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草

鸭脚草

被子植物门
中文学名 鸭脚草
水龙骨科
目录导航

植物形态

植株高10-35cm。根茎细长,横生,与叶柄基部密被红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盾状着生,边缘略有齿。叶疏生;叶柄长5-20cm,禾秆色,基部有关节,向上光滑;叶片厚纸质,通常3裂,偶有5裂或2裂,长5-15cm,宽4-10cm,基部圆楔形或圆形;裂片披针形,长5-10cm,宽1-2cm,中间1片最长,先端渐尖,全缘或略呈波状,有软骨质狭边,两面光滑;中脉与侧脉两面均明显,小脉网状,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圆形,沿中脉两侧各成1行,位于中脉与叶边之间。 本品之叶有二、三歧似禽掌者,背生黄褐色孢子囊群,状若星点,故有 鹅掌金星草、鸭脚金星草、 金鸡脚、 独脚金鸡诸名。主要内容在“ 金鸡脚”词条。

【摘录】《中华本草》

基础信息

【别名】鹅掌 金星草、鸭脚草、鸭脚掌、鸭脚香、三角风、鸡脚叉、三叉剑、七星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解毒。用于小儿惊风,感冒咳嗽,小儿支气管肺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中暑腹痛,痢疾,腹泻,泌尿系感染,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疖,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鸭脚草图册鸭脚草图册(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