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建美1982年,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1994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1999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
2000年,任苏州大学教授。
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
1999年-2002年,历任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2003年-2005年,江苏工业学院副校长。
2006年,任苏州大学副校长。[5]
2017年7月5日,苏州大学召开全校干部大会,路建美同志任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6]
2020年12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免去路建美的苏州大学副校长职务。[7]
2021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路建美在列。
2022年12月23日,当选苏州市科协十四届委员会主席。[2]
2022年12月23日,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市科协第十四届委员会,路建美当选苏州市科协十四届委员会主席。[2]
路建美理论研究
以设计有机和高分子共轭分子结构出发研究:
1.有机和高分子电子记忆功能材料合成、器件设计及机理研究;
2.高分子有机-无机组装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NLO)、宽带光限幅(OL)性能及应用;
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应用研究
一、以合成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为核心研究:
1.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机理;
2.吸附技术工艺及其装备;
3.对突发事件、含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重点在IT、石油、化工、通讯、电子、电镀、汽车、建筑、卫生、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二、光催化功能材料的合成。
路建美教授自主研发的高吸水性树脂和高吸油性树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两种产品被广泛的应用于卫生材料、废水处理、水土流失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路建美教授开发的高分子吸油宝产品,在原有、成品油及有毒有机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不但可以迅速遏制泄漏物扩散,而且可以迅速回收泄漏物使之资源化,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先后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环保部、江苏省及苏州市环保领域的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赞扬,该项技术先后参与了江苏省盱眙县石油管道泄漏、大连市原油管道爆炸及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事故处置,解决了世界上发生类似事故使用消油剂这一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给环境易造成永久性破坏的难题。除此之外,路建美教授还在微波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激光防护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及生物靶向试剂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颇有建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90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项,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1项、教育部青年骨干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中石化部级项目3项,江苏省“333工程”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项、省高校产业化推进项目2项,其它省级项目5项、苏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苏州市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其他市级项目4项。
横向技术服务项目20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专利奖1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1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2项,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资助1项,苏州大学优秀博士论文1篇。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1篇、苏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篇、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造成果展获优秀作品奖1项。指导的本科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1项、江苏省优秀本科生论文一等奖1项,苏州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4篇。
在Polymer、Macromolecules、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180篇,论文他引355次,合著著作2部,通过省级以上的鉴定项目10项,已授权中国专利9项。
代表论文[8]
1. Pei-Yang Gu, Feng Zhou, Junkuo Gao, Gang Li, Chengyuan Wang, Qing-Feng Xu, Qichun Zhang,* Jian-Mei Lu*,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Nonvolatile Ternary Memory Behavior of a Larger Heteroacene with Nine Linearly Fused Rings and Two Different Heteroatoms,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4086–14089.
2. Shifeng Miao, Hua Li,Qingfeng Xu, Youyong Li, ShunjunJi, Najun Li, Lihua Wang, Junwei Zheng, Jianmei Lu*, Tailor Molecular Planarity to Reduce Charge Injection Barrier for High-Performance Small-Molecule-Based Ternary Memory Device with Low Threshold Voltage, Adv. Mater., 2012, 24, 6210-6215.
3. Hua Li, Qingfeng Xu, Najun Li, Ru Sun, Jianfeng Ge, Jianmei Lu,*HongweiGu,* and Feng Yan, “A Small-Molecule-Based Ternary Data-Storage Device”,J. Am Chem. Soc., 2010, 132, 5542–5543.
4. Dongyun Chen, Xiao Mei, Ge Ji, Meihua Lu, JianpingXie,* Jianmei Lu,* and Jim Yang Lee*, Reversible Lithium-Ion Storage in Silver-Treated Nanoscale Hollow Porous Silicon Particles, Angew. Chem. Int. Ed.,2012, 51, 2409-2413.
5. Dongyun Chen, Zhentao Luo, Najun Li, Jim Yang Lee, * JianpingXie, * and Jianmei Lu *, Amphiphilic Polymeric Nanocarriers with Luminescent Gold Nanoclusters for Concurrent Bioimaging and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Adv. Funct. Mater. , 2013, 23, 4324-4331.
6. Xiuxiu Qi, Najun Li *, HongweiGu, Qingfeng Xu, Hua Li, Jianfeng Ge, Jianmei Lu *, The amphiphilic oligomer-based micelles as cisplatinnanocarriers for cancer therapy, Nanoscale,2013, 5, 8925-8929.
7. Gang Wang, Shifeng Miao, Qijian Zhang, Haifeng Liu, Hua Li*, Najun Li, Qingfeng Xu, Jianmei Lu*, and Lihua Wang, Effect of π-spacer between donor and acceptor on data-storage device performance,Chem. Commun.,2013, 49, 9470-9472.
8. Pei-Yang Gu, Cai-Jian Lu, Dong Liu, Fei-Long Ye, Jian-Feng Ge, Qing-Feng Xu*, Bao-Quan Sun, Zhi-Jun Hu, Na-Jun Li, Jian-Mei Lu*, Polymers lightened by AIE initiator: preparation of end functionalized polymers by ATRP and study of their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Chem. Commun., 2012, 48, 10234–10236.
9. Jiayuan Mao, Xiuxiu Qi, Xueqin Cao, Jianmei Lu*, Qingfeng Xu and HongweiGu, Facile synthesis of polymer/Au heteronanoparticles, Chem. Commun., 2011, 47, 4228-4230.
10. Dongyun Chen, Najun Li, HongweiGu, Xuewei Xia, Qingfeng Xu, Jianfeng Ge, Jianmei Lu* and Yonggang Li*, A novel degradable polymeric carrier for selective release and imaging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hem. Commun., 2010, 46, 6708-6710.
路建美(中)2021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路建美在列。[4]
2020年1月10日,获得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名称“多元催化剂嵌入法富集去除低浓度VOCs增强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9];11月3日,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产业创新奖。[10]
2017年4月21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路建美在列。[11]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省优秀专利奖1项;、201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
2012年,获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党的十六大代表
江苏省高校科技先进个人
江苏省劳动模范
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
苏州市十佳女杰
苏州市劳动模范
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江苏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
江苏省高校新世纪学术带头人
兼任全国微波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副会长、“Polymer”,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石油化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杂志审稿人,苏州市科协副主席,苏州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路建美(左三)路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在不断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科研创新活动的同时,也一直着眼于国际上先进科技领域中难题的解决。[3](苏州大学官网评)
熟悉路教授的人都知道,路教授对待工作的认真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很多工作布置下去就是要“今日事、今日毕”,她对自己、对待学生和下属都这样的要求。[3](苏州大学官网评)
对学术的严苛,是对科学的尊重;对学子的严格,是对学生的期待。路教授对学术严苛要求并没有妨碍学生感受到她真诚的关爱。如今,一年一次的课题组交流会,已成为历届毕业生的最大盼望。每一次相聚,大家不仅能够切磋交流最新科研成果,最大的共识也是路教授的“曾经的严”让大家面对社会和工作时体会到了比别人的“一丝轻松”。[3](苏州大学官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