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路北端。是一幢仿欧洲流行古典建筑风格的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建筑工程分两期,首期工程建三层,民国四年(1915年)奠基,民国八年(1919年)竣工。大楼门顶部石匾书有“广东财政厅 中华民国八年六月吉日”字样;第二期工程建四、五层及穹窿顶。
大楼坐北向南,高28.57米、面阔37.14米,平面呈凹形。原一、三层为钢筋混凝土楼板,二、四、五层木楼板。首层作基座处理,开平缓的旋拱,沿花岗岩石阶梯而上进入第二层,正面大门以仿罗马柱式巨柱、倚柱和方柱贯通到三楼檐部,半圆形罗马柱围成柱廊,三楼起发拱券廊;四楼起双柱承托檐部。二楼内正中一螺旋形梯,楼顶女儿墙变化多样的线脚与大楼顶部檐沿线相协调,浑然一 体。是早期兴建具有欧美古典建筑风格的近代建筑。
1978年进行加固维修,保存外观,把二、四、五层原木楼板改为混凝土楼面,拆除了原前廊的隔墙和东西廊的隔墙,外墙的窗换成铝合金钢窗,拆除了外墙正中门顶的山花,外墙改抹水刷石米。
财政厅大楼前身为明清两代的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即藩司衙门),乃朝廷派驻广东省的最高行政机构。明初设置时 , 布政使(俗称“藩台”“藩司”),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来在布政使之上设督抚一职。清代则正式定为督抚属官,机构仍旧。司衙内设经历司、照磨所、理问所、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等机构。所以布政使实际掌握全省行政事务、财赋出纳、兴办水利、征调赋役、督促生产;向所辖府、州、县宣布国家政令;向督抚汇报重要政务;每10年将全省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报于户部的职责。民国后在此筹建“广东省财政厅”。
孙中山于民国十年(1921年)4月13日曾在财政厅大楼与国会议员举行茶话会。4月24日孙中山在财政厅欢迎援闽粤军回粤。5月5日,他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又在财政厅阳台检阅庆祝游行的群众队伍。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12日,孙中山在财政厅举行新闻记者会,揭露陈炯明反对北伐的阴谋。
1993年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简介 广东省,简称粤,旧称Kwangtung,现汉语拼音GuǎngDōng,英文名Guangdong Provinc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广东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省份,拥有全国全部56个民族。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经济教育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
广东位于岭南,中国大陆的最南部。东邻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交界,东南和南部隔海与台湾、海南两岛相望。陆域东起饶平县大埕镇的闽粤省界,西至廉江市高桥镇的粤桂省界,南自雷州半岛徐闻县的最南端,北达乐昌县上旗头村的最北省界;介于北纬20°12ˊ-25°31ˊ、东经109°45ˊ-117°20ˊ之间;东西相距约800公里,南北距离约655公里,接邻省区有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澳门、香港。地处中国南部,北依南岭山脉、东北为武夷山脉,南临南海,海岸线3368公里(不含岛屿海岸线),仅次于福建(3752km),居全国第二。
地貌
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东北部和西部都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和丘陵约占62%,台地和平原约占38%。主要山脉有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滑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多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并与海岸线平行。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有640条,分属珠江和沿海诸河水系,主要为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
气候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774毫米。
先秦至秦汉
在秦朝以前,广东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地,并不为化外之地。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成为广东地区的中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郡,广东属南海郡。汉初赵佗据岭南三郡称南越国,建都番禺,即今广州。广东成为南越国政权的中心地带。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复置南海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被收入交州。交州刺史治为广信(今封开县),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后将广信以东划为广东,广东得名由此而来。
三国至隋唐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广东地区,置为广州。晋及南北朝因之。隋文帝在位时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因避太子杨广之讳而改为番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南海郡,属番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广州,初为总管府,后改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罢岭南道采访使,改设岭南节度使,仅辖今广东地区。咸通三年(862年)岭南分东、西二道,今广东属岭南东道。
五代及宋元
唐末诸藩崛起,南汉国在岭南立国,废岭南道。而广东成为南汉政权的中心地区,直辖于南汉朝廷。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平南汉废其建制,复置岭南道。宋至道三年(997年)设广南东路,为今日广东省名之出处。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江西行中书省,并设立了广东道宣慰使。
明清到近代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广东行省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通称广东省。清为广东省,受两广总督管辖。1911年11月9日,广东省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成为中华民国辖地。1916年7月6日改为文人政府。其后多次成为孙中山先生反北洋政府运动的大本营。1926年11月10日省政府改称省国民政府。陈济棠主政期间(1929年-1936年),广东经济、文化、交通和城市建设有显著发展。 1938年10月21日至1945年8月15日,部份地区(包括广州、佛山、中山、江门、东莞、宝安、惠州等地)沦入日军手中。1950年6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珠海万山群岛,全省解放。
广东解放后,省政府初年沿用国民政府的制度,但改省国民政府为省人民政府。1968年2月21日,改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复为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广东行政区域有所调整,包括将怀集由广西划入广东,将钦州、防城港、北海由广东划入广西(1965年6月),将海南独立建省(1988年)等。
1949年后主要领导人
省委书记: 叶剑英 陶铸 赵紫阳 刘兴元 丁盛 韦国清 习仲勋 任仲夷 林若 谢非 李长春 张德江 汪洋
省长: 叶剑英 陶铸 陈郁 黄永胜 刘兴元 丁盛 赵紫阳 韦国清 习仲勋 刘田夫 梁灵光 叶选平 朱森林 卢瑞华 黄华华
截止2008年11月,广东省内辖19个地级市2个副省级市(广州、深圳),23个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
广州市:越秀区 荔湾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萝岗区 增城市 从化市
深圳市: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 盐田区 光明新区
珠海市:香洲区 斗门区 金湾区 高新区
汕头市: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潮阳区 潮南区 澄海区 南澳县
韶关市:浈江区 武江区 曲江区 乐昌市 南雄市 始兴县 仁化县 翁源县 新丰县 乳源瑶族自治县
佛山市:禅城区 南海区 顺德区 三水区 高明区
江门市:江海区 蓬江区 新会区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
湛江市: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 廉江市 雷州市 吴川市 遂溪县 徐闻县
茂名市:茂南区 茂港区 高州市 化州市 信宜市 电白县
肇庆市:端州区 鼎湖区 高要市 四会市 广宁县 怀集县 封开县 德庆县
惠州市:惠城区 惠阳区 博罗县 惠东县 龙门县
梅州市:梅江区 兴宁市 梅县 大埔县 丰顺县 五华县 平远县 蕉岭县
汕尾市:城 区 陆丰市 海丰县 陆河县
河源市:源城区 紫金县 龙川县 连平县 和平县 东源县
阳江市:江城区 阳春市 阳西县 阳东县
清远市:清城区 英德市 连州市 佛冈县 阳山县 清新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 飞来峡管理区
东莞市:莞城区 东城区 南城区 万江区 虎门镇 长安镇 茶山镇 厚街镇 沙田镇 道滘镇 中堂镇 望牛墩镇 大朗镇 黄江镇 麻涌镇 高埗镇 石碣镇 石龙镇 企石镇 石排镇 常平镇 洪梅镇 凤岗镇 谢岗镇 横沥镇 寮步镇 桥头镇 东坑镇 清溪镇 塘厦镇 大岭山镇 樟木头镇
中山市:石岐区 东区 西区 南区 五桂山区 小榄镇 古镇镇 横栏镇 东升镇 港口镇 沙溪镇 大涌镇 黄圃镇 南头镇 东凤镇 阜沙镇 三角镇 民众镇 南朗镇 三乡镇 坦洲镇 板芙镇 神湾镇
潮州市:湘桥区 潮安县 饶平县
揭阳市:榕城区 普宁市 惠来县 揭东县 揭西县
云浮市:云城区 罗定市 新兴县 郁南县 云安县
广东省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其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1100万公顷。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己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全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2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此外,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很高。被列入国家1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2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
民族
随着人口不断的南迁,广东已聚全了56个民族,人口以汉族人占绝大多数,世居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苗族、黎族、畲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0.7%,以壮、瑶、畲、回、满等为主。汉族人口有810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27万人。
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族人里的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们占了广东汉族人的大多数。三大民系的形成,是与三大民系先民入粤时间有先后、使用方言迥异、习俗各有特色分不开的。历史上广府与客家曾发生“土客械斗”,而今天民系间已大体能和睦相处,但相互间还存在着一些微妙关系,并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宗教
广东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的省份。至2007年底,全省宗教徒约160万人,其中佛教徒68.1万人,道教徒19.8万人,穆斯林10.5万人,天主教徒23.7万人,基督教徒36.9万人;全省有宗教活动场所2651处,有宗教教职人员8576人,其中,佛教僧尼6668人,道教道士、道姑750人,伊斯兰教阿訇17人,天主教主教、神甫、修女约194人,基督教牧师、长老、教师、传道947人。
2008年末常住人口95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2万人,出生率11.8‰;死亡人口43万人,死亡率4.55‰;自然增长人口69万人,自然增长率7.25‰。年末常住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占51.2%,女性占48.8%;0-14岁人口占19.7%,15-64岁人口占72.4%,65岁及以上人口占7.9%;城镇人口占63.4%,乡村人口占36.6%。
广东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人数近3000万人,其中华侨华人约2000万人,港澳同胞约600万人,台湾同胞约400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本地的汉语包括粤语、客家话、潮州话、台山话、河源客家话、惠州话、雷州话、韶州土语等,其中除土语外,其余分别属汉语七大方言中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这三大方言的母语使用者约占广东本地人的45%、30%、25% 。特别的是广东的广州话和梅县话分别是汉语粤方言和汉语客家方言的代表音,可见广东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占据重要地位。
惠州(博罗)蛇话简介:当地人也称本地话,主要为河源(除紫金)、博罗、宝安、东莞(东南部)等东江流域地区部分乡镇使用。在方言学中,叫做客家方言粤中片。语音基层保留畲族人民使用的山哈话音成分多,接近客家话;词汇中又有大量粤方言成分。河源地区讲客家话的,多认同客家。惠州话,主要分布在惠城区,惠州话在方言学中叫做客家方言惠州片。惠州话与蛇话事实上是客家方言系的两种不同的变异腔调。蛇话一词,来源比较复杂,客家人多用于指口音接近粤语的语言,广府人则用此词指听不懂的山民语言。因此有人认为惠州话与河源客家话都属于蛇话(的分支),籍此定性蛇话概念。关于惠州话与蛇话的归属:一派认为惠州话与蛇话应属粤语分支,称之为惠河片粤语;另一派认为惠州话与蛇话是同属,合名之曰东江话(东江蛇话),但既不支持属客系又不支持属粤系,主张东江话独立为系。
此外,来广东的外省籍人士一般都是以普通话沟通。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三大块。潮汕善堂是中国民间慈善的典范;广东粤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誉满全国,放眼现实便可知,潮粤菜为现今中国最大的菜系!而广东的粤剧、潮剧则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雅韵飘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犷豪迈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
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2年,广东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60.41亿元(不含基建部分),占全国文化产业总产出的13.58%,居全国首位。8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一批投资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在全国引人瞩目。全省现有文化事业机构2,427个(不含电影事业,下同),文化队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艺术创作演出、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电影发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场等骨干网络;形成以国家办文化为主导、社会办文化为基础的广东文化新格局。
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均为全响国一流乐团之列,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为国际知名舞团。已建或在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等;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跃居全国先列,在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中,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全国乃至亚洲首个水下考古基地设在广东。1997、2000、2001年均有项目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音像城2002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占全国批发量的70%。连续五年对外文化交流进出文化团体的总批次和总人数均为全国之首。但人均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依靠低。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系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初步核算,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356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0.2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8402.64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3.59亿元,增长9.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0%,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1.8%,金融保险业增长11.0%,房地产业下降4.8%,其他服务业增长13.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1%。民营经济增加值15133.33亿元,增长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7588元,增长8.7%。
全年粮食产量1243.44万吨,下降3.2%;糖蔗产量1079.30万吨,下降1.6%;油料产量81.54万吨,增长4.9%;蔬菜产量2431.43万吨,增长3.4%;水果产量983.49万吨,增长3.5%;茶叶产量4.84万吨,下降1.1%。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725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527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7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全年进出口总额6832.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4040.97亿美元,增长9.4%;进口2791.64亿美元,增长5.4%。出口大于进口1249.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4.9亿美元。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91.67亿美元,增长11.9%;其中,制造业占59.4%,房地产业占1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4%,批发和零售业占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3.7%。
全年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8795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7808万吨,增长3.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038.93万标准箱,增长6.3%。
全年口岸入境旅游人数10323.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04%。其中,外国人615.95万人次,下降8.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9707.52万人次,增长0.6%。在入境旅游人数中,过夜旅游者2516.17万人次,增长8.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1.75亿美元,增长5.4%。国内游客达30945万人次,增长2.6%,其中过夜旅游者13361.65万人次,增长9.4%;国内旅游收入2003.61亿元,增长11.9%。
年末全省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6119.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835.86亿元,增长12.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99.77元,比上年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86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
年末常住人口95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2万人,出生率11.8‰;死亡人口43万人,死亡率4.55‰;自然增长人口69万人,自然增长率7.25‰。年末常住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占51.2%,女性占48.8%;0-14岁人口占19.7%,15-64岁人口占72.4%,65岁及以上人口占7.9%;城镇人口占63.4%,乡村人口占36.6%。
广东省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14.5%,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提高到1/8,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香港,新加坡后又超越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