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军

出生时间 951
本名 武平军
目录导航

刘言时期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南楚马氏内斗,楚王马希萼荒淫无道,湖南大乱,王逵、周行逢等将领因此叛变,割据朗州(今湖南常德),一度推举马光惠为武平节度使。后来因马光惠愚昧懦弱,而时为辰州刺史的刘言骁勇善战,素得当地原住民的人心,遂被王逵、周行逢等人推为权武平留后(暂代武平节度史)。

  不久,南唐将领边镐率军入南楚潭州(今湖南长沙),马氏举族投降,南楚灭亡。南唐召刘言等人入朝,然而刘言等人拒绝。广顺二年(952年),刘言遣王逵、周行逢等人攻潭州,南唐军大败,撤出湖南,南楚马氏在南岭以北的故地因此为刘言等人收复。广顺三年(953年),刘言被后周任命为检校太师、同平章事、朗州大都督,充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

  本来,潭州是武安节度使的府治以及南楚的都城所在地,这时刘言以潭州毁于战乱,请求后周将湖南地区的政治中心迁往朗州,因此引起被任命为武安节度使的王逵不满;而刘言为王逵拥立,王逵不愿居其下,刘言亦认为王逵是潜在的威胁,总总的原因,二人因此对立。

  同年(953年)稍后,刘言身边将领被王逵与周行逢联手翦除,王、周二将随即攻朗州,刘言被擒,不久被王逵派将领潘叔嗣杀害。

王逵时期

  同年(953年)稍后,王逵与周行逢联手翦除刘言身边将领,并攻击朗州,朗州城陷,刘言被擒,不久王逵派将领潘叔嗣杀害刘言,后周随即任命王逵为武平节度使。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王逵受后周世宗柴荣所命进攻南唐,军过岳州(今湖南岳阳),王逵的手下对岳州团练使潘叔嗣勒索赏赐,贪得无厌,而仍不满足,遂向王逵诬指潘叔嗣有叛变之意,王逵怒形于词色,潘叔嗣大为恐惧,因此先发制人,偷袭朗州。王逵回师反击,在武陵城外与潘叔嗣会战,战败被杀。

周氏时期

  广顺三年(953),行逢与王逵联手,擒杀刘言,后周太祖郭威任命逵为武平节度使,行逢则被逵任命为知潭州事。显德元年(954),后周以周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事。是年,湖南大饥。周行逢在潭州开仓赈灾,人民感恩戴德。显德三年,潘叔嗣杀王进逵,自量不能服众,便派人到潭州迎周行逢入主武陵。不久,周行逢计杀潘叔嗣。至此,周行逢控制了整个湖南,建立起五代史上的“周行逢政权”,常德一时成为湖南的政治中心。

  周行逢统治湖南,颇有政绩。他废除马楚政权烦苛的法令,约束简要,吏民方便。管理官吏严格,发现劣迹,予以严惩。益阳何景山,强占民妇,行逢亲自审问。景山称这样做是“存恤孤寡”,周怒斥其非,并说此人只配辅佐龙王,将景山投入江水。任用官吏,“皆取廉介之士”;他的女婿唐德,伸手要官,他说,你没有做官的才能,送他一些农具叫他回去种田。周行逢生活俭朴,“自俸甚簿”,经常以马氏统治者穷奢极靡而亡为戒。他还改革境内的迷信祠祀习俗,凡是被祭祀者不是前代有功于民的,全部拆毁。他还注意安抚境内的少数民族,任命其中的优秀分子任地方官吏。周行逢统治时期,形成“奄有湖湘,兵强谷阜”(《宋史》卷I~l/L三《周行逢》)的局面。但是,周行逢性情多疑、用法太严。有大将与其党徒十余人密谋作乱,周行逢察觉后,佯装召去饮酒,不分主从,当场全部杀掉。他经常派人监视郡县守宰,发现聚饮密语者,一律逮捕入狱,以谋反罪诛杀。他的妻子严氏曾规劝他用法不要太严,稍有收敛。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三年(962),行逢病重,遗命亲信僚属辅佐其子,年仅11岁的周保权统领军务,并告诉周保权:“我出身贫贱,一同闯荡的十个好友中,除了张文表外都已被杀,我死之后他必会作乱,可命杨师璠讨伐他。”行逢去世后,被追封为汝南郡王。

  周行逢去世后,张文表果然叛变,保权遂命杨师璠出军讨伐,并同时向荆南及宋乞援。

  这段期间,保权先被宋任命为武平节度使。而在建隆四年(963)正月,杨师璠亦迅速平定乱事,杀张文表;然而宋太祖此时已派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南下,借口平乱,实则欲取荆南及周保权所据湖南之地。荆南不久献地投降,而湖南在有限的抵抗后亦降,保权被俘。

  至此,武平军政权最终灭亡。

统治者世系

统治者                      

生卒                                                     

在位                                                            

备注                                 

刘言

?~953年

951~953年

楚国将领

王逵

?~956年

953~953年

楚国将领

周行逢

916~962年

956~962年

武平军将领

周保权

952~985年

962~963年

周行逢之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