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长约5毫米,翅展15毫米左右,体淡褐色,前翅暗褐色,有3条白色弯曲横纹,近顶角处有一明显黑斑。为一种淡灰色的小型蛾子。
半球形,黄白色,透明,近孵化时为淡红色。
老熟幼虫体长10~14毫米,淡黄绿色,与枣花颜色相似。胸、腹的背面有成对的似菱形的紫红色线纹(少数幼虫无此特征)。各节稀生长毛。腹足3对。
长约6毫米,头部腹面鲜绿色,背面及腹部黄绿色,近羽化时全体棕褐色。
每年发生1-2代,以蛹在枣树老翘皮下、粗皮裂缝中或树洞内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花梗间或叶柄基部,每头雌虫产卵100粒左右。4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幼虫孵化后即取食为害枣花,稍大后即可吐丝将一族花缀连在一起,并在其中为害,直到花簇变黄枯萎,后又继续取食为害幼果。幼虫不活泼,行动迟缓,部分幼虫受惊后会吐丝下垂。第一代幼虫5月上旬老熟化蛹,6月上中旬结束。1代蛹中有一部分不再羽化而越冬,为1年1代;另一部分蛹在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下旬结束,产生第二代。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出现。二代幼虫多取食枣果,并有转果为害习性,一般1头幼虫可为害4-6个枣果。6月下旬至7月中旬二代幼虫先后老熟化蛹越冬。
于幼虫老熟前,在树干中下部绑缚草环,引诱幼虫化蛹,后集中烧毁。
在幼虫发生期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或2000倍天达虫酰肼)+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 药液,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杀灭虫卵及初孵幼虫。也可喷洒苏云金杆菌0.5亿/毫升菌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