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机器人

古代机器人

中文名 古代机器人
时间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7世纪。
目录导航

机器人分类

中国最早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 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

中国古代机器人中国古代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高祖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剽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

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

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

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历史发展

国内

西周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木鸟木鸟,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国外

希罗气转球希罗气转球公元1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数学家希罗(约公元10~70年)发明了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机械玩具,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如气转球、自动门等。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厂自动机器玩偶,并在大阪的道顿掘演出。

1738年,法国天才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一只机器鸭,它会嘎嘎叫,会游泳和喝水,还会进食和排泄。瓦克逊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加以机械化而进行医学上的分析。在当时的自动玩偶中,最杰出的要数瑞士的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和他的儿子利·路易·道罗斯。

1773年,他们连续推出了自动书写玩偶、自动演奏玩偶等,他们创造的自动玩偶是利用齿轮和发条原理而制成的。它们有的拿着画笔和颜色绘画,有的拿着鹅毛蘸墨水写字,结构巧妙,服装华丽,在欧洲风靡一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玩偶其实是身高1米的巨型玩具。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200年前,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可以按动风琴的琴键而弹奏音乐,还定期演奏供参观者欣赏,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典型代表

木牛流马

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 查考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

木牛流马木牛流马

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对木牛流马的认识始终是凤毛麟角、云山雾罩。 诸葛亮造出木牛流马200年后,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造出了木牛流马。《南齐书·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资料。

但是关于祖冲之造出木牛流马的记载为自动机械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这是关于木牛流马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三国时利用齿轮制作机械已为常见,后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马,应该是一种运用齿轮原理制作的自动机械。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黄沙镇,史料记载这里是诸葛亮当年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据考证,诸葛亮当年在8年北伐中,木牛流马总共用过3次,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250公里的栈道,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

指南车

传说远古时蚩尤与炎帝交战,蚩尤施法降雾,使人不辨方向,打败了炎帝。炎帝向黄帝求援,黄帝便制造出指南车,在雾中也能指示方向,于是就打败了蚩尤。 据记载,东汉时张衡也曾制造过指南车。三国时期,马钧在魏国担任给事时,曾与人就指南车之事是否属实发生争论。魏明帝因此下令,让马钧造指南车。马钧果然造出了一辆指南车,车上有一小木人,不论车子如何前进、后退、转弯,木人的手一直指向南方。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格,曾缴获一部指南车,修复内部机件后,车上的小木人就会自动指向南方。南齐皇帝萧道成命祖

冲之造指南车,祖冲之设计了一套铜制齿轮传动机构,与另一位能人造的指南车比试,结果那人比输了,就只好把自己的车烧掉了。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记里鼓车中国汉末魏晋时期出现了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记里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10里,小木人击鼓1次,当击鼓10次,就击钟1次。宋朝有个叫卢道隆的人,也制造过记里鼓车。他制造的记里鼓车有两个车轮,还有一个由6个齿轮组成的系统。车轮转动时,齿轮系统就随之运动。车轮向前转动 100圈即前行600米,为当时的1里路,这时车上中平轮刚好转1周,轮上有一个凸轮作拨子,拨动车上木人手臂,使木人击鼓1次。车上还有上平轮,中平轮转10周,上平轮转1周。上平轮转1周则拨动木人,击钟1次,使人知道已行路10里。 记里鼓车和现代汽车上的计程器作用一样,它是古代利用齿轮传动来记载距离的自动装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