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营镇北部为丘陵山地,80%的可耕地原先为跑水、跑肥、跑土的丘陵薄地,农业产出率低,经济效益差,亩均产值不足200元。去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把抓好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工程”和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来抓,不断完善项目开发机制,在国家、省级项目通过审查批准后,成 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抓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周营镇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探索不同的建设方式:项目任务细化到村组的,鼓励群众独户或联户承包,政府给予资金扶持并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各村单独实施的工程,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跨村的土地整理工程,按照小流域范围,整体规划,分片实施。在工程实施中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工程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并承担工程材料费,镇、村具体安排实施和组织劳力,既明确了区、镇、村的各自责任和义务,又很好地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开展机械化施工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度明显加快,土地整理项目质量也明显提高。
周营镇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做到土地开发整理到哪里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大大提高了项目区的产出效益。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花生的亩产量由160公斤提高到310公斤,玉米亩产量由20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仅这两项就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450多元。
一.周营镇基本情况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必然,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不断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大量转移,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不断凸现,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二.周营镇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
1、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
从调查的情况看,周营镇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有85%以上的留守儿童是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还有一少部分被托付给亲戚、朋友,极少数的是自己一个人生活,还有个别的除了自己生活外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缺失的情况非常严重。
2、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影响大
周营镇多半的孩子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3、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介入较少,留守子女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都倾向于向老师和同伴求助,或者在和问题面前退缩了,这使得了大部分的留守学生成绩偏低。
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
周营镇大多数留守儿童则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给予的多,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由于临时监护人不愿管理教育或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意、放纵、随意的性格。
三.周营镇对留守儿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
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素质,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沟通交流。班主任与留守生交流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学校要多开展文体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2、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心”。学校要多关心这些留守儿童,与他们谈心,让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与其它的孩子同样的感觉到温暖。
3、设置“亲情电话”,建立互通制度。使学校与家长能够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社会及政府方面
1、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留守学生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和学校要加快学校布局的调整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 义务,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妇联组织与教育部门配合好,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利用农闲时期培训农村孩子的家长,提高他们整体素质,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教育孩子的本领。派出所、工商、文化等有关单位要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开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
2、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没有寄宿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应在中小学建立寄宿制,并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
3、发展本地经济,留住劳动力。周营镇作为纯农业乡镇,在种养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抓住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这对于我镇经济的发展和留守儿童的解决问题,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周营镇领导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作出应有的努力。同时,周营镇领导也希望全社会能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为这一特殊群体建造一条共同关爱、呵护的桥梁。
周营镇村务公开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村级村务公开向党务公开转变。每村除定期公开政务、财务情况外,对党支部重大问题的决策情况、入党积极分子确定情况、党员发展情况等党务内容也要向村民同时公开,让群众全面了解“两委”的工作。二是由单一公开向多种形式公开转变。对公开栏上表述不清楚的内容,各村采取广播宣传、发放明白纸、张贴标语等形式向群众讲明说透,同时,每年两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向群众公开政务和财务。三是由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全过程转变。各村不仅向群众公开办事结果,而且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原则及研究决定的全过程,让群众知根知底,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有定期公开向随时公开转变。在坚持每月定期公开的同时,对土地、宅基地、困难群众救济、粮食直补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而又急需办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重大事项的办理、处理情况随时向村民公开。五是由被动反馈向主动反馈转变。公开日村负责人到公开栏前对公开内容进行解说,回答和解释群众提出的问题和疑虑。
进入“三秋”以来,周营镇努力把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当作“三秋”生产的重头戏,认真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了“三线”调整新 突破。“三线”即:做大做强以铁佛为中心的铁佛—张场—邵楼一线;巩固壮大以大巩湖为中心的沙河崖—大巩湖—单楼一线;新扩发展以湾槐树为中心的磨庄—湾槐树—河湾一线。目前,全镇已发展大中弓棚2.8万个,无公害蔬菜面积2.5万亩,冬暖大棚20个。一是抓宣传,典型带动。先后多次组织有关村的干部群众到寿光、苍山和本镇铁佛村进行参观学习,并组织由蔬菜专家和种植大户联合举办的技术讲座和经验交流会,使广大群众眼热心动,积极配合结构调整。二是抓扶持,政策驱动。该镇出台了《关于对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奖补标准的意见》 ,规定凡新发展大棚100个以上的,实现连片成方,经验收合格的村,每个大棚奖村干部30元,奖建棚户500元。并积极协调信贷部门为每个建棚户贷款1000元。三是抓服务,科技推动。不断强化科技、农技、多办等镇直部门的综合服务功能,定期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不定期邀请市、区蔬菜专家到田间地头传“经”送“宝”,真正使农民想干,会干,干好。
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周营镇在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