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作者:(日)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7-1
村上春树 一头控制全日本的超能力羊失踪了,它的宿主、黑社会头子命在旦夕。潦倒的东京青年职员无意中得到羊的照片,不料就此成了黑社会的胁迫对象,携着女友踏上了寻羊冒险之旅。在北海道的雪山绝地,他终于到了照片的拍摄者——不,那只是其阴魂,因为这位绰号“鼠”的朋友,已经与那罪恶之源同归于尽了。
《寻羊冒险记》是村上春树继处女作《且听风吟》 、《1973年的弹珠游戏》后的第三部小说,与上述两部作品构成“我与鼠”系列三部曲。《寻羊冒险记》是第三部,用现实与虚幻交织的奇特之笔,打开了日本的新文学之门。小说极富寓言性与神话色彩,作者认为该小说的创作“顺利到最后,在恰到火候处止笔”。《寻羊冒险记》是村上的第一部够规模的长篇,村上因此获得了野间文艺新人赏。
村上春树(1949—),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 、《奇鸟行状录》 、《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村上春树 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革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上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我当天给警察打电话,问了她父母家的住址和电话号码,然后给她父母家去电话打听葬礼日期。如某人说的那样,凡事只要不怕麻烦,总可以弄清楚的。
……
最早接触的村上春树的小说是《挪威的森林》,后来又读了《且听风吟》,觉得他的文笔除了优美之外,别有一番忧郁的韵味。再往后,又读了《青蛙君救东京》一类的小说,那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已经消失殆尽,但却多了几分现代主义的怪诞滋味。
村上春树 读《寻羊冒险记》是最近的事情了,依稀觉得这本书应该是《且听风吟》的续篇,里面的人物似曾相识,一样的青春,一样的孤寂。只是故事设置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里面有“羊博士”也有“羊男”,甚至主人公还要不顾一切地去寻找一只羊,一切都变得怪诞而不可思议。
村上春树喜欢侦探小说,这部小说名曰“冒险记”,倒是更像侦探小说。结尾处的那场爆炸,总让我想起倪匡《蓝血人》里的情节。然而这又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因为作者最终也没有把那只羊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要是按照破案来讲将的话,这个主人公也太失败了。作者把小说取名为“冒险记”,实在恰当不过。
村上春树为什么要写这本小说呢?那只羊究竟代表得是什么呢?我想,这大约还是和村上的许多小说一样吧,故事只是一个壳,真正要写的还是虚无到残酷的青春,有梦想,有活力,然而现实的生活却总是让人失意。《寻羊冒险记》带我们一路寻回青春的脚印,充满奇思妙想,也布满了失败和忧伤。
村上的小说,比喻句铺天盖地,怪诞的氛围一天天浓得化不开。《寻羊冒险记》是他第一部够规模的小说,也许不是他最优秀的作品,却是认识村上最好的入门读物。
村上春树1,村上春树小说中屡屡出现小人物挑战邪恶势力的孤胆英雄形象,本书主人公是第一个。2,本书问世于20多年前,这次是译者林少华教授的修订本。3,本书原采用流行装帧风格,因多年畅销不衰,这次改为经典风格,封面、装帧精美典雅,10部村上长篇同时推出,具有收藏价值。
第一章 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星期三下午的郊游
第二章 一九七八年七月
1.关于十六步
2.她的消失,照片的消失,长筒裙的消失
第三章 一九七八年九月
村上春树 1.鲸的阴茎,身兼三职的女郎
2.关于耳的开放
3.关于耳的开放(续)
第四章 寻羊冒险记I
1.奇妙来客·序
2.奇妙来客
3.“先生”
4.数羊
5.汽车及其司机(一)
6.何谓线蚯蚓宇宙
第五章 鼠的来信及其下文
1.鼠的第一封信
邮戳日期: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2.鼠的第二封信
邮戳日期:一九七八年五月?日
3.一曲终了
4.她边喝SALTY DoG边讲海涛声
第六章 寻羊冒险记Ⅱ
1.奇人怪事(一)
2.奇人怪事(二)
3.汽车及其司机(二)
4.夏日的结束和秋天的开始
5.五千分之一
6.周日午后的郊游
7.关于被限定的执拗的思考方式
8.沙丁鱼的诞生
第七章 海豚宾馆冒险记
1.在电影院结束移动,入住海豚宾馆
2.羊博士出场
3.羊博士能吃能说
4.再见,海豚宾馆
第八章 寻羊冒险记Ⅲ
1.十二瀑镇的诞生和兴衰
2.十二瀑镇的进一步衰落和羊们
3.十二瀑镇的夜晚
4.不吉祥的拐弯处
5.她离山而去。以及汹涌的饥饿感
6.车库里边发现的,草场正中思考的
7.羊男来了
8.风的特殊通道
9.照在镜子里的,没照在镜子里的
10.时间在流逝
11.在黑暗中居住的人们
12.拧钟发条的鼠
13.绿线和红线,冻僵的海鸥
14.再过不祥角
15.十二点的茶话会
尾声
村上春树年谱
1979年村上春树30岁的时候写了处女作《且听风吟》,转年写了《1973年的弹子球》,1981年动笔写《寻羊冒险记》(以下简称《羊》),是为青春三部曲。三部曲的第一部侧重于文体的创新,即“使用与人不同的语言”,第二部大体为探索性过渡性作品,第三部《羊》则转向情节的经营(Story·Telling),故事性大大增强了,篇幅也长得多,是村上第一部真正够长度的长篇小说。也是最先被译成英文的作品(1989年)。在中国,最先翻译和最受欢迎的是《挪威的森林》,在西方,则是这部《羊》和后来的《海边的卡夫卡》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村上春树 写前两部作品的时候村上还在经营爵士乐酒吧,是深更半夜趴在酒吧台上写的。而在动笔写《羊》之前,村上感到开酒吧和写小说无法兼顾,不可能记完账马上写小说,脑袋不同于冷热水开关,转换不了那么快,时间也怎么都挤不出来。而且他不愿意每天为了生意而同那么多不确定的人打交道,那让他心烦。于是他一咬牙把原本相当红火的酒吧整个卖了,离开东京,搬到千叶县乡下专事写作。当时周围人都劝他最好别轻举妄动,一来买卖顺利,二来当专业作家风险大。但作为他决心在更好的环境中一试身手,“不行再说不行的,不行时重操旧业不迟。我还年轻,在哪里都能混一碗饭吃,这个自信还是有的”。也就是说,这部小说是村上成为专业作家后写的第一部长篇,对于他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冒险”。
写《羊》期间,村上每天的时间安排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因为开酒吧,半夜两三点才能休息,不开酒吧后生活走上了正轨。晚上十点准时睡觉,早上六点起来跑步。酒不去外面喝了,同周围人不再交往了,烟不久也戒了,开始听西方古典音乐了,还在自建住宅的院里栽了茄子和西红柿,过起了中规中矩甚至不无隐居味道的中产阶级生活。《羊》从秋天开始写起,翌年初春脱稿,写了四个月。天天写,从早到晚写个不停。除了偶尔去一次东京,几乎整天闷在家里不动。家务也不做,和夫人阳子也不说话,彻底进入创作状态。“写长篇小说实在是很微妙的作业,往往需要削骨般孤独的精神集中力。一点点小事都足以毁掉力量的平衡。”
作为三部曲之一,《羊》当然同《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有相通之处:背景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主人公都是“我”,“鼠”和杰氏酒吧的中国人杰也再度出场。但写作风格相当不同,人物的性格、生活态度和行动模式也有所改变,由消极趋于积极,其孤独开始带有战斗姿态,带有使命意识。村上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门谈及风格的变化:
……
有的曲线以超越任何想像的奔放将画面一气切开,有的曲线以不无神秘的细腻勾勒出片片精微的阴翳,有的曲线则如古代壁画描绘出无数传说。而耳垂的圆滑胜过所有的曲线,其厚墩墩的肌肤凌驾着所有的生命。/她美丽得恍若梦幻。那是一种此前见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美丽。一切如宇宙一般膨胀开来,同时又全部凝缩在厚实的冰河里。一切被夸张得近乎傲慢,同时又全部被削落殆尽。它超越我所知道的所有观念。她和她的耳朵浑融一体,如一缕古老的光照滑泻在时光的斜坡。这就是村上的文体,再补充什么都是饶舌的了。是为序。
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九日灯下于窥海斋
时青岛垂柳初绿梅花飘香
星期三下午的郊游
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
村上春树某月某日革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
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上登载的一首短诗。 “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
“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
她当然也有家。
我当天给警察打电话,问了她父母家的住址和电话号码,然后给她父母家去电话打听葬礼日期。如某人说的那样,凡事只要不怕麻烦,总可以弄清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