乡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师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副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一旅司令部二科科长,一团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纵队三十旅六十六团参谋长,热北独立骑兵支队支队长,热北军分区副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六师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师长,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校长。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滕发玖,1916年11月生,四川通江县陈河乡陈家坝人。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5月在途经茂县时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和团特派员、营政治教导员、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师后勤部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四川省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二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百团大战及白晋线、临汾、晋中、太原战役。1955年被授于中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2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82年升为正师级离休,1985年享受副军级待遇,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秦华礼,一九一三年,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陈河乡,曾用名郑情怀。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一九三五年三月,接连参加了空山坝战役、万源保卫战、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中坝和千佛山等战役后,开始长征。长征时,红军有三所学校:中央党校、红军大学和通信学校。一九三五年九月,调到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一九三六年六月毕业,分配在红四军军部,任无线电台台长。一九四五年五月,任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司令部通信科长。

建国后,为了支持国家建设的需要,转业到地方,分别在四川、云南 和北京等地的邮电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任北京邮电学院党委第二书记。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到一九八三年离休。

离休20多年来,秦老始终继续发挥着一个职业革命家的余热,他有老红军的优良传统和老党员的对党忠诚,经常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给大学新生、中小学生作演讲,讲革命传统、讲革命历史、讲为人处事,以亲身经历给下一代进行思想教育。多年来,他在各种场合演讲无数场,仅从近三年看,他在校本部、仙林校区、吴江校区、社区所作关于“弘扬长征精神”的演讲就达数十场之多。只要秦老应允的演讲,他总是风雨无阻。有一次应邀前往社区某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尽管大雨瓢泼,裤淋潮了、鞋泡湿了,可他仍然按时赶到,迎候的老师和小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一次,他应邀到南京理工大学给全体毕业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尽管天降大雨,他还是坚持前往、准时到达,同学们很受感动。他还自立规矩,每次演讲不要酬金,不接受吃请,只收聘书、红领巾、鲜花。其实,在年轻人眼中,秦老的一言一行都为他们作出了表率。

教育,并不仅仅体现在演讲中。除了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秦老还带头献爱心,扶危助困。从95年起,他资助家乡四川省通江县农村两个贫困学生,直到小学毕业。96年10月,他又捐给四川省通江县涪阳区陈河乡中心小学人民币一万元,和四箱书籍约120余册。从95年起先后为家乡中小学、失学儿童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现在他心里记挂的,依然是老家学校的那群孩子们。“孩子是家乡的明天,教育是发展的根本”,秦华礼同志如是说。

抗震救灾

陈河乡针对近日全国普发严寒降温天气,多地出现冰冻雨雪灾害的实际,未雨绸缪,切实做好七项举措,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做好抗寒防范各项准备工作。

利用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十八大精神和传达各项惠农政策的机会,同时宣传防寒御灾知识,摸清村民尤其是失独老人、留守儿童的过冬准备情况,以便及时扶助救济。

派出植保站和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进驻各村,对村民尤其是留守老人进行帮扶,做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对禽畜养殖户,要求增加青储料存量和栏舍密封性,防止禽畜饿死、冻死。

加强乡道路路面巡查,进一步完善了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加强对弯道、低洼、危崖路段的的安保防护;加强对村社道路的养护,确保老百姓春节期间的出行更加安全和通畅。

协同电力、电信部门检修线路、变压站、基站,确保无倒桩、断线、冻损,保障电力供应和通讯畅通。

进一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全面复核梳理地质灾害隐患点、塘库、崖沟等危险点位的隐患现状、程度、趋势,切实做到掌握到位、宣传到位、劝迁到位。

开展为老红军、老干部、五保户和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截至目前乡党委政府走访慰问各类困难群众49户200多人次,组织爱心捐助2000余元,解决4名留守儿童食宿问题。

着力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做好电、水的保障工作和蔬菜、食品等基础消费品的供应工作,针对场镇人民盼望已久的管网供气工程,乡党委政府正在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大力协调解决之中。

西安市周至县陈河乡

陈河乡 代码:610124210

辖黑虎、孙六、六合、大湖、新兴、中心、陈河、金井、三兴、共兴、三合等11个村委会。

陈河乡7.24特大洪灾

7月23日夜,通江县陈河乡陡降暴雨,24日凌晨山洪暴发,该乡4个村及陈河场镇受灾严重。灾情发生后,巴中市及通江县主要领导以及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前往抢险救灾,目前已安全转移3617人,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场镇居民全部安全转移

24日凌晨5时40分,陈河乡七村村主任给乡党委书记朱逊打来电话:“河里水大得很,赶快组织场上居民撤离!”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24名干部挨家挨户叫醒场镇居民,大家扶老携幼走出家门,不到30分钟,居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若不是乡干部喊我们,我们一家六口恐怕性命难保!”住在上街的任斌心有余悸地说。他听到喊声后,及时叫醒瘫痪在床的父亲,然后同妻子将父母搀扶下楼,背着1岁多的孩子赶紧离开,当他们走出家门时,洪水已经没过膝盖。

开超市的张传清跑下楼后,不顾自家价值40多万元的货物,忙跑去拍打邻居的门,有3户人在她的呼喊下及时逃生。

6时20分左右,洪水携带着树木、杂物涌进街道,地势较低的店铺很快进水,水位快速上涨,一些年代久远的房子瞬间被摧毁,不少店铺的卷帘门被扯碎,各种家具、家电和货物被卷走。洪水还冲断自来水管、电线杆,冲毁公路,导致供水、供电、通讯和交通中断。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邻近陈河乡的涪阳镇一个河边村也受灾严重。母家梁村一座水泥面板桥栏杆被冲垮,一棵直径约80厘米、长10余米的大树横倒在桥面上。这座桥是3个村6000余人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母家梁村党支部书记任家岭迅速组织16名村民,轮番用斧头将大树砍断,再抬离桥面。经过3个多小时努力,堵桥的大树终于被“请”出现场。

24日8时,巴中市和通江县主要领导在赶往受灾现场的同时,紧急调集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人员跑步前往抢险救灾,同时,民政、交通、水务、电力、通信等部门及单位救援力量火速前往。

9时,洪水开始退却,3台挖掘机一刻不停地清理路障,12时左右交通恢复。电力部门在抢修同时,抽调7台发电机临时供电,保证受灾群众安置点及抗洪抢险指挥部供电。通信部门迅速安装5部大灵通电话供使用。

13时,第一批救灾物资运抵陈河乡,场镇460余人均已安置到原粮站仓库,民政干部逐一了解各家受灾情况,并分发救灾物资。

特色产业

陈河乡地处108国道的32公时处,属于深山和浅山的结合部,特色产业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随着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乡党委、政府正确引导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现已建成了六大特色产业优势,主要有木耳、土蜂蜜、毛栗、枣皮、核桃及根雕等,这六大产业的形成使我乡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经济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1)解决我乡孙六、大湖、六合等三个村的照明,从而使群众告别了照明点煤油灯的历史。(2)结合国家通达工程修通了共兴、中心、新兴及三兴村的村级道路。(3)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全乡12个行政村正在建设的三兴村,其他11个村正在联系,争取明年全部解决。(4)共兴村争取国家投资5.4万元,完成了阵地建设。

产业建设

(1)通过与市级对口扶贫单位的联系,争取在我乡的黑虎村建成了200多亩的核桃基地建设。(2)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原有的毛栗和枣皮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毛栗基地200亩,枣皮基地300亩,现仅此两项已初见成效。为打造乡域经济奠定了基础。

项目建设

1、在招商引资中,西安丰源水电站投资520万元,修建宿办楼一栋。

2、三兴村重点村项目建设,国家补助75万元。其他部分群众自筹(在建)。

3、乡综合文化站建设,总投资24万元,国家投资16万元,县级配套8万元。

4、渭兴人畜饮水工程总投资18.5万元,国家投资12.5万元,群众自筹6万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