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松街道志

编纂人员 何西安、陆权南、吴文利、周天华
书名 方松街道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 978-7-5326-3524-5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记述方松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二、本志横排门类,纵叙史实,分章、节、目、子目、条五个层次。全书30章(包括专记),章名、节名、目名列入目录,以便查检。三、本志记事,立足今方松街道境域,上溯起源,下限至2008年,有些内容适当延伸;详今略古,注重体现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1]

作品目录

封面

方松街道志

图片

1.方松街道风貌

2.华亭湖畔泰晤士小镇

3.吴邦国题“古城新晖”

4.徐匡迪题“华亭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委副书记殷一璀视察泰晤士小镇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视察方松街道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视察方松社区

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视察方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2006年3月9日,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看望方松街道居民

中共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走访方松街道居民

中共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孙建平视察广富林项目

方松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于宁走访贫困家庭

方松街道办事处主任杨建忠走访老年人

1998年松江县人民政府新城区办事处揭牌仪式

2001年1月8日,方松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

2006年12月28日,方松社区(街道)党工委成立

方松社区(街道)党工委及三个直系党委全体委员合影

中共方松街道党员代表会议

方松街道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

方松街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讨论会

2010年方松社区成员代表会议

泰晤士小镇开镇之夜

龙舟竞渡

全国摩托艇精英赛

泰晤士小镇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揭晓新闻发布会

2008年9月1日,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松江大学城现场

群众性书画创作

松江新城首届文化艺术节摄影作品展

松江新城首届运动会开幕式

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演出《上海之根》

2007年上海特奥运动会澳大利亚特奥代表团参加松江新城首届文化艺术节

接待参加上海特奥运动会的外籍人员

新方松人才艺展示

方松街道世博志愿者宣誓

松江新城一角

新城区一瞥

松江新城夜景

夕阳下的泰晤士小镇

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方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方松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坐落于泰晤士小镇的松江美术馆

坐落于泰晤士小镇的松江城市规划展示馆

松江区行政办公中心大楼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

华亭湖游船码头

松江市民广场

大邱泾景观桥

沈泾塘文诚路桥

松江新城花景

中央公园雕塑

1.新陈家村民居

2.新陈家村农民看戏

3.老有所乐

4.泰晤士小镇教堂

5.晨练

中央公园一角

华亭湖畔

广富林遗址考古现场

良渚文化出土文物(三联陶(也))

广富林文化出土文物(三角形侧足陶鼎)

广富林古文化遗址碑

陈子龙墓园

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奖牌)

全国安全社区(证书)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奖牌)

方松街道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牌(部分)

一九九六年方松地区行政图

二零零八年方松地区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第一节 沿革

第二节 区划

一、解放前区划

二、解放后区划

第三节 城镇基层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一、江虹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二、放生池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三、天乐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四、江中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五、公捷苑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六、祥和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七、兰桥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八、绿庭苑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九、鼎信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明丰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一、江诚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二、檀香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三、开元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四、世纪新城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五、上海外贸学院学生公寓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六、建设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七、东明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八、湖畔天地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十九、紫东新苑社区(居委会职能区)

二十、锦桂苑社区(居委会筹备组职能区)

二十一、海德名园社区(居委会筹备组职能区)

二十二、泰晤士小镇社区(居委会筹备组职能区)

二十三、星辰园社区(居委会筹备组职能区)

二十四、华亭公寓社区(居委会筹备组职能区)

二十五、松云水苑社区(居民委员会筹备组职能区)

二十六、久阳文华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筹备组职能区)

第四节 行政村

一、新陈家村

二、已撤行政村

第五节 消逝的集镇和聚落

一、广富林镇和广富林地区

二、石家浜聚落

三、龙兴桥聚落

第二章 自然地理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土壤

一、成陆

二、地质

三、地貌

四、土壤

第二节 水系 水文

一、水系

二、水文

第三节 气候

一、气候特征

二、气温、气压

三、日照、地温

四、降水、风

五、湿度、蒸发

六、雾、霜、雪、雷暴

第四节 物产资源

一、植物

二、动物

第五节 自然灾害

一、水灾

二、风灾

三、旱灾

四、雷、雪、雹灾

五、虫灾

六、地震

七、疫情

第三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数量

一、定期人口统计

二、人口普查

第二节 人口结构

一、民族

二、年龄、性别

三、文化程度

四、人口密度

第三节 计划生育

一、组织机构

二、政策措施

三、计划生育情况

第四章 党政群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一、解放前的中共地下活动

二、解放后的中共组织

三、党员代表大会

四、社区党建“三会”制度

五、党务工作

第二节 行政机构

一、机构沿革

二、街道(新城区)办事处

三、街道基层组织

四、街道实事项目建设

第三节 群众团体

一、工会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三、妇女联合会

四、残疾人联合会

五、老年协会

第四节 社团

一、红十字会

二、科普协会

三、商会

第五节 驻方松地区党政干部培训机构

第五章 社区建设和管理

第一节 社区建设

一、公共设施

二、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二节 社区管理

一、管理机构

二、管理制度

三、管理活动

第三节 社区服务

一、服务机构

二、服务建设及措施

第六章 治安 司法 军事

第一节 社会治安

一、机构设置

二、解放前警务

三、解放后治安保卫

四、治安行政管理

五、户籍管理

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七、社区平安建设

八、消防

第二节 司法

一、机构设置

二、普法教育

三、民事调解

四、法律服务

五、方松街道社区自治法律服务中心

六、驻方松地区司法机关

第三节 军事

一、兵役制度

二、民兵

三、国防教育

四、兵事

第七章 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

第一节 民政

一、机构设置

二、拥军优属

三、社会救助

四、慈善福利事业

第二节 劳动

一、劳动就业

二、非正规就业

三、创业培训

第三节 社会保障

一、职工社会保险

二、征地养老保险

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

第八章 国内外交流 侨务 港澳台事务

第一节 外事

一、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到访

二、政府代表团到访

三、政党代表团到访

四、民间团体到访

第二节 领导到访、视察(考察)

一、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到访、视察

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所属各部委领导到访、视察

三、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调研、视察、指导

四、省市领导到访、考察

五、军队领导到访、考察

六、港、澳、台人士到访、考察

第三节 侨务 港澳台事务

一、机构

二、侨胞、侨眷

三、港、澳、台同胞

四、侨务和港澳台事务活动

第九章 农业

第一节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一、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制

三、劳动群众土地集体所有制

第二节 耕作制度

一、年熟制种类

二、年熟制演化

第三节 作物栽培

一、水稻栽培

二、三麦栽培

三、油菜栽培

四、棉花栽培

五、杂粮种植

六、蔬菜种植

七、瓜果栽培

八、食用菌栽培

九、花卉栽培

十、种植业结构及其调整

第四节 种子、肥料、植保

一、良种选用、繁育及推广

二、农作物保护

三、肥料

第五节 农具

一、传统农具

二、农业机具

三、农机管理

第六节 畜禽、渔业

一、畜禽饲养

二、渔业

第七节 农业机构

一、管理体系暨相应机构

二、业务机构

三、改革开放后的经营单位

第十章 工业 私营经济

第一节 乡村企业

一、个体手工业

二、集体企业

三、管理、经营

第二节 私营经济

一、乡镇私营经济

二、街道私营经济

三、驻方松地区私营经济区

第十一章 商贸服务 旅游

第一节 商贸服务

一、商业总体布局

二、商业服务业态控制

三、商业服务业网点选介

四、商业管理机构

第二节 旅游

一、旅游资源

二、旅游规划

三、旅游景点

第十二章 绿化 环保

第一节 绿化

一、乡村绿化

二、城市绿化

第二节 环保

一、水环境

二、大气环境

三、声环境

第十三章 水务

第一节 河道开挖疏浚

一、市级河道开挖疏浚

二、区级河道疏浚

三、镇(公社、乡)、村(大队)级河道开挖、整治

四、街道成立后镇级河道整治

第二节 河道景观建设

一、龙兴港景观河道样板段工程

二、张家浜景观河道整治工程

三、沈泾塘暨华亭湖景观河道整治工程

四、大邱泾景观河道整治工程

五、通波塘景观河道整治工程

六、银河景观河道整治工程

第三节 河道保洁

一、河道保洁责任单位和队伍

二、保洁工作

第四节 圩区建设

一、联圩并圩

二、建闸置泵

三、固堤护坡

四、埋设暗管

五、圩区建设效益

第五节 灌溉工程

一、人(畜)力灌溉

二、内燃机灌溉

三、电力灌溉

四、灌区建设

五、沟渠建设

六、菜区灌排水

第六节 城市排水

一、城市防洪排水规划

二、城市防洪排水工程

三、城市污水处理

第十四章 交通 邮政 电信

第一节 交通

一、乡村时期交通

二、街道时期交通

... ...[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