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网络

沟通网络

目录导航

定义

沟通网络(communication network)是根据人际沟通中信息传递方向而形成的路线形态。[2]

沟通网络是由各种沟通管道所组成的结构形式。[3]

科学研究

H.J.里维特(1951)研究了 5人群体的几种典型的沟通网络,分别表示为环型、链型、Y型和轮型,各型的集中化程度不同,信息交流的自由度也不一样。在环形网络中,全体成员是平等的,每个人只能与两个邻居交流,这种结构的集中化程度最低,自由度最高。

在链型网络中,处于两端位置的人只能与一个邻居交流,最为不利;另外3个成员从可以交流的人数上看是平等的,但中间的人更有利。链型结构的集中化程度也较低。在Y型网络中,处于末端的3个人各有一个交流者,另外 2人中,一个能与2人交流,一个能与3人交流。

Y型结构的集中化程度较高。在轮形网络中,处于中间地位的人能与其他成员自由交流,其他成员只能与他交流,这种结构的集中化程度最高,交流的自由度最小。

实验表明,沟通网络的类型能影响群体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群体士气。里维特发现,沟通网络的集中化程度越低,成员间交流的自由度越高,则群体成员的满意度越高。那些能够与每个成员都自由交流的人最满意。相反,处于沟通渠道末端的人只能与一个人交流,满意度最低。

由于群体的整体士气依赖于所有成员的满意,而不只取决于某个核心人物是否高兴,所以环型结构群体的整体满意度最高,因为这种结构中每个成员的沟通机会均等。

沟通网络也能影响群体工作效率。大多数研究表明,集中化结构(如轮型结构)对解决简单的问题更有效,而非集中化结构(如圆型结构)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更有效。因为非集中化结构中大家的满意度高,工作热情高。因此,人们认为任务和沟通网络的合理匹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沟通网络与领导选择有关系。一些研究表明,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量是选择群体领导的重要因素。一个群体成员讲话多、活动水平高,对群体的影响就较大。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讨论会一类的短时群体中,信息交流量大、讲话多的人往往可能被选为领导人。

里维特所进行的研究显示了群体结构与领导选择的关系。处于控制信息交流位置的人很容易成为领导。当然,这些研究采用的是暂时性的群体和极端化的环境,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长期群体或者当群体成员为专家的时候,信息交流的质比量更重要。

类型特点

链式沟通

①是一个平行网络,其中两端的人只能与各自内侧一个成员联系,中间的人可分别与两个人沟通。

②信息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

③信息经层层传递、筛选、容易失真,可用来表示组织中主管人员与下级部属之间存在若干中间管理者。

轮式沟通

①属控制型网络,只有一个成员是各种信息的汇集、传递者。

②集中化程度高,解决问题速度快。

③沟通渠道少。

④组织成员满意度低,士气低落。

⑤大致相当于一个主管领导直接管理几个部门的权威控制系统。

⑥轮式网络是加强组织控制、效率高、速度快的一种有效的沟通形式。如果组织接受攻关任务,要求进行严密控制,则可采取这种网络。

Y式沟通

①是一个纵向沟通网络,实际上是“链式”、“轮式”相结合。

②只有一个成员处于沟通中心,成为网络中拥有信息且具有权威和满足感的人。

③可为主管人员分担工作,协助筛选信息和提供决策依据。

④增加了中间环节,易导致信息失真。

⑤影响组织成员的士气主管、秘书和下属构成的倒“Y”式,秘书是沟通中心 。

环式沟通

①属封闭式控制结构,相当于链式两头相联结。

②每个人都可以同时与两侧人沟通信息,地位平等。

③集中化程度低。

④组织成员满意度高,适于创造高昂的士气。

⑤信息速度和准确度难以保证。

全通道式沟通

①开放式的网络系统。

②沟通渠道多。

③平均满意度高且差异小,士气高昂,合作气氛浓。

④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增强组织合作精神,提高士气有很大的作用。

⑤容易造成混乱,且又费时,影响工作效率 。

研究意义

对于沟通网络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群体而进行的,并且大多是在实验室里做的。实验室的研究虽然存在着一个生态学效度的问题,但就沟通网络来说,这些研究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相当价值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