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为古蜀国都邑。前七世纪左右,由蜀王开明氏称帝后所建,与广都、成都同为蜀中名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
慎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秦灭蜀后,于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新都县(成都市新都区军屯乡),归蜀郡管辖。
高帝六年(前201年),分割巴、蜀地,设置广汉郡,新都县划归广汉郡。
初始元年至更始元年(8年~23年),王莽新朝时期,改广汉郡为就都,新都属就都。
更始三年(25年),公孙述据蜀,改广汉郡为子同郡,新都属子同郡。公孙述败亡,东汉恢复西汉旧制,新都属广汉郡。
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之地置梁州于汉中,分广汉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属梁州,统领雒县(今广汉市)、什邡、绵竹、新都四县,郡治在雒。
咸宁三年(277年),晋武帝封皇子司马该为新都王,改新都郡为新都国。太康六年(285年),司马该死后无子继承,废除新都国,复为新都郡。同年废郡,新都以县仍属广汉郡。
晋安帝时期(397年~418年),设始康郡寄治成都,领始康、新城、谈、晋丰4个侨县(有建制无领地)。502年,废除无领地的侨县、侨郡,始康郡治遂由成都迁入新都,废其原领侨县,划入新都县。始康郡隶属益州,治所在今新都城南,新都县治所在今军屯镇升平村。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伐南朝梁国,平蜀地,废始康郡,将新都改属益州的蜀郡。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都县名为兴乐县,始将县治所从军屯迁至今新都镇。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对州县大加省并,撤销兴乐县并入成都县,隶属蜀郡。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恢复兴乐县,随即复名新都县,隶属益州。
唐末、五代、宋、元、明、清,新都隶属多有更迭,新都名称未变,相沿至民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政权统一川政,设四川省政府,将四川省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新都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川省划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行政公署,新都县隶属川西行署温江专员公署。
1952年4月,撤销成都县,划三河乡入新都县。
1954年,划华阳县同兴、仁和两乡入新都县。
1960年2月,撤销新都县,并入新繁县。
1962年10月,恢复新都县。
1965年7月,撤销新繁县,并入新都县。
1983年3月,温江地区行署并入成都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新都县归成都市管辖。
199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
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以原新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新都区的行政区域。
2018年1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新都工业区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名称为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985年,新都县下辖3个镇、22个乡。即新都镇、新繁镇、石板滩镇;桂湖乡、桂林乡、天元乡、三河乡、大丰乡、龙桥乡、斑竹园乡、竹友乡、龙安乡、高宁乡、利济乡、清流乡、清白乡、新农乡、新民乡、河屯乡、军屯乡、马家乡、柏水乡、龙虎乡、泰兴乡、木兰乡。
新都区行政区划图(1)1988年,新都镇与桂湖乡合并,更名桂湖镇。1990年,桂湖镇复名新都镇,仍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同年,撤销大丰乡,建大丰镇,新都县辖4个镇、20个乡。
1992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天元乡、桂林乡并入新都镇;撤销清白乡、新农乡并入新繁镇;撤销柏水乡并入斑竹园乡,设斑竹园镇;撤销河屯乡并入新民乡,设新民镇;撤销高宁乡并入利济乡,设利济镇;撤销清流乡、龙虎乡、泰兴乡、马家乡、三河乡,分别设镇;保留大丰镇、石板滩镇和龙桥、龙安、木兰、竹友、军屯5个乡。新都县辖12个镇、5个乡。
1994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龙桥乡,设立龙桥镇。2001年,撤销木兰乡、军屯乡、竹友乡、龙安乡,分别设镇,所辖行政区域不变。
2003年,新都镇、新繁镇、大丰镇、三河镇分别设街道办事处,与镇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所辖区域与镇相同。
2004年11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龙虎镇并入新都镇;撤销利济镇,将其所辖的同义、同福、水梨、迎祥、双利、界牌、永明、柳泉、顺河、元通等10个村所属区域划归清流镇;撤销龙安镇,将龙安镇及利济镇所辖的公义、锦水、曲水、通联、石云、广济、新庞、宁河等8个村所属区域划归新繁镇;撤销竹友镇并入斑竹园镇。将大丰镇、三河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新都街道办事处、新繁街道办事处分别与新组建的新都镇、新繁镇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所辖行政区域分别与新组建的镇相同。
到2005年末,新都区辖11个镇、2个街道。分别是:新都镇(新都街道)、新繁镇(新繁街道)、大丰街道、三河街道、龙桥镇、斑竹园镇、新民镇、马家镇、军屯镇、泰兴镇、木兰镇、石板滩镇、清流镇。
2005年,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及合江社区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所辖人口16612人、面积15.6平方千米。
2013年10月16日撤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设立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办事处,辖原新都镇所属行政区域,新都街道办事处驻紫瑞街9号。
2019年12月2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同意新都区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成府函〔2019〕125号)
1. 设立桂湖街道,以新都街道毗河社区、锦水苑社区、团结社区、汉城社区、瓦店社区、金都街社区、施营社区、新兴社区、湖滨路社区、桂东路社区、桂湖西路社区、南街社区、东街社区、西街社区、北街社区、西北社区、新军街社区、紫瑞街社区、新中社区、东环路社区、状元街社区、宝光社区、新东社区、天元村、毗桥村、燕塘村、慈义村、五桂村、新桥村、山王村、高架村、五里村、城守村、甘露村、督桥河村、慈板村、茶店子村、天官村、封赐村所属行政区域为桂湖街道行政区域,桂湖街道办事处驻紫瑞街9号。
2. 撤销泰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都街道管辖。调整后,新都街道辖原泰兴镇和沱江社区、马超社区、肖林社区、静安社区、板桥社区、西南石油大学社区、正因社区、正兴社区、龙虎场社区、君跃社区、五四社区、庆元村、朱王村、龙虎村、桥楼村、礼拜村、永兴村、褚家村、寂光村、桂溪村、白店村、同仁村、红星村、高桥村、店南村、泗义村、桂林村、黄河村、崇义村、福元村、万和村,新都街道办事处驻育英路838号。
3. 撤销龙桥镇、新繁镇,设立新繁街道,以原龙桥镇和原新繁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新繁街道的行政区域,新繁街道办事处驻繁清路413号。
4. 撤销木兰镇、石板滩镇,设立石板滩街道,以原木兰镇和原石板滩镇所属行政区域为石板滩街道的行政区域,石板滩街道办事处驻东风西街66号。
5. 撤销马家镇、斑竹园镇,设立斑竹园街道,以原马家镇和原斑竹园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斑竹园街道的行政区域,斑竹园街道办事处驻复兴街66号。
6. 撤销新民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军屯镇管辖,军屯镇人民政府驻金府路88号。
截至2021年,新都区下辖7个街道、2个镇。[10]
7个街道:大丰街道、三河街道、新都街道、新繁街道、石板滩街道、斑竹园街道、桂湖街道。
2个镇:清流镇、军屯镇。
新都区新都区地处东经103°54′02″~104°16′54″,北纬30°40′40″~30°57′58″。东南与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成华区、金牛区接壤,西连郫都区、北邻彭州市、广汉市,距成都市中心16千米,总面积497平方千米。[11]
新都区境内土壤主要是岷江、沱江支流清白江、毗河及蒙阳河水系的冲洪积物堆积而成的河漫滩和一、二级台地。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比降为0.2~0.3%,海拔475~470米,相对高差不小于5米。占新都区幅员面积的79.82%。农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4.14%。
新都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温湿同季,水热同步,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炎热暴雨多;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季干燥多云雾。
新都区境内气温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累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最高气温16.7℃,年平均最低气温15.4℃,高低差为1.3℃。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2006年8月21日),最低为-5.4℃(1975年12月15日),极值相差42.5℃。大多数年份最高气温在33~35℃,最低在-3℃左右。累年平均无霜期279天。
新都区(3)新都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其间成都平原是在成都拗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地貌格局,其延展方向受华夏系龙门山断裂带与新华夏系龙泉山断裂带的控制。它在古老构造的基础上,表现为间歇性的差异抬升和下降,构成平坝与台地,其上第四系堆积深厚。全区地貌形态,主体为平坝,部分为台地。平坝即成都平原中央凹陷地带部分,台地即成都平原东部边缘构造地带部分。区境地形狭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以坡降2~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宁公毅村海拔572米,新繁外西街海拔536米,桂湖通站路海拔494米,石板滩西江河边海拔476米。全区最高点在三河乡回龙寺,海拔592米。最底点在太兴乡先丰村东部,海拔472米,高低差120米。丘陵略凸起,相对比高20~50米,星马鞍状,坡级长,谷宽坦。根据它的成因,可归为侵蚀堆积地形类。
新都区境内河流,北有清白江,属都江堰蒲阳河水系;南有毗河,属都江堰柏条河水系;中有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锦水河分干渠,以取代原“宽、浅、弯”的天然河道蟆水河、锦水河,此两河大部还耕,个别地段留作区间行洪道,老锦水河下段保留作为泄洪道;东有西江河,自南向东北流,为龙泉山脉行洪河道。
新都区稗子草、三棱草、慈姑草、水案板、四瓣草、剪刀草、水芋荷、鸭舌草、浮萍、牛毛毡、藻草、青苔、鸭儿芹、水牛草、看麦娘、锯锯藤、麦麦草、蛮油菜、苦猪草、鹅儿肠、面根藤、棉花草、灰灰莱。村旁、宅旁、路旁、香樟、楠木等植物资源。
新都区有鹊、乌鸦、麻雀、山鹧子、燕子、点水雀、黄莺、乌鹂、白燕、四喜、杜鹃、布谷、戴胜、鹌鹑、啄木鸟、八哥、狐胫雀、黄偷雀、蜡嘴雀、叫叫、米鹦哥、猪屎雀、土画眉、花脸雀、白头翁、青头姑、斑鸠、水斑鸠、马伯劳、黄胆雀、翡翠、鹭鸶、水鸡、野鸭、秧鸡、董鸡、黄鸡婆、白脸鸡、半头红、哇子、猫头鹰、桐花凤、雁、青庄、鹰、鹞。以上为鸟类。鲤鱼、鲫鱼、鲢鱼、沙鲳子、白甲鱼、黄辣丁、墨线子、黄鲢鱼、青波鱼等动物资源。
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15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增长0.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9.5%,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8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4.9%。[5]
职务 | 姓名 |
---|---|
区长 | 魏柯[9] |
副区长 | 吴昊、雷向东、马宗祥、杨金华、贺凯丰、胡蓝[12]、王智 |
职务 | 姓名 |
---|---|
区长 | 魏柯[9] |
副区长 | 吴昊、雷向东、马宗祥、杨金华、贺凯丰、胡蓝[12]、王智 |
职务 | 姓名 |
---|---|
区委书记 | 王忠诚[8] |
区委副书记 | 魏柯[13] |
职务 | 姓名 |
---|---|
区委书记 | 王忠诚[8] |
区委副书记 | 魏柯[13]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吴彬[12] |
副主任 | 杨盛勇、曾勇达、杨永国、姚勇、伍涛[12]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吴彬[12] |
副主任 | 杨盛勇、曾勇达、杨永国、姚勇、伍涛[12] |
职务 | 姓名 |
---|---|
副主席 | 兰毅[14] |
职务 | 姓名 |
---|---|
副主席 | 兰毅[14] |
新都区
2021年新都区实现GDP10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 (简称“增长”,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0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7.4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0.7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为2.2:30.7:67.1,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14.9:82.7。
2021年,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亿元,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49.3亿元,增长9.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1%。分税种看,实现增值税收入14.3亿元,增长0.3%; 企业所得税收入5.8亿元,增长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1亿元,下降2.1%。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 比上年上涨0.5%,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3%,医疗保健类上涨2.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2%,食品烟酒类下降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5]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粮食产量14.0万吨,油料产量1.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4.8万吨。生猪存栏1.2万头、出栏2.5万头。肉类产量8250吨,增长4.0%。
2021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6.6万亩,增长0.5%。粮食播种面积29.4万亩,增长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3万亩,下降0.6%。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3万亩,下降6.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5.0万亩,增长6.1%。[5]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机电装备产业、家具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医药产业、包装印刷产业五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长12.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2.9%。
2021年,全年建筑业实现产值增速10.5%。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竣工产值32.1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49.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7.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33.7%。[5]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1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5%。
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8%。商品房销售面积315.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335.6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0.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65.0亿元;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74.4万平方米。
旅游业
2020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426.9万人次,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0.2%,实现旅游收入35.2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0.0%。年末全区共有A级景区数6个,A级景区旅游人数382.6万人次,下降56.4%。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2021年,全年实现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增加值48.7亿元,增长7.5%。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8亿元,下降0.5%。电信业务总量15.8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6.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1.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6.2万户。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4亿元,增长18.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329.0亿元,增长18.0%;乡村实现零售额29.4亿元,增长23.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92.1亿元,增长15.8%; 餐饮收入66.3亿元,增长31.3%。
金融业、证券业和保险业
2021年,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3.7%。年末辖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293.1 亿元、664.8 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7%、13.8%。全年保费收入8.9亿元。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5亿元,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4亿元。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2.7亿元。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1.9亿元,人身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0.8亿元。
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
2021年,大力实施“补链、强链、扩链”定向招商,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7个,总投资344.8亿元; 5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72.9亿元,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8.2亿元。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9.5亿元,增长36.8%。[5]
2021年,全年新改建公路15.0公里,年末公路总里程142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3.2公里。年末机动车拥有量42.4万辆,增长6.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1.1万辆,增长6.0%。
2021年,年末全区公交线路长度1400.0公里,增长1.6%;公交营业总里程4417.2万公里。年末公交车线路92条,公共营运汽车868辆,出租车205辆。全年公交客运总量4979.3万人次。[5]
京昆高速公路(成绵段)构成南北快速通道,成绵高速公路复线、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构成新都区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网络。
四通八达的道路(1)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代号G4201),主要经过大丰街道与成彭绵高速公路(川高速)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桥,经三河街道与国道108线(代号G108)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桥,经木兰镇与成金(青)快速通道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
成彭绵高速公路(川高速),起于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代号G4201)大丰立交桥,经大丰街道、龙桥镇、新繁镇、清流镇,在新繁镇、龙桥镇分别设有出入口。
京昆高速公路成绵段(代号G5),主要经过木兰镇、新都街道,在新都街道设有出入口。
新都站宝成铁路,在新都街道设有新都站(货运站)。
成绵乐城际铁路在新都城区设有新都东站,向南1小时便可达到峨眉山站,20分钟就能到达双流机场站。
新都区距双流国际机场约47千米(经G4201成都绕城高速),全程需约40分钟。
2021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89项(其中,省级24项,增长100.0%,市级65项,下降7.1%),获专项资金支持2650.2万元。全年专利授权4813件,增长19.8%。其中,发明783件,实用新型3191件。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7家,增长24.7%。[5]
2021年,加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新(改、扩)建教育建设项目19个,竣工11个;年末共有各类学校341所,新增学位1.1万余个。其中,幼儿园253所,普通小学36所,普通中学4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院4所(含职高),大学3所。在校学生25.0万人(含幼儿园)。其中,幼儿园5.5万人,小学8.9万人,初中3.3万人,高中1.3万人,职高0.8万人,特殊教育学生247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5.2万人。[5]
2021年,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等5个项目有序推进,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年末共有卫生机构741个,其中医院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09个(其中,卫生院1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6996张,其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833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163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846人,注册护士4713人,药剂师578人。全年总诊疗741.3万人次。[5]
新都区(3)
2021年,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起,增长27.3%;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2人。全年交通事故39起,下降15.2%; 死伤人数46人,下降24.6%;直接经济损失5.7万元,下降65.2%。火灾事故731起,下降1.7%;直接财产损失496.8万元,增长122.2%。
2021年,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3亿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0.8亿吨。污水处理总量8261.0万立方米。全年天然气供应量3.9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7.2%;其中家庭用量2.1亿立方米。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369.0吨/日,无害化处理率100.0%。
2021年,全区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8天,优良天数比例81.6%。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加快建设,1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及污泥资源化中心投运,清白江、毗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分别为II类、III类。[5]
2021年,年末有博物馆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47.4万册(不含电子图书)。广播电视台.1座,制作广播电视节目1套;制作电视节目1套,有线电视用户9.3万户。全年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71次。年末全民健身路径801条,比上年增加80条;社会体育指导员2320人,比上年增加490人。[5]
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97元,增长8.4%;人均消费性支出31979元,增长10.1%。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83元,增长9.6%;人均消费性支出21702元,增长10.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2%。城乡人均收入倍差1.68,比上年缩小0.02。
2021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77场,发布岗位信息6万余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817人。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1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6.1万人。年末有0.9万城镇居民、3.2万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财政民生保障资金投入2929.2万元,其中投入农村2218.4万元。年末有综合社会福利中心1个,拥有床位1209张,年末在院人数484人;社会化养老机构14个,拥有床位1615张,年末在院人数777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