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鸡

瑶山鸡

脊索动物门
鸡形目
中文学名 瑶山鸡
鸟纲
分布区域 中国,广西
原鸡属
目录导航

产地环境

瑶山鸡产区地处贵州高原南部边坡向广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带,海拔320~540m,年平均气温18.3℃,最高18.912:,最低17_8℃,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一6.7℃,年平均降雨量1 320.5ram,相对湿度80%,日照1273小时,无霜期308—331天,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总的特点是: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沛、雨热同季。土壤为黄壤和红黄壤,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豆类、薯类等。瑶族群众索有养鸡的传统,每家每户一般饲养量都在50~60羽左右,多者达200多羽,全部是自繁自养。很少有外地鸡种进入,在此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封闭饲养和选优提纯,逐渐形成了具有亮丽羽毛的瑶山鸡。。[1]

外貌特征

瑶山鸡左(母)右(公)瑶山鸡左(母)右(公)体质结实,胫高体大,骨骼粗壮,结构匀称,胸宽深,背腰宽平,肌肉发育良好,喙、胫、爪黑色。公鸡头大;单冠,5-6个冠齿;冠、肉髯和耳叶大而红润;眼大有神,虹彩橘黄色。羽毛红黄色,颈、胸、背翅羽为红色,尾羽、主翼羽、副翼羽和腹羽黑色。母鸡头稍小,颈短,单冠,虹彩黄红色。羽毛多为麻黄色和麻黑色,腹部绒羽发达。鸡群中尚有部分鸡具有乌皮、乌肉特性。[2]

品种性能

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35克;90日龄公鸡842克,母鸡730克;150日龄公鸡1730克,母鸡1420克;成年公鸡2450克,母鸡2050克。成年公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79.50%,母鸡82.87%;成年公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1.98%,母鸡73.59%。[2]

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鸡平均开产日龄195天。平均年产蛋70枚,平均蛋重47克。平均蛋形指数1.37。蛋壳白色。公鸡性成熟期180-210天。公母鸡配种比例1:(6-8)。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母鸡就巢性强。公母鸡利用年限2-3年。[2]

瑶山鸡的饲养管理

一、临床症状鉴别

1、粪便颜色;

2、呼吸道症状;

3、眼部疾患;

4、腿部疾患;

5、神经症状;

6、颜面及头部浮肿;

7、鸡冠肉鬞;

8、脱肛。

二、解剖鉴别:

1、肝脏病变;

2、脾脏病变;

3、心肌病变;

4、肺脏病变;

5、肾脏病变;

6、皮下肌肉出血;

7、口腔黏膜坏死有假膜;

8、腺胃病变

9、小肠病变;

10盲肠病变;

11、胸膜气囊病变;

12、腹膜炎;

13、法氏囊病变。

三、鸡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1、大肠杆菌:由致病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组传染病。急性败血型症状:严重腹泻、排白色或者水样鸡粪,心包炎、肝周炎、卡他性肠炎。防治药物:安普霉素、可林沙星。

2、白冠病:由白细胞原虫引起,多发于夏季。症状:感染2周后,出现贫血症状,肉垂及鸡冠呈苍白色,拉黄绿便,严重口流血或者腹腔内出血,突然死亡。剖检肌肉苍白、肝脾肿大,表面分布有出血点,心脏外膜有寄生虫灶,形成小点状。防治:消灭媒介昆虫蠓和蚋。治疗:磺胺六甲饮水。

3、病态现象: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鸡冠和肉囊晴紫色,拉稀,排灰白或绿色水样稀便,剖检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肝表面有针尖大小呈灰白色坏死点和出血点,脾肿大,肠黏膜红布样出血,尤其是十二指肠。治疗:氟苯尼考拌料,青霉素、链霉素肌肉注射。

4、慢呼:由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引起,以寒冬及早春最为严重。感染使饲养期延长,饲料报酬下降,使养鸡成本大大增加。症状:流清鼻涕、咳嗽、结膜炎及气囊炎。治疗:用大环内酯类药。

5、鸡传染性鼻炎: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大,打喷嚏。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传染。症状:鼻孔先流清液后转为浆液粘性分泌物。防治:首选磺胺类。

6、症状:胸膜皮下发生浮肿,积聚数量不等的血液及渗出液,外观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局部羽毛脱落,有时自然破裂流出红色液体;关节型:足、翅、关节发炎肿胀,趾关节肿大,呈紫红色或紫黑色,有的有趾瘤,脚底肿大。

鸡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
阶段 代谢能(MJ/KG) 蛋白(%)
0—5周龄 12.13 19-21
6---8周龄 12.13 15-16
12周龄至出栏 13.39 15
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管理要点
抗寒能力差 1—30日龄雏鸡保温
体温高发育快,体温40.8—41.5℃ 冬暖夏凉,通风良好
抵抗力弱 做好预防工作,经常消毒
易惊群、胆小 防噪音、防突然停电
怕潮湿 保持环境干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