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里战斗

地点 朝鲜杨平郡砥平里
参战方 联合国军、中国志愿军
名称 砥平里战斗
时间 1951年2月13日~15日
目录导航

战斗介绍

砥平里守军为美军第2师第23团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中队等,共6000余人,构筑有较坚固的防御工事。1951年2月13日晨横城反击作战胜利结束后,志愿军首长判断砥平里地区之敌已南逃一部,估计防守兵力不足4个营,决定扩大战果,攻歼砥平里之敌。13日夜,第39、第40、第42军6个团发起进攻,由于对敌情判断有误,各部队仓促投入战斗,协同较差,当夜仅歼敌一部而未能解决战斗。14日,西线美军骑兵第1师、英军第27旅、南朝鲜军第6师开始增援砥平里,并出动大量飞机对砥平里外围的志愿军阵地进行猛烈轰炸和扫射。是日晚,志愿军以6个团再次进行攻击,虽然将敌压缩在不足2平方千米的狭小地区,予美军第23团等部重大杀伤,但仍未能解决战斗。15日,美骑兵第1师一部在30辆坦克、10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进至砥平里西南的曲水里,与志愿军阻击部队第116、第126师各一部展开激战。美军步兵虽被击溃,但大部分坦克突入砥平里与守军会合。同时,由骊州方向出援的南朝鲜军第6师和英第27旅先头部队亦抵近砥平里。鉴于敌援兵已到,歼敌时机已失,志愿军首长决定停止对砥平里的进攻。16日拂晓前,部队撤出战斗。此战,由于战前未经详细侦察,对敌情判断失误,且用野战方法仓促攻击固守据点之敌,以致未达成战斗目的。

背景

砥平里,位于横城以西、杨平以东、南汉江以北。美第2师第23团、法国营、1个105毫米榴弹炮兵营、1个坦克中队、1个155毫米榴弹炮兵连、1个高射炮连,共6000余人,有榴弹炮24门、坦克21辆和迫击炮5l门,自1951年2月3日占领该地区后,以村庄为中心,已构筑环形防御地,并有设防要点。兵力部署除团部保留1个连、各营保留1个排为预备队外,其余全部兵力均部署在第一线,且以坦克配置在第一线的外围。[1]

过程

2月14日,邓华调整了部署,以第119师全部、第126师1个团和第115师2个团共6个团,于当晚继续攻击砥平里;第39军第116师留1个团在注岩里打扫战场,阻击骊州援敌,主力向西攻占曲水里、切断砥平里之敌向梨浦的退路,堵歼逃敌;第42军第126师移至曲水里地区,控制有利阵地,坚决打击援敌。当晚,对砥平里再次发起攻击,第119师从北面,曾一度攻占凤尾山,第115师在南面至15日2时许攻进砥平里街内。由于砥平里美第23团等火力猛烈,并且地形太狭窄,志愿军兵力展不开,当夜虽予美第23团等部以重大杀伤,但仍未能解决战斗。砥平里战斗照片砥平里战斗照片

15日,美骑兵第1师第5团增援部队进至曲水里。在坦克30余辆、飞机百余架次掩护下,向志愿军第116师和第126师阻援部队攻击,志愿军将其步兵击溃,歼敌100余人,但其坦克20余辆于黄昏突入砥平里与美第23团会合。由骊州方向出援的南朝鲜第6师和英第27旅的先头部队也抵近砥平里。这时,美骑兵第1师、英第27旅、南朝鲜第6师主力,在骊州、长湖院里已部署了纵深防御,东线美第10军也在原州、武陵里一线形成了新的防御。志愿军向原州西南发展进攻的各部在原州以北地区与敌形成对峙,金雄集团仍向平昌、旌善发展中。

15日,邓华一面调整部署,准备于16日晚再攻砥平里,一面于当日13时致电彭德怀、朴一禹等,请示:“从整个情况来说,今晚继续攻砥平里原为有利,但准备来不及,又会形成仓促作战,故于今明两日进行准备,调整兵力、火力,决心明晚攻歼该敌,估计准备后再攻是可能将该敌歼灭的,但如明晚万一再打不下,攻势可能形成胶着,对我不利(因敌形成据点防御,我炮火又少)。如果打,则决心以三至四天时间,顶住敌人增援,彻底歼灭之。否则,将主力撤至横城以北,求得再从运动中歼敌如何?请示”。

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及时分析了当时的战场形势,认为:如继续组织力量攻击砥平里之敌,即使能够攻克,就整个态势来说,再各个击破敌人,造成战役的有利形势,已慢了一步;除非我在攻克砥平里的同时,能够击溃并歼灭相当数量的援敌,我军主力能适时进至长湖院里以南地区,才能迫使敌人全线退却,但依现有敌我力量对比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小。因此,彭德怀于15日17时30分决定停止对砥平里之敌的进攻。[1]

结果

2月16日拂晓前,志愿军进攻部队撤出战斗,前出至原州附近之各军也同时向北转移,向龙头里(砥平里北)至横城一线及北至洪川东西一线以南地区集结。至此,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西线汉江南岸的第38军和第50军的部队,于2月16日和18日,也先后全部撤至汉江北岸。

人民军金雄集团于2月19日占领平昌,逼近旌善,将南朝鲜第5、第7师压缩至堤川、宁越以北地区,威胁了敌人的侧背,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作战,获得了联司的通报表扬。2月20日以舌,该集团各部也按联司统一部署,开始逐步向北转移。[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