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七马路街街公所。
1952年,划归四平市三区。
1956年,改七马路街办事处。
1958年,改为省农机生产管理区。
1970年,改为七马路街革命委员会属四平市一区革命委员会。
1972年,分为红旗、七马路2街革命委员会。
1973年,合并为七马路街革命委员会,属第一生产管理区。
1980年,改七马路街道。
1983年9月划归铁东区。
1983年9月,辖13居民委员会。
1992年,居民委员会增至14个。
1995年,居民委员会增至15个。
1996年,居民委员会增至16个。
2003年,16个居民委员会合并为鑫荣、玉泉、为民、福民、富强5社区。
2011年末,七马路街道辖鑫荣、玉泉、为民、福民、富强5个居民委员会;下设164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七马路街道下辖5个社区:鑫荣社区、为民社区、玉泉社区、福民社区、富强社区,[1]街道办事处驻铁东区南一纬、二纬和五、六马路间。
七马路街道地处铁东区城区中心地带。东至东山路与城东乡接壤,南至南二纬路与黄土坑街道、平东街道相连西起南四马路与北市场街道毗邻,北起中央东路与四马路街道交界。辖区总面积51平方千米。
2010年末,七马路街道辖区总人口35699人。
2011年末,七马路街道辖区总人口33179人。另有流动人口875人。总人口中,男性17805人,占53.7%;女性15374人,占46.3%;14岁以下5445人,占16.4%;15~64岁23281人,占70.2%;65岁以上4453人,占13.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2137人,占96.9%,有满、回、蒙古等5个少数民族,共1042人,占3.1%,人口出生率6.11‰,人口死亡率4.68‰,人口自然增长率1.4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3202人。
2011年,七马路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5%。
2011年,七马路街道工业总产值4.8亿元,比上年增长4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家,职工127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49%。以机械加工、塑料加工、电子制造和化工为主。
2011年末,七马路街道有商业网点1450个,职工2924人;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2011年末,七马路街道有文化站1个,文化大院5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42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老年文艺协会5个,成员158人,学校体育场1个。全街道各社区均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1.5%,有线电视用户12634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0822户,有线电视普及率91%。
2011年末,七马路街道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260人,专任教师41人;小学1所,在校生0.3万人,专任教师19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育经费达9832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98亿元。
2011年末,七马路街道有各类科技人才15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07人,经营管理人才320人,技能人才441人,农村实用人才262人。
2011年末,七马路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病床66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9.9张。专业卫生人员906人,其中执业医师525人,执业助理医师54人,注册护士32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2.86万人次,住院手术7800台次,出院病人0.69万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孕产妇死亡率为0。
2011年,七马路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1户,人数1484人,支出410.4万元,月人均230.5元;城市医疗救助110人次,支出15.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8万元。新增就业人员735人,有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2011年末,七马路街道已形成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南一纬路、七马路、南经街等多条公交线路。