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其分布区域,西起中太平洋的夏威夷、约翰斯顿,经马绍尔群岛,东至日本、菲律宾及台湾北部。[1]
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关岛、夏威夷群岛、日本、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菲律宾、中国台湾、美国本土外小岛屿(引入)。[1]
仅在亚热带珊瑚礁海域活动,热带海洋不常见。[2]
礁岩栖性鱼类,主要栖息于珊瑚繁生的潟湖及面海的礁区,栖息深度2至46米左右。通常单独或成一小群优游于藻丛间。[2]
幼鱼具有区域性,长成时这一特性逐渐减少,并开始在更广阔的珊瑚礁水域漫游。成鱼独居或结成松散小群活动,其它鱼类有时也会加入群中,比如横带高鳍刺尾鱼。昼行性,白天在海藻间穿梭;夜间,它们通常独自栖息于珊瑚礁的间隙中。以大型藻类为食,如海藻、丝状藻,也食少数浮游动物。[3]
背鳍硬棘:5枚;背鳍软条:23至26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9至22枚。
黄高鳍刺尾鱼图册(30)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吻长突出,前端钝尖。额头陡斜,眼睛上位。口小,端位。两颌各具齿1行,上下颌齿较大,齿固定不可动,侧扁,边缘具缺刻,呈钝锯齿状。成鱼除了黑眼睛和尾柄上的白色芽状棘外,头及身体呈一致的鲜黄色。背鳍高耸,臀鳍发达,两鳍张开使全鱼呈三角形。在体侧中央有许多淡色纵线,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尾柄两侧各有一向前长棘,其前方有许多毛状突起。尾鳍截形。幼鱼体白,上有许多淡棕色横线,背鳍及臀鳍鳍条均较成鱼长。
注:黄高鳍刺尾鱼图片来源。[4]
黄高鳍刺尾鱼图册(14) | 黄高鳍刺尾鱼图册(15) |
黄高鳍刺尾鱼图册(14) | 黄高鳍刺尾鱼图册(15) |
以成群或结对方式产卵,雌鱼每月产卵一次。繁殖高峰期从3月到9月,有些鱼可全年繁殖。雌鱼每次平均能产约4万枚鱼卵。双亲对稚鱼不提供亲代抚育。[5]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物种(L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