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红军山洞医院旧址
位于峰文乡双溪口村。1937年2月初,敌人调集大批兵力向我红军挺进师指挥机关驻地—泰平区发起全自进攻。为了 粉碎敌人闲攻,保存有生力量,挺进师决定暂时撤离。有3O多名伤员伤势严重,部队领导与当地党组织研究决 定,利用双溪口山洞建立红军后方医院,由双溪口党支 部书记黄明星负责,安置这批伤病员在此治疗,并确定 原来平区区委书记陈辉留下坚持斗争,加强对伤病员的 保护。历时八个月,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胜利完成掩护与医治伤病员的任务。1995年8月,中共泰顺县委将红军山洞医院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建立纪念碑,原浙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周丕振,原泰顺县委书记章时趋分别为“红军山洞医院”题写碑名。1982年红军山洞医院列为本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口水边洞
红军山洞医院之水边洞。在公路未修建之前,水边洞一带三山夹峙,道路闭塞,环境僻幽,是小九曲中第一大曲。水边洞位于靠近“曲”尾的岸边,当年红军伤病员选择这里作为临时医院或避难所,首先是从地理上考虑到这里的封闭性。建造公路时,为了缩短路程,直接将大山拦腰砍断,又为了节省两座桥梁的钱,将该“曲”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封闭,强行使河水改道。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纪念碑
位于峰文乡小南山村。1936年3月,以刘英同志为书记的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为了加强对浙南地区的领导,在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正式成立 中共浙南特委,首任书记郑宗毓领导瑞平泰、福鼎、鼎平3个县委,建立党的基层 组织,在积极发动群众支持挺进师作战中 起了重大作用。特委旧址座落于小南山自然村,1997年10月中共温州 市委在小南山山坡上建立“中共浙南特委 成立旧址纪念碑”,原温州市委书记张有余题写碑名。
黄明星(1905~1988)又名黄孔仁,峰文乡双溪口村人。民国25年(1936)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挺进师通讯员、中共双溪口村支部书记、泰平区委书记、县合作总社代理主任、仕阳区农协主任等职。
民国26年(1937)2月,刘英、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和浙南游击队1000多人在峰文训练,浙保二、三两团和驻闽福鼎县的国民党第十师某团,分两路进犯峰文。挺进师与游击队英勇反击,在重创敌人后,撤离泰顺。黄明星带领当地党员、群众把30多名在战斗中受重伤的战士转移到双溪口附近隐蔽于多个山洞内,精心护理。在敌人严密封锁中,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给伤员送食、送药达8个月之久,使30多名重伤员全部治愈归队。33年、36年,曾两次被国民党逮捕,坐牢达三年之久,甘受辣椒水灌鼻、指尖插针、坐老虎凳等种种酷刑,坚守党的秘密,毫不动摇。粟裕大将在《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高度评价黄明星等同志创建山洞“医院”的事迹,指出:“我们的后代应该继承他们的业绩,无愧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无名和有名的革命英雄。”
双溪口大桥
双溪口大桥是整个泰顺县新58省道改建工程唯一一座连续钢构桥,
也是温州市最高的一座连续钢构桥,它横跨河谷,
大桥全长181米河谷与桥面的最大落差高达73米。
云雾缭绕中的群山蜡烛峰上怪石林立,山峰奇险
碧水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