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龙塔

迥龙塔

中文名称 迥龙塔
塔高 37.25米
目录导航

简要介绍

迥龙塔,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塔高37.25米,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塔身外观七层内实五层,塔台用青石砌筑,四周围以石栏。塔身第一层为方石砌筑,二层以上为青砖砌筑。二层至五层每层设八个劵门;因为三、五层加了腰檐,因而外表看就是七层。二层以上塔身隅角处砌有倚柱,上置斗栱。斗为砖砌,栱为石作。塔顶置铁制覆钵、相轮、宝葫芦。

塔身中空。挺拔雄伟,屹立于永州市城北潇水东岸。塔为邑人左佥都御史吕藿倡建。底层门额行书“迥龙宝塔”为钦差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闽人陈省所题,塔身腰身檐斗拱结构造型保存了宋代建筑艺术遗风,为我省重要的砖塔之一。

历史传说

传说,在明朝以前,永州经常阴雨连绵,潇水洪峰瀚漫,白浪滔天。或说是孽龙兴妖作怪。洪水每年不知要夺走多少人的生命财产,老百姓苦不堪言,求神拜佛,都无济于事。因而当时永州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直到唐元和年间,据传是柳宗元写了《塑螭文》以后,灾情才有所减少;到明万历甲申年间(公元1584年),邑人钦差巡抚操江右佥都御史吕藿,捐金建造了这座宝塔,“回”住了孽龙,镇住了水患.这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现今塔的最下有钦差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闽人陈省题书“回龙定塔”四个行书大字。

形状特点

塔作八角形,上小下大,高27.25米,下层宽5.67米;塔身五级,三、四两层各加腰檐一层,因而外表为七级。下层为青石造作,无斗拱饰物,仅在顶部砌出线道一层。从第二 层以上均系大条青砖及砂石砌成;每方均设有卷门,卷门两侧砌有假窗,檐部设有斗拱。第一跳头上为瓜子拱,每朵之间,间作鸳鸯文手;第二跳头上置檐头,檐角徐徐翘起。斗拱或腰檐斗拱顶部有一定的空间平面,可由卷门走出塔身,沿塔绕行。塔顶置覆钵,其上置铁相轮。铁相轮上放有一宝葫芦。塔虽系明代建造,但尚保存宋代建筑手法。塔身雄伟,结构精巧,匠心独运,为我省少见的古代建筑。塔身中空,每层有石级,可绕行至最上层;登上塔顶,纵目远眺,云蒸霞蔚,山峰连绵,一碧潇水,环绕塔前;河上孤帆远影,两岸奇石嶙峋,市区全貌,及“潇湘江夜雨”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交通与门票

门票:10元

永州市城北潇水东岸。

相临景点

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 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玉琯岩 舜帝大庙 萍岛 柳子庙 朝阳岩 香零山

永州文庙 愚溪 陶铸革命陈列室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浯溪碑林 都庞岭自然保护区 迥龙塔 恩院风荷

相关连接

上甘棠村-永州旅游景点

如画的山水,古色古香的建筑,朴素的村民,走进上甘棠村就宛如步入了世外桃源。

上甘棠村距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现有453户居民,共1865人,除7户人家是建国后迁入该村的异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周氏族人自宋代以前就开始定居上甘棠村,世代繁衍,延续至今。该村是湖南省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

村内至今仍保存着200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此外,村庄里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明弘治六年的门楼、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桥、民国二年的石围墙等,还有一批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筑。创建于一千多年前的村庄,在历经千年风雨后,村庄的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终不变。考古专家称,像上甘棠村这种同时具有建筑、商业、书院、宗教等文化特色并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实属奇迹。

在上甘棠村“月坡亭”有一摩崖石刻,据考证,该石刻是由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1000年间陆续镌刻下来的,主要内容是讴歌上甘棠村的美好风光和周氏家族在该村进行的各项建设,共有功德碑、劝谕文、感怀诗、八景师等24方古代石刻,绵延宋、元、明、清4个朝代,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谱。

这一处由一个家族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镌刻下来的专门反映这个家族千年发展史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省还是第一次发现。它对于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乡村历史、民俗,尤其是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甘棠村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名曰“步瀛桥”,该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历经元、明、清修缮,千百年来维系着村前的古驿道,桥长27米、宽4.5米,跨度9.5米,拱净高5米。拱桥采用半圆型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应成趣。

石拱桥是湖南省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古桥。此外,还发现了文天祥书法题词“忠孝廉节”,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长沙学宫遗址发掘出四方清嘉庆年间的“忠孝廉节”字体一样,书法风格相同,尺寸大小都差不多。

上甘棠村的发现为文物专家们研究封建社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细胞。在农耕社会里,血缘村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生活圈或文化圈,是保持着社会各项特征的最小的单元。上甘棠村的发现就为我们提供了从普通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角度研究历史的完整资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